车门把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731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8
一种车门把手组件,包括把手,第一末端连接到第一杆,第一杆连接到打开杆,第一杆在停靠位置、伸展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停靠位置中第一末端在停靠位置,伸展位置中第一末端在伸展位置,打开位置中第一杆驱动打开杆,第二末端连接到第二杆,第二杆在停靠位置、激活位置以及伸展位置之间旋转,停靠位置中第二末端在停靠位置,激活位置中第二末端被推入支架,伸展位置中第二末端在伸展位置,还包括返回杆,返回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返回杆包括被动地将返回杆带回到其第一位置的弹性装置,第二杆旋转到激活位置驱动返回杆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返回杆从第二位置被动旋转到第一位置驱动第二杆从伸展位置旋转到停靠位置。转到停靠位置。转到停靠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把手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组件,具体地涉及带有从停靠位置和伸展位置平移的把手类型,把手在停靠位置缩回,把手在伸展位置伸展并可以拿在手里及打开。

技术介绍

[0002]这种带有在停靠位置和伸展位置之间平移的把手的车门把手组件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并被制造商所需要。
[0003]为了在这两个位置之间平移,这种车门把手组件由电动执行器驱动。这种电动车门把手组件是昂贵的,由于其成本所以不适合入门级车辆。此外,这些车门把手组件可能在电力供应故障的情况下堵塞或无法使用。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为具有平移运动的车门把手组件找到一种经济的和机械的替代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支架和把手的车门把手组件,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末端和与第一末端相反的第二末端。
[0006]第一末端连接到第一杆,所述第一杆被设计为连接到打开杆来打开车门的门闩,所述第一杆被设计为在停靠位置、伸展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在停靠位置,把手的第一末端处于停靠位置,在伸展位置,把手的第一末端处于支架之外的伸展位置,在打开位置,第一杆驱动打开杆。
[0007]第二末端连接到第二杆,所述第二杆被设计为在停靠位置、激活位置以及伸展位置之间旋转,在停靠位置,把手的第二末端处于停靠位置,在激活位置,把手的第二末端被推入支架中,在伸展位置,把手的第二末端处于支架之外的伸展位置。
[0008]车门把手组件还包括返回杆,其具有连接到第二杆的第一末端,所述返回杆被设计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返回杆包括被动地将所述返回杆带回到其第一位置的弹性装置。
[0009]第二杆到其激活位置的旋转驱动了返回杆从其第一位置到其第二位置的旋转,返回杆从其第二位置到其第一位置的被动旋转驱动了第二杆从其伸展位置到其停靠位置的旋转。
[0010]返回杆可以连接到延迟元件,延迟元件减缓返回杆从其第二位置到其第一位置的被动旋转。
[0011]延迟元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阻尼器。
[0012]至少一个阻尼器可以包括齿轮,连接到至少一个阻尼器的返回杆的末端可以包括具有与所述齿轮接合的齿部的弧形部分。
[0013]连接到至少一个阻尼器的返回杆的末端可以包括没有齿部的部分,以便在所述返回杆到达其第一位置之前断开至少一个阻尼器的返回杆。
[0014]第一杆可以包括被动地将所述第一杆从其伸展位置带回到其停靠位置的弹性装置。
[0015]第二杆可以包括被动地将所述第二杆旋转到其伸展位置的弹性装置。
[0016]第一杆与把手的第一末端之间的连接可以是枢轴滑动连接。
[0017]第一杆和第二杆可以一起连接到至少一个第一棒,所述第一棒将第二杆从其激活位置到其伸展位置的旋转传递到第一杆,将所述第一杆从其停靠位置旋转到其伸展位置。
[0018]第一棒可以包括与第一杆或第二杆中的任何一个的枢轴滑动连接,以便第一杆可以在不旋转第二杆的情况下从其停靠位置旋转到其伸展位置或从其伸展位置旋转到其打开位置。
[0019]第二杆和返回杆可以由第二棒和第三棒连接在一起。
[0020]所述第二棒将第二杆从其停靠位置到其激活位置的旋转传递到返回杆,将所述返回杆从其第一位置旋转到其第二位置。
[0021]第三棒将返回杆从其第二位置到其第一位置的旋转传递到第二杆,将所述第二杆从其伸展位置旋转到其停靠位置。
[0022]第二棒可以包括与第二杆或返回杆中的任何一个的枢轴滑动连接。
[0023]第三棒包括与第二杆或返回杆中的任何一个的枢轴滑动连接。
附图说明
[0024]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参考附图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以下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0025]‑
图1是处于停靠位置的车门组件的第一侧的示意俯视图,
[0026]‑
图2是处于停靠位置的车门组件的第二侧的示意仰视图,
[0027]‑
图3是处于激活位置的车门组件的第一侧的示意俯视图,
[0028]‑
图4是处于激活位置的车门组件的第二侧的示意仰视图,
[0029]‑
图5是处于伸展位置的车门组件的第一侧的示意俯视图,
[0030]‑
图6是处于伸展位置的车门组件的第二侧的示意仰视图,
[0031]‑
图7是处于打开位置的车门组件的第一侧的示意俯视图,
[0032]‑
图8是处于打开位置的车门组件的第二侧的示意仰视图,
[0033]‑
图9是根据实际实施例的第二杆的示意图。
[0034]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实施方式是示例。尽管描述涉及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每个参考涉及相同的实施例或者特征仅适用于单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的单独特征也可以组合或互换以提供其他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图1和图2显示了处于停靠位置的车门把手组件1。车门把手组件1包括支架10和把手2。支架10被设计为固定在车门上(未表示)。在该停靠位置,把手2缩回到支架10,以便在安装时与门体处于同一平面上。
[0036]把手2包括第一末端22和与第一末端相反的第二末端23。把手2的第一末端22连接到第一杆3,把手2的第二末端23连接到第二杆4。
[0037]第一杆3还被设计为连接到打开杆(未表示)以打开车门的门闩。第一杆3被设计成在停靠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伸展位置(如图3到图6所示)以及打开位置(如图7和图8所示)之间旋转,在停靠位置,把手2的第一末端22处于停靠位置,在伸展位置,把手2的第一末端22处于支架10之外的伸展位置,在打开位置,第一杆3驱动打开杆。
[0038]更准确地,第一杆3包括与支架10的枢轴连接33,第一杆3围绕该枢轴连接在其不同位置之间旋转。第一杆3的第一末端连接到把手2的第一末端22,第一杆3的第二末端连接到打开杆,特别地,由于枢轴连接31和第一杆3的形状,第一杆3在运动期间可以接触打开杆。
[0039]第一杆3与把手的第一末端22之间的连接优选是枢轴滑动连接。在图1、图3、图5和图7所示的示例中,把手2的第一末端22包括滑动开口21,第一杆3包括凹部31,例如用于接收销钉(未表示)。第一杆3还可以包括被动地将所述第一杆3从其伸展位置带回到其停靠位置的弹性装置34。弹性装置34可以是位于例如第一杆3和支架10之间的枢轴连接33上的弹簧。由弹性装置34施加的扭矩在图1至8中用灰色箭头表示。
[0040]把手2的第二末端23连接到第二杆4。第二杆4被设计成在停靠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激活位置(如图3和图4所示)以及伸展位置(如图5至图8所示)之间旋转,在停靠位置,把手2的第二末端23处于停靠位置,在激活位置,把手2的第二末端23被推入支架10中,在伸展位置,把手2的第二末端23处于支架10之外的伸展位置。
[0041]更准确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门把手组件(1),包括支架(10)和把手(2),所述把手(2)包括第一末端(22)和第二末端(23),第二末端(23)与第一末端(22)相反,第一末端(22)连接到第一杆(3),所述第一杆(3)被设计为连接到打开杆以打开车门的门闩,所述第一杆(3)被设计为在停靠位置、伸展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一杆的停靠位置,所述把手(2)的第一末端(22)处于停靠位置,在第一杆的伸展位置,所述把手(2)的第一末端(22)处于所述支架(10)之外的伸展位置,在第一杆的打开位置,所述第一杆(3)驱动所述打开杆,第二末端(23)连接到第二杆(4),所述第二杆(4)被设计为在停靠位置、激活位置以及伸展位置之间旋转,在第二杆的停靠位置,所述把手(2)的第二末端(23)处于停靠位置,在第二杆的激活位置,所述把手(2)的第二末端(23)被推入所述支架(10)中,在第二杆的伸展位置,所述把手(2)的第二末端(23)处于所述支架(10)之外的伸展位置,所述车门把手组件(1)还包括返回杆(5),所述返回杆具有连接到所述第二杆(4)的第一末端,所述返回杆(5)被设计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所述返回杆(5)包括被动地将所述返回杆(5)带回到其第一位置的弹性装置(56),所述第二杆(4)到其激活位置的旋转驱动所述返回杆(5)从其第一位置到其第二位置的旋转,所述返回杆(5)从其第二位置到其第一位置的被动旋转驱动所述第二杆(4)从其伸展位置到其停靠位置的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把手组件(1),其中所述返回杆(5)连接到延迟元件(6),所述延迟元件(6)减缓所述返回杆(5)从其第二位置到其第一位置的被动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把手组件(1),其中所述延迟元件(6)包括至少一个阻尼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把手组件(1),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6)包括齿轮(61),其中返回杆(5)的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6)的末端包括具有与所述齿轮(61)接合的齿部(54)的弧形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把手组件(1),其中返回杆(5)的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阻尼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
申请(专利权)人:有信意大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