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375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6
一种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设备
,特别一种智能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包括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在内的电动车辆,由于节能环保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应用。电动车辆充电桩是为电动车辆提供充电的设备,其主要结构包括壳体、电源转换模块和计量收费模块,充电时,车主将充电桩的充电手柄电源插头插入车辆的充电插座,进而,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直流电源为车辆的蓄电池进行充电,充电完毕后,计量收费模块对充电进行计费,车主通过第三方应用付款或者刷卡付费,完成全部付费充电流程。
[0003]虽然现有的充电桩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车辆的付费充电需要,但是受到结构所限,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比如我国专利号“202021170130.7”、专利名称“一种室外用充电桩”的授权专利,其内容记载到“本技术达到了降低充电桩受雨水的干扰,提升充电桩的碰撞防护能力的目的”。上述可见,虽然对比专利降低了雨水的干扰,提升了碰撞防护能力,但是其和本领域其他充电桩一样,还存在如下缺点。其一:不具有充电手柄的充电插头温度检测功能,这样,当充电插头和车辆充电插座之间因为插接连接度不佳,或者车辆蓄电池短路等造成电流过大时,由于充电桩不能及时断开电源转换模块输出的电源,存在因为温度过高造成电源转换模块、充电插头等损坏的几率。其二:不具有电源插头插接电源插座提示功能,也就是说车主插接电源插头后,如果没有将电源插头有效插入电源插座内,存在电源转换模块无没法有效为车辆蓄电池充电的问题。基于上述,现有的充电桩还存在较大的技术改进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电动车辆充电桩由于结构所限存在如背景所述弊端,本技术提供了基于充电桩本体,充电时车主将充电手柄的电源插头插入充电插座内后,能自动对充电插头的温度以及充电插头是否有效插入车辆充电插座内进行探测,当充电插头因为蓄电池故障等温升过高时能及时断开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电源,减少了充电桩本体损坏的几率,且在电源插头没有插接到电源插座内时,能通过发光二极管发光提示车主重新有效插接电源插头,保证了车辆能有效充电的一种智能充电桩。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DC

DC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温度探测电路、控制电路和插接检测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配套有热敏电阻,控制电路配套有电源开关,热敏电阻、电源开关安装在充电桩本体的充电手柄内侧;所述DC

DC电源模块、温度探测电路、控制电路和插接检测电路安装在元件盒内;所述DC

DC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和温度探测电路、控制电路、插接检测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探测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和电源开关一端电性连接,电源开关另一端和控制电路及插接检测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充电插头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手柄的充电插头插入车辆充电插座内后,充电插座的前外侧端和电源开关的按钮接触,电源开关内部触点闭合。
[0008]进一步地,所述温度探测电路包括电性连接的可调电阻、电阻、NPN三极管、蜂鸣器和继电器,继电器正极电源输入端及控制电源输入端和热敏电阻一端连接,热敏电阻另一端和电阻一端、可调电阻一端连接,电阻另一端和NPN三极管基极连接,NPN三极管集电极和继电器负极电源输入端连接,继电器常开触点端和蜂鸣器正极电源输入端连接,可调电阻另一端和蜂鸣器负极电源输入端、NPN三极管发射极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电性连接的电阻、NPN三极管和继电器,电阻一端和NPN三极管基极连接,NPN三极管集电极和继电器负极电源输入端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检测电路包括电性连接的电阻、NPN三极管和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正极和第一只电阻一端连接,第一只电阻另一端和第一只NPN三极管集电极、第二只NPN三极管基极连接,第二只NPN三极管集电极和第二只电阻一端连接,第二只电阻另一端和发光二极管负极连接,两只NPN三极管发射极连接,第一只NPN三极管基极和第三只电阻一端连接。
[0011]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本新型基于充电桩本体,具有普通充电桩的其他所有功能。本新型中,充电时,车主把充电手柄的充电插头插入车辆的充电插座内,如果充电插头没有完全有效插入充电插座内,电源开关内部的触点不会开路,这样,发光二极管不会停止发光、直观提示车主重新操作电源插头有效插入充电插座内,保证了车辆的有效充电;充电中,因各种原因造成充电插头温度升高、存在安全隐患时,控制电路能控制电动车辆暂时停止充电、并通过蜂鸣器发声提示车主及机主等,这样减少了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充电桩本体损坏几率。基于上述,本新型具有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2]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将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图1、2、3所示,一种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1、DC

DC电源模块A2,还具有温度探测电路2、控制电路3和插接检测电路4;温度检测电路配套有一只热敏电阻RT,热敏电阻RT安装在充电桩本体的充电手柄101(柄身是塑料材质,热敏电阻安装在柄身的前上端开孔内)的柄身前内侧端、且其感温面紧贴充电手柄的正极电源输出充电插头的前上端外;控制电路配套有一只点动常开触点式电源开关S1,电源开关S1安装在柄身前后部内侧端开孔内、且其按钮位于开孔前外侧端;DC

DC电源模块A2、温度探测电路2、控制电路3和插接检测电路4安装在元件盒5内电路板上,元件盒5安装在手柄上端后侧。
[0017]图1、2、3所示,热敏电阻RT的上端完全位于柄身内,充电手柄101的充电插头CZ完全插入车辆充电插座内后,充电插座的前外侧端和电源开关S1的按钮接触,电源开关S1内部触点闭合。温度探测电路包括经电路板布线连接的可调电阻RP1、电阻R1、NPN三极管Q1、
蜂鸣器B1和继电器K1,继电器K1正极电源输入端及控制电源输入端和热敏电阻RT一端连接,热敏电阻RT另一端和电阻R1一端、可调电阻RP1一端连接,电阻R1另一端和NPN三极管Q1基极连接,NPN三极管Q1集电极和继电器K1负极电源输入端连接,继电器K1常开触点端和蜂鸣器B1正极电源输入端连接,可调电阻RP1另一端和蜂鸣器B1负极电源输入端、NPN三极管Q1发射极连接。控制电路包括经电路板布连接的电阻R2、NPN三极管Q2和继电器K2,电阻R2一端和NPN三极管Q2基极连接,NPN三极管Q2集电极和继电器K2负极电源输入端连接。插接检测电路包括经电路板布线连接的电阻R3、R4、R5,NPN三极管Q3、Q4和发光二极管VL1,发光二极管VL1正极和第一只电阻R4一端连接,第一只电阻R4另一端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DC

DC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温度探测电路、控制电路和插接检测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配套有热敏电阻,控制电路配套有电源开关,热敏电阻、电源开关安装在充电桩本体的充电手柄内侧;所述DC

DC电源模块、温度探测电路、控制电路和插接检测电路安装在元件盒内;所述DC

DC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和温度探测电路、控制电路、插接检测电路的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探测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和电源开关一端电性连接,电源开关另一端和控制电路及插接检测电路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充电插头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充电手柄的充电插头插入车辆充电插座内后,充电插座的前外侧端和电源开关的按钮接触,电源开关内部触点闭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温度探测电路包括电性连接的可调电阻、电阻、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青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与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