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30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6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包括:底板,其第一侧用于接触待冷却的电子设备,底板的与其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上设置有散热翅片;盖板,其第一侧朝向底板的第二侧,盖板的第一侧被凹陷以与底板的第二侧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散热翅片的内部空间,盖板的与其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用于连接冷却液管路;至少一个密封圈,围绕内部空间设置在底板与盖板之间,并且适于在盖板被连接至底板的情况下被底板与盖板挤压;以及紧固件,适于将盖板可拆卸地连接至底板。这种散热器的组装过程简单,减少了常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各部件所需的焊接工艺,因而减少了对焊接的检测需求以及焊接不良问题。此外,这种散热器易于维护,且成本显著降低。降低。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板式液冷散热器


[0001]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电子设备冷却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冷板式液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互联网、云计算、5G和人工智能等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中心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数据中心的功率密度也在不断提升,使得电子设备的散热成为数据中心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传统的数据中心通常采用风冷散热方案,然而这种方案换热效率低,难以满足诸如中央处理器(CPU)和图形处理器(GPU)之类的高功耗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
[0003]为解决高功耗电子设备的散热难题,数据中心开始采用液冷散热方案,液冷方案能够显著降低系统功耗和电源使用效率(PUE)。在目前的采用液冷方案的数据中心里,冷板式液冷散热器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液冷散热方案。常规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通常采用铜冷板焊接而成,其制造过程复杂、成本高且不易维护,影响冷板式液冷方案的收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板式液冷散热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0005]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第一侧用于接触待冷却的电子设备,所述底板的与其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上设置有散热翅片;盖板,所述盖板的第一侧朝向所述底板的第二侧,所述盖板的第一侧被凹陷以与所述底板的第二侧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散热翅片的内部空间,所述盖板的与其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用于连接冷却液管路;至少一个密封圈,围绕所述内部空间设置在所述底板的第二侧与所述盖板的第一侧之间,并且适于在所述盖板被连接至所述底板的情况下被所述底板与所述盖板挤压;以及紧固件,适于将所述盖板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底板。
[000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利用紧固件将盖板连接至底板,并且利用被挤压的密封圈在盖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空间,从而实现冷板式液冷散热器的组装。这种散热器的组装过程简单,减少了常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各部件所需的焊接工艺,因而减少了对焊接的检测需求以及焊接不良问题。此外,这种冷板式液冷散热器易于维护,且成本显著降低。
[0007]应当理解,该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特征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08]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0009]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示出了其组装状态,而图2示出了其分解状态;
[0010]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沿截线A

A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1]图4和图5示出了图1和图2所示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中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示出了底板的第一侧,而图5示出了底板的第二侧;
[0012]图6和图7示出了图1和图2所示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中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示出了盖板的第一侧,而图7示出了盖板的第二侧;
[0013]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的示意性剖视图;
[0014]图9和图10示出了图8所示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中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示出了盖板的第一侧,而图10示出了盖板的第二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16]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及其变形表示开放性包括,即“包括但不限于”。除非特别声明,术语“或”表示“和/或”。术语“基于”表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示例实施例”和“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示例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对象。
[0017]如在上文中所描述的,常规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通常采用铜冷板焊接而成,其制造过程复杂、成本高且不易维护,影响冷板式液冷方案的收益。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其能够利用紧固件将盖板连接至底板,并且利用被挤压的密封圈在盖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冷却液的空间。这种散热器的组装过程简单,减少了常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各部件所需的焊接工艺,因而减少了对焊接的检测需求以及焊接不良问题。此外,这种冷板式液冷散热器易于维护,且成本显著降低。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0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进行描述。
[0018]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示出了其组装状态,而图2示出了其分解状态。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沿截线A

A的示意性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在此描述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包括底板10、盖板20、密封圈30和紧固件40。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底板10的第一侧用于接触待冷却的电子设备(未示出),诸如CPU、GPU或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底板10的与其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上设置有散热翅片11。在一个实施例中,底板10及其上设置的散热翅片11可以由金属材料制成以提供高热传导率。应当理解,底板10及其上设置的散热翅片11也可以由任何其他适当的材料制成,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020]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根据图1至图3所示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的取向,底板10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底板10的第一侧也可以称为底板10的底侧或下侧,而底板10的第二侧也可以称为底板10的顶侧或上侧。应当理解,在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处于其他取向状态的情
况下,底板10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也可以朝向其他方向,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0021]图4和图5更清楚地示出了底板10的结构,其中图4示出了底板10的第一侧,而图5示出了底板10的第二侧。如图4所示,底板10的第一侧包括散热区域15,以用于接触待冷却的电子设备,从而从电子设备带走热量。如图1至图5所示,底板10可以通过螺丝或其他类型的连接件14连接至待冷却的电子设备,从而将冷板式液冷散热器连接至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散热翅片11设置在底板10的第二侧的与散热区域15大致对应的位置处,以高效地将来自电子设备的热量传导至冷却液。
[0022]继续参考图1至图3,盖板20的第一侧朝向底板10的第二侧。盖板20的第一侧被凹陷以与底板10的第二侧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散热翅片11的内部空间90。盖板20的与其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用于连接冷却液管路(未示出)。以此布置,由外部冷源(例如室外冷却塔,未示出)提供的冷却液可以经由冷却液管路中的进液管流入内部空间90中,并且经由冷却液管路中的回液管返回到外部冷源,从而实现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所述底板(10)的第一侧用于接触待冷却的电子设备,所述底板(10)的与其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上设置有散热翅片(11);盖板(20),所述盖板(20)的第一侧朝向所述底板(10)的第二侧,所述盖板(20)的第一侧被凹陷以与所述底板(10)的第二侧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散热翅片(11)的内部空间(90),所述盖板(20)的与其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用于连接冷却液管路;至少一个密封圈(30),围绕所述内部空间(90)设置在所述底板(10)的第二侧与所述盖板(20)的第一侧之间,并且适于在所述盖板(20)被连接至所述底板(10)的情况下被所述底板(10)与所述盖板(20)挤压;以及紧固件(40),适于将所述盖板(20)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底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20)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密封圈(30)进行限位的卡槽(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11)包括第一组翅片(111)和第二组翅片(112),所述内部空间(90)包括第一空间(91)和第二空间(92),所述第一空间(91)和所述第二空间(92)通过间隔件(81)彼此分隔开并且经由通孔(82)彼此连通,所述第一组翅片(111)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91)内,所述第二组翅片(112)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92)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式液冷散热器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冷却液管路的转接头(50),所述盖板(2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转接头(50)的转接头连接部(22),所述转接头连接部(22)与所述内部空间(90)连通,所述转接头连接部(22)一体成型在所述盖板(20)上或者嵌入在所述盖板(20)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板式液冷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锋任院林吕智超桂成龙王玉龙王瑞东田婷王剑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有竹居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