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电线及屏蔽电线的制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2305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6
提供一种能可靠地进行第2筒状体向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的屏蔽电线及屏蔽电线的制造装置。第2筒状体(40)具有:多角筒状的压接部(41),具有多个角部(43);以及圆筒状的连接部(42),构成为在第2筒状体(40)的轴方向上与压接部(41)并排,压接部和连接部成为一体。电磁屏蔽构件(20)的折回部(21)配置于压接部(41)的内侧,压接于压接部(41)。压接部(41)具有从一部分角部(43)向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44)。并且,从第2筒状体(40)的中心轴(L1)到突出部(44)的顶端面(44b)的第1长度(D1)为从中心轴(L1)到连接部(42)的外周面的第2长度(D2)以下。(42)的外周面的第2长度(D2)以下。(42)的外周面的第2长度(D2)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电线及屏蔽电线的制造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屏蔽电线及屏蔽电线的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屏蔽电线具备:芯线;绝缘包覆部,将芯线的外周包覆;电磁屏蔽构件,将绝缘包覆部的外周包覆;以及第1筒状体,将电磁屏蔽构件的外周包覆。电磁屏蔽构件在长度方向的端部具有折回部。折回部配置于第1筒状体的外周面上。并且,折回部被包围其外周的例如金属制的第2筒状体压接。
[0003]第2筒状体通过被第1模具和第2模具夹着加压,从而压接于在第2筒状体的内侧配置的电磁屏蔽构件的折回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用第1模具和第2模具对筒状体加压的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3260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5]在用第1模具和第2模具进行第2筒状体的加压时,通过第2筒状体的一部分在第1模具及第2模具的分模面流动,从而有可能从第2筒状体产生向外周侧突出的毛刺。当第2筒状体产生毛刺时,有可能不能将第2筒状体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部嵌合。
[0006]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可靠地进行第2筒状体向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的屏蔽电线及屏蔽电线的制造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7]本公开的屏蔽电线具备:芯线;绝缘包覆部,将所述芯线的外周包覆;电磁屏蔽构件,将所述绝缘包覆部的外周包覆;第1筒状体,将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外周包覆;以及第2筒状体,配置于所述第1筒状体的外周,所述电磁屏蔽构件具有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向所述第1筒状体的外周侧折回而成的折回部,所述第2筒状体具有:多角筒状的压接部,具有多个角部;以及圆筒状的连接部,构成为在所述第2筒状体的轴方向上与所述压接部排列,所述压接部和所述连接部成为一体,所述折回部配置于所述压接部的内侧,压接于所述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具有从所述多个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向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从所述第2筒状体的中心轴到所述突出部的顶端面的第1长度为从所述中心轴到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的第2长度以下。
[0008]另外,本公开的屏蔽电线的制造装置制造上述的屏蔽电线,所述制造装置具备压接机,所述压接机具有通过夹着圆筒状的原料进行加压而将所述压接部成形的第1模具及第2模具,所述第1模具具备相互对置的一对配置面,所述原料配置于所述一对配置面之间,各所述配置面包括在由所述第1模具及所述第2模具进行所述原料的加压时将所述突出部
的所述顶端面成形的突出部成形面。专利技术效果
[0009]本公开的屏蔽电线及屏蔽电线的制造装置发挥能可靠地进行第2筒状体向对方连接器的嵌合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实施方式的屏蔽电线的立体图。图2是该方式的屏蔽电线的剖视图。图3是该方式的屏蔽电线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该方式的屏蔽电线的制造方式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该方式的屏蔽电线的制造方式的示意图。图6是示出使用变形例的压接机的屏蔽电线的制造方式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使用该变形例的压接机的屏蔽电线的制造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的屏蔽电线,[1]具备:芯线;绝缘包覆部,将所述芯线的外周包覆;电磁屏蔽构件,将所述绝缘包覆部的外周包覆;第1筒状体,将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外周包覆;以及第2筒状体,配置于所述第1筒状体的外周,所述电磁屏蔽构件具有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向所述第1筒状体的外周侧折回而成的折回部,所述第2筒状体具有:多角筒状的压接部,具有多个角部;以及圆筒状的连接部,构成为在所述第2筒状体的轴方向上与所述压接部排列,所述压接部和所述连接部成为一体,所述折回部配置于所述压接部的内侧,压接于所述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具有从所述多个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向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从所述第2筒状体的中心轴到所述突出部的顶端面的第1长度为从所述中心轴到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的第2长度以下。
[0012]根据该结构,构成为:在将第2筒状体与对方连接器嵌合,由第2筒状体的连接部构成与对方连接器的电触点时,压接部与对方连接器的嵌合部不干涉。由此,即使在第2筒状体的压接部形成突出部的结构中,也能可靠地进行第2筒状体向对方连接器的嵌合。
[0013][2]所述多个角部包括具有所述突出部的第1角部和不具有所述突出部的第2角部,所述第1长度大于从所述中心轴到所述第2角部的顶点的第3长度。根据该结构,在第1角部比第2角部向外周侧突出的结构中,能可靠地进行第2筒状体向对方连接器的嵌合。
[0014][3]所述突出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突出部配置于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同一直线上。根据该结构,在两个突出部配置于同一直线上的结构中,能可靠地进行第2筒状体向对方连接器的嵌合。
[0015][4]所述压接部具有将所述多个角部中的相邻的两个角部连接的多个壁部,所述多个壁部各自具有以向所述压接部的内周侧突出的方式塑性变形的凸部。
[0016]根据该结构,通过各凸部,能得到针对折回部的更强的压接力。[5]另外,本公开的屏蔽电线的制造装置制造上述的屏蔽电线,所述制造装置具备压接机,所述压接机具有通过夹着圆筒状的原料进行加压而将所述压接部成形的第1模具及第2模具,所述第1模具具备相互对置的一对配置面,所述原料配置于所述一对配置面之间,各所述配置面包括在由所述第1模具及所述第2模具进行所述原料的加压时将所述突出部的所述顶端面成形的突出部成形面。
[0017]根据该结构,通过配置面的突出部成形面,能将所述第1长度成为所述第2长度以下的突出部成形。由此,在第2筒状体的压接部形成有突出部的结构中,也能可靠地进行第2筒状体向对方连接器的嵌合。
[0018][6]所述一对配置面彼此的间隔设定为与所述原料的外径相等。根据该结构,通过配置面的突出部成形面,能将所述第1长度与所述第2长度相等的突出部成形。
[0019][7]所述第1模具具有分模面和从所述分模面垂直延伸的一对延伸壁,所述一对延伸壁分别具有相互对置的内侧面,所述一对延伸壁各自的所述内侧面形成所述配置面。根据该结构,能在设置于第1模具的延伸壁的内侧面形成配置面。
[0020][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屏蔽电线及屏蔽电线的制造装置的具体例。在各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放大或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有时在各附图中不同。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正交”不仅包括严格为正交的情况,也包括在起到本实施方式中的作用和效果的范围内大致正交的情况。
[0021](屏蔽电线10的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屏蔽电线10具备芯线11、绝缘包覆部12、电磁屏蔽构件20、护套30、第1筒状体31以及第2筒状体40。屏蔽电线10例如使用于车辆用高压线束。即,屏蔽电线10例如是能与高电压
·
大电流对应的高压电线。
[0022]芯线11具有导电性。作为芯线11,例如能使用将多根金属线材绞合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电线,具备:芯线;绝缘包覆部,将所述芯线的外周包覆;电磁屏蔽构件,将所述绝缘包覆部的外周包覆;第1筒状体,将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外周包覆;以及第2筒状体,配置于所述第1筒状体的外周,所述电磁屏蔽构件具有所述电磁屏蔽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向所述第1筒状体的外周侧折回而成的折回部,所述第2筒状体具有:多角筒状的压接部,具有多个角部;以及圆筒状的连接部,构成为在所述第2筒状体的轴方向上与所述压接部排列,所述压接部和所述连接部成为一体,所述折回部配置于所述压接部的内侧,压接于所述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具有从所述多个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向外周侧突出的突出部,从所述第2筒状体的中心轴到所述突出部的顶端面的第1长度为从所述中心轴到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的第2长度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电线,其中,所述多个角部包括具有所述突出部的第1角部和不具有所述突出部的第2角部,所述第1长度大于从所述中心轴到所述第2角部的顶点的第3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电线,其中,设置有两个所述突出部,两个所述突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仓将哉志贺弘章槙川侑树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