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抽拉式接线端子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22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抽拉式接线端子座,具有壳体及其内部的端子排,所述端子排由支架、至少一个或多个连接件组成,支架前侧均匀分布有至少一个或多个压片,连接件为导体金属框架且上方配置有螺丝,连接件与压片套接并通过螺丝紧固。壳体中具有槽位供端子排装配,壳体上部开设有紧固孔,壳体前侧开设有穿线孔,壳体中装配端子排后,紧固孔与螺丝位置对应,穿线孔与压片位置对应。压片上侧具有锁紧沉降位,压片的下侧或/和连接件的内底壁设有纹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良传统接线端子座的结构,采用框架式的连接件延长松紧行程及扩大接线范围,并能够对导线端部双面夹固,使其连接稳固,具有成本低、兼容性高、操作方便等优点。操作方便等优点。操作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抽拉式接线端子座


[0001]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
,特指一种抽拉式接线端子座。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接线端子排是电气设备中用来连接线路的一种电元器件,可根据工程技术参数不同而选择不同数量端子数的接线排。目前,现有的接线端子排常用且成本低的属采用螺丝固定居多,主要是通过螺丝压紧导线端部,这种锁紧方式采用的是点状接触,其接触面积小,容易导致导线端部接触不良或断裂,且这种接线端子的孔径兼容性差,主要依靠插线孔径决定螺丝的长度,若导线直径大于插线孔径,则无法插入,且容易误操作将螺丝过渡拧松导致螺丝掉落。另外也有采用螺丝带动金属片压向另一金属片锁紧的结构,如中国技术专利CN 215221048U的一种接线端子座,虽然改良了传统结构与导线以点状接触,采用双面夹紧结构,但由于受螺丝在中间引导的结构限制,导线可插入空间小,且往往需要导线端部绕成环状套于螺丝外表面,形成线状缠绕,再以双面金属片夹紧,其同样限制了导线直径,且实际操作复杂耗时,并不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抽拉式接线端子座,以面状夹紧方式固定接线端,不仅兼容不同直径的导线,且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为一种抽拉式接线端子座,具有壳体及其内部的端子排,所述端子排由支架、至少一个或多个连接件组成,支架前侧均匀分布有至少一个或多个压片,连接件为导体金属框架且上方配置有螺丝,连接件与压片套接并通过螺丝紧固。/>[0006]上述方案中,壳体中具有槽位供端子排装配,壳体上部开设有紧固孔,壳体前侧开设有穿线孔。
[0007]进一步的,壳体中装配端子排后,紧固孔与螺丝位置对应,穿线孔与压片位置对应。
[0008]进一步的,支架为导体金属折弯成型,支架后侧为背板,背板与压片呈L型截面。
[0009]进一步的,连接件为导体金属多次折弯形成框架,连接件上方开设有内螺孔供螺丝穿过。
[0010]作为优选的,压片上侧具有锁紧沉降位。
[0011]作为优选的,压片的下侧或/和连接件的内底壁设有纹路。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采用一体化的导体金属支架,结合框架式的连接件延长松紧行程,扩大接线范围,其制作成本低、组装方便;
[0014]拧动螺丝即可使连接件自动下沉,使压片下方形成矩形的插线空间,适应不同型号的导线,兼容性高;
[0015]能够对导线端部进行上下双面夹固,有效增大接触面积,使其连接稳固。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涉及本技术中壳体与端子排分离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涉及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涉及本技术中端子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0]参照图1所示,一种抽拉式接线端子座,具有壳体1及其内部的端子排,所述端子排由支架2、至少一个或多个连接件3组成,支架2前侧均匀分布有至少一个或多个压片21,连接件3与压片21逐一对应套接,连接件3为导体金属框架且上方配置有螺丝31,连接件3与压片21套接并通过螺丝31紧固,即螺丝31与连接件3相对运动,能够使连接件3与压片21靠拢或分离,以此夹紧或松开导线端。
[0021]壳体1中具有槽位供端子排装配,即壳体1套设于端子排外部,对端子排起保护作用,壳体1优选塑料材质,与端子排外表过盈配合,端子排固定于设备上时,壳体1直接插套于端子排上即可。
[0022]为了便于操作,如图2所示,壳体1上部开设有紧固孔11,壳体1前侧开设有穿线孔12,在壳体1中装配端子排后,紧固孔11与螺丝31位置对应,穿线孔12与压片21位置对应。其中壳体1限制支架2的位置,通过松紧螺丝31使得连接件3上下移动,操作简单。
[0023]如图3所示,支架2为导体金属折弯成型,支架2后侧为背板22,背板22与压片21呈L型截面,背板22一方面便于与所对接的设备或电路进行导电,也能够与壳体1的槽位进行卡接,壳体1套设于端子排上时较为稳固。
[0024]连接件3为导体金属多次折弯形成封闭的框架,优选为矩形框架,连接件3上方开设有内螺孔供螺丝31穿过,如此可通过螺丝31调配连接件3与压片21之间的空间大小,使接线位置的操作空间可按需调配,兼容性强。
[0025]从细节的优化设置,压片21上侧具有锁紧沉降位210,以此管正螺丝31下端的位置,使连接件3与压片21相对运动保持在一直线上。
[0026]压片21的下侧或/和连接件3的内底壁设有纹路,即压片21下侧或连接件3的内底壁可单独设置纹路,也可一同设置纹路,目的是为了增加与导线端部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摩擦力,使接线端更为稳固。
[002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抽拉式接线端子座,具有壳体(1)及其内部的端子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排由支架(2)、至少一个或多个连接件(3)组成,支架(2)前侧均匀分布有至少一个或多个压片(21),连接件(3)为导体金属框架且上方配置有螺丝(31),连接件(3)与压片(21)套接并通过螺丝(31)紧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抽拉式接线端子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具有槽位供端子排装配,壳体(1)上部开设有紧固孔(11),壳体(1)前侧开设有穿线孔(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抽拉式接线端子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装配端子排后,紧固孔(11)与螺丝(31)位置对应,穿线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煜权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龙兴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