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1989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包括:柜体、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负荷开关、第二隔离接地刀闸以及三个控制组件,柜体包括三个隔间,每个隔间包括开关腔室、控制腔室,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负荷开关、第二隔离接地刀闸依次设置于三个隔间的开关腔室内,并且通过连接设备电气连接,三个控制组件分别设置于三个隔间的控制腔室内,三个隔间的控制腔室相互独立设置,三个控制组件分别控制对应的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负荷开关、第二隔离接地刀闸的分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采用间隔式设计,配合防误钥匙,防止操作人员误入带电隔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轨道交通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目前提出了新的供电应用方式,即可视化越区不停电倒闸隔离接地系统。要求将越区供电的所有一次和二次的设备,以成套设备的模型集成一体,即可视化越区不停电倒闸隔离接地装置。在每个车站的上下行各安装一台装置,每台装置内部安装了两台三工位隔离接地刀闸和一台越区负荷刀闸,每台设备的控制室内安装了控制三工位刀闸以及越区负荷刀闸的电子元器件。三工位隔离接地刀闸可以实现牵引供电与接地检修一体化功能,越区负荷开关可以实现越区不停电倒闸操作。整体设备装置主要安装在轨道交通的轨行区或者隧道与场段出入口。但是现有技术中往往将两台三工位刀闸和一台负荷开关同时安装在隔离接地装置的一个相同带电隔间内,通过隔离接地装置的外柜门和开关室门进行安全管控,这将导致在就地操作时操作人员可能会误入带电隔间,存在误操作的可能性,存在安全隐患,增加触电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采用间隔式设计,配合防误钥匙,能够防止操作人员误入带电隔间,消除安全隐患,降低触电风险。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包括:柜体、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负荷开关、第二隔离接地刀闸以及三个控制组件。柜体包括三个隔间,每个隔间包括开关腔室、控制腔室。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负荷开关、第二隔离接地刀闸依次设置于三个隔间的开关腔室内,并且通过连接设备电气连接。三个控制组件分别设置于三个隔间的控制腔室内,三个隔间的控制腔室相互独立设置,三个控制组件分别控制对应的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负荷开关、第二隔离接地刀闸的分合。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间隔式设计,将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负荷开关以及第二隔离接地刀闸分别设于三个依次排列设置的不同开关腔室内,并且通过连接设备电气连接,操作人员可以选择进入区间,能够防止操作人员误入带电隔间,可以有效结合五防系统,消除安全隐患,降低触电风险。三个控制组件分别设于三个依次排列设置的不同控制腔室内,三个控制组件分别控制对应的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负荷开关、第二隔离接地刀闸的分合,每个控制腔室相互独立,互不影响,避免出现其中一个带电隔间出现异常时而影响到其他两个带电隔间内设备的正常工作。
[0006]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每个外柜门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前侧,每个控制腔室具有控制室柜门,控制室柜门与外柜门同侧设置,控制室柜门上设有操作面板;每个开关腔室具有开关室柜门,开关室柜门与外柜门同侧设置,控制室柜门以及开关室柜门的开门方向与外柜门相同。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外柜门、控制室柜门以及开关室柜门均采用正开门的方式设置,在对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进行操作以及维护时,相关操作人员
打开外柜门、控制室柜门以及开关室柜门即可进行操作,且可以方便地更换控制腔室以及开关腔室内部的一二次器件,提高维护工作的效率。
[0007]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操作面板包括指示灯以及操作按钮。三个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组件、第二控制组件以及第三控制组件。第一隔间的操作面板与第一控制组件电连接,第二隔间的操作面板与第二控制组件电连接,第三隔间的操作面板与第三控制组件电连接。
[0008]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柜体还包括:第一电源接线、第二电源接线以及第三电源接线。第一电源接线设置于第一隔间,第一电源接线与第一控制组件电连接;第二电源接线设置于第二隔间,第二电源接线与第二控制组件电连接;第三电源接线设置于第三隔间,第三电源接线与第三控制组件电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每个外柜门包括:智能机柜门锁。每个智能机柜门锁内置地址码片,地址码片用于由电脑钥匙读取。电脑钥匙会根据设定好的防误逻辑读取地址码片,读码正确后才能打开相应的柜门,然后才能进行就地的分合闸操作。通过该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操作人员误入带电隔间。
[0010]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每个外柜门还包括:第一观察窗以及第二观察窗。第一观察窗与开关腔室位置对应,第一观察窗用于观察开关腔室内的触头断口。第二观察窗与操作面板位置对应,第二观察窗用于观察指示灯的状态。
[0011]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还包括摄像装置,摄像装置设置于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负荷开关以及第二隔离接地刀闸,摄像装置与控制组件通讯连接,摄像装置用于采集开关腔室内触头断口的图像信息。通过在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负荷开关以及第二隔离接地刀闸上设置摄像装置,当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负荷开关以及第二隔离接地刀闸进行分合闸操作时,摄像装置可以采集到开关或刀闸的触头断口图像信息,并将采集到的触头断口图像信息传输到远方车控室的系统主机,实现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的远方操作可视化。
[0012]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还包括:底座以及缓冲组件。底座设置于柜体底部。缓冲组件设置于底座与柜体之间。不同于其他安装在车控室、牵引所内的设备,本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主要是安装在地铁轨行区,当列车经过时会产生很大的振动。如果经过反复的振动,容易导致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内部的电源接线松动,出现虚接,将会导致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的电气控制异常。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座与柜体之间设置缓冲组件,能够有效降低列车振动对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所带来的影响。
[0013]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柜体还包括:框架以及顶盖。多个隔间位于框架内。顶盖位于框架顶部,顶盖包括盖体部和下沉部,盖体部覆盖于框架的顶面,下沉部位于盖体部的四周并相对盖体部向下延伸,下沉部围绕框架设置。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下沉式设计将顶盖与框架连接,能够有效防止雨水进入到柜体内部。
[0014]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实施方式,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还包括:排水槽以及排水边。排水槽设置于框架,排水槽位于下沉部下侧。排水边设置于外柜门,排水边设置于排水槽与下沉部之间。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排水边设置于柜体排水槽外,使得外柜门上的雨水被排到排水槽外部,并沿着排水槽流到柜体外部。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一实施例打开外柜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一实施例打开控制室柜门的正视图;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包括三个隔间,每个所述隔间设有对应的外柜门,所述三个隔间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隔间、第二隔间和第三隔间,每个所述隔间包括开关腔室、控制腔室;第一隔离接地刀闸、越区负荷开关、第二隔离接地刀闸,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所述越区负荷开关、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依次设置于所述三个隔间的所述开关腔室内,并且通过连接设备电气连接;以及三个控制组件,所述三个控制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三个隔间的所述控制腔室内,所述三个隔间的所述控制腔室相互独立设置,所述三个控制组件分别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隔离接地刀闸、所述越区负荷开关、所述第二隔离接地刀闸的分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外柜门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前侧,每个所述控制腔室具有控制室柜门,所述控制室柜门与所述外柜门同侧设置,所述控制室柜门上设有操作面板;每个所述开关腔室具有开关室柜门,所述开关室柜门与所述外柜门同侧设置,所述控制室柜门以及所述开关室柜门的开门方向与所述外柜门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包括指示灯以及操作按钮;所述三个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组件、第二控制组件以及第三控制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隔间的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隔间的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第二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三隔间的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第三控制组件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隔离接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还包括:第一电源接线,所述第一电源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一隔间,所述第一电源接线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电连接;第二电源接线,所述第二电源接线设置于所述第二隔间,所述第二电源接线与所述第二控制组件电连接;以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帆曾谷元曾显光徐文来黎治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