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生态培育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蛙培育加工
,具体为循环生态培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在提高,餐饮业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蛙类以其鲜美的肉质和较好的口感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目前作为可食用的蛙类大部分是由人工养殖,所以养殖食用蛙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发展越来越迅速。
[0003]食用蛙在培育过程中需要经过蛙卵孵化、养殖蝌蚪、养殖幼蛙和养殖成蛙这几个步骤,由于幼蛙及蝌蚪对水的依赖很大,且多水质要求高,因此蝌蚪和幼蛙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污水中含有的杂质为食物残渣和蛙类粪便,成蛙对水的依赖性不高,但成蛙排泄量大,成蛙粪便对水体会造成污染,因此成蛙养殖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大量的污水。
[0004]现有技术中,对食用蛙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的处理方式一般是采用常规的污水处理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如申请号为CN202023224059.9和 CN202022119297.7的专利均提出了对污水的处理方法,直至污水能够打标排放,由于养蛙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循环生态培育系统,包括幼体发育区、成体养殖区、青储料培育加工区和地下加工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幼体发育区包括蛙卵室、蛙卵生长培育室、蝌蚪养殖池和幼蛙养殖池,所述幼体发育区与成体养殖区之间设有青储料培育加工区;所述青储料培育加工区包括排污分离区、肥料加工区、四季青储培植区、青储料堆放点、脱水粉碎区、储存区、饲料配置区、粉碎磨细区和烘干区;所述地下加工点包括消杀屠宰区、肉类加工区、配送加工区、冻品加工区和熟品加工区;其中,待孵化的蛙卵存储在蛙卵室内,需要孵化的蛙卵从蛙卵室转移至蛙卵生长培育室,孵化出的蝌蚪转移至蝌蚪养殖池,蝌蚪变成幼蛙后转移至幼蛙养殖池,幼蛙发育成成蛙后放入成体养殖区;幼体发育区与成体发育区产生的污水进入到排污分离区,排污分离区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杂质进入到肥料加工区内加工成肥料,肥料用于给种植的青储料施肥,成熟的青储料收割后放在青储料堆放点,青储料堆放点的新鲜青储料经过脱水粉碎后放入储存区,饲料培植区利用储存区的干青储料作为原料之一进行饲料配置,配置后的饲料用于食用蛙的喂养;其中,成体养殖区的成蛙作为地下加工点的原料,经过消杀屠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栋,王熙琨,王利斋,李泽瑞,方润芳,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科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