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鞍状刺激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103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鞍状刺激电极,其包括刺激器、导联线、插头以及一次性电极贴,导联线的一端连接插头,另一端连接刺激器,刺激器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面设置有U型电极,一次性电极贴扣接于U型电极上。其中,一次性电极贴包括无纺布、导电水凝胶、电极扣底座和电极扣,电极扣底座对应U型电极安装于无纺布上,电极扣设置于电极扣底座的两侧,导电水凝胶填充至电极扣底座内,电极扣上设置有卡勾;装配时,卡勾卡接于U型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将一次性电极贴扣接于刺激器上,实现电极贴与刺激器的任意拆分、组装;且电极贴为一次性使用,无需消毒,用完随即更换,避免了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延长了鞍状刺激电极的使用寿命。延长了鞍状刺激电极的使用寿命。延长了鞍状刺激电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鞍状刺激电极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鞍状刺激电极。

技术介绍

[0002]肌电图不仅能协助临床疾病的诊断,还能对神经损伤程度、范围进行判断,从而为临床及康复治疗、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肌电图检测中的刺激电极一般采用表面电极,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电生理检测中,由于指环电极使用范围极窄,在其他部位检测中,常需要使用鞍状电极。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鞍状刺激电极存在如下缺陷:1、鞍状刺激电极重复多人多次使用,不利于消毒,极易引起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且容易损坏,使得其使用寿命较短;2、操作者使用鞍状刺激电极进行长时间固定检查时,需耗费检查操作人员许多的精力与时间来手持固定刺激电极的位置,导致操作者的压力较大,且极易造成鞍式电极和刺激部位接触变化较大,从而造成电流刺激信号不稳定的问题,不利于实际应用。
[0003]公告号为CN 208404573 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鞍式电极,其公开了包括刺激部、基体以及操作部,采用操作部作为握持部,使得握持持久,姿势恒定,保证电流刺激信号稳定;基体和操作部通过螺纹件连接,安装清洁方便,且刺激部与基体为可拆卸连接,方便根据需要更换刺激部。该技术方案方便对刺激部进行清洁安装且方便长时间握持,但仍存在多人多次使用引起的交叉感染以及操作者压力较大的问题。
[0004]现有技术中,存在使用一次性电极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交叉感染的技术问题,但其多应用于脑电检测以及心电检测,如公告号为CN 207236785 U的中国技术公开的一次性生物电电极以及公告号为CN 208017492 U的中国技术公开的一次性使用心电电极等,其均不适用于鞍状刺激电极。公告号为CN202283255U的中国技术公开的肌电图刺激电极一次性护套,通过套装口套装于刺激电极上可以避免病菌传播,但该一次性护套与刺激电极的连接不稳定易导致脱落问题,仍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缺陷,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鞍状刺激电极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
[0006]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鞍状刺激电极,其包括刺激器、导联线、插头、一次性电极贴以及绑带,所述导联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插头,另一端连接所述刺激器,所述刺激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U型电极,所述一次性电极贴扣接于所述U型电极上,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绑带宽度适配的凹槽;
[0007]其中,所述一次性电极贴包括无纺布、导电水凝胶、电极扣底座和电极扣,所述电极扣底座对应所述U型电极安装于所述无纺布上,所述电极扣设置于所述电极扣底座的两侧,所述导电水凝胶填充至所述电极扣底座内,所述电极扣上设置有卡勾;装配时,所述卡勾卡接于所述U型电极。
[0008]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鞍状刺激电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将一次性电极贴扣接
于刺激器上,实现电极贴与刺激器的任意拆分、组装;且电极贴为一次性使用,无需消毒,用完随即更换,避免了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延长了鞍状刺激电极的使用寿命;一次性电极贴通过卡勾与刺激器连接,卡勾具有一定弹性,便于一次性电极贴的扣接,保证了连接稳定性,且导电水凝胶质地柔软且导电性好,满足了受试者对舒适度和准确度的要求;同时,在特定位置需长时间检测时,利用绑带将刺激器固定于该检测位置,以减轻操作者压力,并提高检测信号稳定性。
[0009]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绑带为魔术贴,魔术贴一面为绒面,另一面为勾面,方便固定刺激器,且易于拆解。
[0010]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刺激器还包括把手,所述底座的底面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U型电极,所述把手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上,其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U型电极的方向延伸;通过设置把手,方便操作人员拿取和移动鞍状刺激电极,且把手与底座可拆卸固定连接,便于把手的拆装。
[001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包括T形操作件和安装组件,所述T形操作件的底面设置有所述安装组件,所述底座中部设置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安装组件相适配,所述安装组件卡接于所述贯通孔内用以安装所述把手,该结构使得把手与底座的连接更加方便。
[0012]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柱以及安装部,所述连接柱连接于所述T形操作件和所述安装部,其中,所述安装部呈圆弧矩形板状,所述贯通孔包括主孔和卡接槽,所述主孔贯穿所述底座的顶面和底面,且其横截面与所述安装部形状相同,所述卡接槽形成于底座的底面且位于所述主孔的两侧;装配时,所述安装部自上而下贯穿所述主孔后,转动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该结构下的贯通孔形成与安装部适配的暗扣结构,方便了把手的拆装。
[001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型电极包括电极壳和电极头,所述电极壳固设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电极头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极壳内,便于电极头的拆装及更换。
[0014]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壳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电极头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孔匹配的外螺纹。
[0015]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联线的线芯通过锡焊连接至两个所述电极壳上。
[0016]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纺布设置有两层且其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极扣底座适配的通孔,所述电极扣底座安装于所述通孔内。
[0017]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一次性电极贴的尺寸大于所述底座的底面尺寸。
[0018]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头为五针连接器,所述五针连接器连接至肌电图检测设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鞍状刺激电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刺激器的爆炸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底座的底部视图。
[0022]以上各图中:鞍状刺激电极100;刺激器1;底座11;U型电极12;电极壳121;电极头122;内螺纹孔123;外螺纹124;把手13;T形操作件131;连接柱132;安装部133;导联线2;插
头3;一次性电极贴4;无纺布41;导电水凝胶42;电极扣底座43;电极扣44;卡勾441;绑带5;绒面51;勾面52;凹槽6;贯通孔7;主孔71;卡接槽7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鞍状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刺激器、导联线、插头、一次性电极贴以及绑带,所述导联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插头,另一端连接所述刺激器,所述刺激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有U型电极,所述一次性电极贴扣接于所述U型电极上,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绑带宽度适配的凹槽;其中,所述一次性电极贴包括无纺布、导电水凝胶、电极扣底座和电极扣,所述电极扣底座对应所述U型电极安装于所述无纺布上,所述电极扣设置于所述电极扣底座的两侧,所述导电水凝胶填充至所述电极扣底座内,所述电极扣上设置有卡勾;装配时,所述卡勾卡接于所述U型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状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为魔术贴。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鞍状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器还包括把手,所述底座的底面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U型电极,所述把手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上,其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U型电极的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状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包括T形操作件和安装组件,所述T形操作件的底面设置有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素芳于培燕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泰诺康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