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元件及三相谐振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05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9
本申请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及三相谐振变换器,磁性元件包括磁芯和绕组,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盖板、第二盖板、第一绕线柱、第二绕线柱、第三绕线柱和公共柱,公共柱的两端与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相连接,第一绕线柱、第二绕线柱和第三绕线柱均至少连接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中的一者,绕组包括设置于第一绕线柱上的第一绕组,设置于第二绕线柱上的第二绕组,以及设置于第三绕线柱上的第三绕组;第一绕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一副边绕组;第二绕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原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第三绕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原边绕组和第三副边绕组。本申请可以降低磁性元件的体积、重量及磁芯损耗,且有利于降低磁性元件的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性元件及三相谐振变换器


[0001]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磁性元件及三相谐振变换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源功率模块中,谐振变换器由于其高效率的特点被广泛使用;其中,三相谐振变换器由于其三相桥臂交错工作,输入输出电流波纹较小且适用于较大功率的环境,而备受关注。
[0003]三相谐振变换器包括第一侧电路、第二侧电路和磁性元件,磁性元件与第一侧电路、第二侧电路电连接。磁性元件包括谐振电感和变压器,在相关技术中,谐振电感和变压器采用分体式独立设计,或将谐振电感安装于变压器的一侧或两侧。因此,整个磁性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均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及三相谐振变换器,其有利于降低磁性元件的体积、重量及磁芯的损耗,也有利于降低成本。
[0005]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磁性元件,包括磁芯和绕组,所述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的第一绕线柱、第二绕线柱、第三绕线柱和公共柱,所述公共柱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相连接,所述第一绕线柱、第二绕线柱和第三绕线柱均至少连接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中的一者,所述绕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线柱上的第一绕组,设置于所述第二绕线柱上的第二绕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绕线柱上的第三绕组;
[0006]所述第一绕组包括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一副边绕组,所述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一副边绕组在所述第一绕线柱轴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第二原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所述第二原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在所述第二绕线柱轴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绕组包括第三原边绕组和第三副边绕组,所述第三原边绕组和第三副边绕组在所述第三绕线柱轴向上间隔设置。
[0007]如上所述的磁性元件,可选地,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绕线柱、第二绕线柱和第三绕线柱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公共柱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0008]所述公共柱包括第一子公共柱和第二子公共柱,所述第一子公共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子公共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盖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子公共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公共柱的第二端相连接;
[0009]或者,所述公共柱包括第一子公共柱,所述第一子公共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子公共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盖板相连接;
[0010]或者,所述公共柱包括第二子公共柱,所述第二子公共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盖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子公共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
[0011]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0012]如上所述的磁性元件,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公共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沿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子公共柱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子公共柱与所述第二子公共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应;
[0013]或者,所述第一子公共柱位于与所述第二盖板相对应的一侧;
[0014]或者,所述第二子公共柱位于与所述第一盖板相对应的一侧;
[0015]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0016]如上所述的磁性元件,可选地,所述第一子公共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沿第三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子公共柱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与两个所述第二子公共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一一对应;
[0017]或者,所述第一子公共柱同时位于与所述第二盖板相对应的两侧;
[0018]或者,所述第二子公共柱同时位于与所述第一盖板相对应的两侧;
[0019]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0020]如上所述的磁性元件,可选地,所述第一盖板或所述第一子公共柱上还设有两个第一出线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一出线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绕线柱和第三绕线柱之间;
[0021]所述第二盖板或所述第二子公共柱上还设有两个第二出线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二出线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绕线柱和第三绕线柱之间。
[0022]如上所述的磁性元件,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上还设有两个第一出线槽,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出线槽贯穿所述第一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一出线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绕线柱和第三绕线柱之间;
[0023]每个所述第二子公共柱上还设有两个第二出线槽,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出线槽贯穿所述第二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二出线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绕线柱和第三绕线柱之间;
[0024]所述第一出线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出线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
[0025]如上所述的磁性元件,可选地,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四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四个所述第二子公共柱,四个所述第二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四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与四个所述第二子公共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一一对应;
[0026]或者,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四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四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盖板相连接;
[0027]或者,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四个所述第二子公共柱,四个所述第二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四个所述第二子公共柱的第二端与第一盖板相连接;
[0028]所述第一绕线柱、第二绕线柱和第三绕线柱中的每个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均与所述第一子公共柱和/或第二子公共柱相邻设置。
[0029]如上所述的磁性元件,可选地,所述第一绕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原边绕组和一个所述第一副边绕组,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原边绕组之间;所述第二绕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原边绕组和一个所述第二副边绕组,所述第二副边绕组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原边绕组之间;所述第三绕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三原边绕组和一个所述第三副边绕组,所述第三副边绕组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原边绕组之间;
[0030]或者,所述第一绕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副边绕组和一个所述第一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原边绕组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副边绕组之间;所述第二绕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副边绕组和一个所述第二原边绕组,所述第二原边绕组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副边绕组之间;所述第三绕组包括两个所述第三副边绕组和一个所述第三原边绕组,所述第三原边绕组位于两个所述第三副边绕组之间;
[0031]或者,所述第一绕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副边绕组和多个所述第一原边绕组,所述第一原边绕组与所述第一副边绕组沿所述第一绕线柱轴向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二绕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副边绕组和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磁芯和绕组,所述磁芯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和所述第二盖板之间的第一绕线柱、第二绕线柱、第三绕线柱和公共柱,所述公共柱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相连接,所述第一绕线柱、第二绕线柱和第三绕线柱均至少连接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中的一者,所述绕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绕线柱上的第一绕组,设置于所述第二绕线柱上的第二绕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绕线柱上的第三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包括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一副边绕组,所述第一原边绕组和第一副边绕组在所述第一绕线柱轴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第二原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所述第二原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在所述第二绕线柱轴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绕组包括第三原边绕组和第三副边绕组,所述第三原边绕组和第三副边绕组在所述第三绕线柱轴向上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绕线柱、第二绕线柱和第三绕线柱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且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公共柱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公共柱包括第一子公共柱和第二子公共柱,所述第一子公共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子公共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盖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子公共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子公共柱的第二端相连接;或者,所述公共柱包括第一子公共柱,所述第一子公共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所述第一子公共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盖板相连接;或者,所述公共柱包括第二子公共柱,所述第二子公共柱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盖板相连接,所述第二子公共柱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盖板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互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公共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沿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子公共柱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子公共柱与所述第二子公共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应;或者,所述第一子公共柱位于与所述第二盖板相对应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子公共柱位于与所述第一盖板相对应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公共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沿第三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子公共柱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与两个所述第二子公共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一一对应;或者,所述第一子公共柱同时位于与所述第二盖板相对应的两侧;或者,所述第二子公共柱同时位于与所述第一盖板相对应的两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或所述第一子公共柱上还设有两个第一出线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一出线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绕线柱和第三绕线柱之间;所述第二盖板或所述第二子公共柱上还设有两个第二出线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二出线通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绕线柱和
第三绕线柱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上还设有两个第一出线槽,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一出线槽贯穿所述第一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一出线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绕线柱和第三绕线柱之间;每个所述第二子公共柱上还设有两个第二出线槽,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出线槽贯穿所述第二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一方向,两个所述第二出线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绕线柱和第二绕线柱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绕线柱和第三绕线柱之间;所述第一出线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所述第二出线槽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四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盖板上设有四个所述第二子公共柱,四个所述第二子公共柱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四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与四个所述第二子公共柱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一一对应;或者,所述第一盖板上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子公共柱,四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诗威杨海军章进法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