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堆叠入箱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996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堆叠入箱工装,包括工装座、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工装座具有用于定位多个堆叠的电芯的支撑面。所述第一夹爪设于所述工装座,所述第一夹爪用于夹持所述支撑面上堆叠的多个电芯的一端。所述第二夹爪相对于所述工装座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与所述支撑面上电芯堆叠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夹爪用于夹持所述支撑面上堆叠的多个电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夹爪上面向电芯的面为夹持作用面,且所述夹持作用面与所述支撑面之间所夹角度为锐角。使得夹持作用面上远离支撑面的部位也能够为多个电芯提供足够夹持作用力,保障堆叠长度准确,入箱过程流畅。入箱过程流畅。入箱过程流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堆叠入箱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装配
,特别是涉及电池堆叠入箱工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池领域技术的发展,目前电池装箱一般是将多个电芯直接装配到箱体中,而非将多个电芯先组装成一模组后再装配到箱体中。多个电芯按照串联和并联方式排布堆叠在箱体中,且电芯和电芯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热材料。所以在装箱时需要沿电芯堆叠方向为多个堆叠在一起的电芯提供挤压作用力,使得多个电芯在堆叠方向上满足入箱要求。当电芯装入箱体后之前施加的挤压作用力撤销,之前因为被挤压而发生的弹性变形恢复,进而电芯更加紧密的被固定在箱体中,提升装箱后电芯的稳定性。而基于一般同时被堆叠挤压的电芯数量较多,在挤压时存在堆叠长度尺寸不准,导致入箱过程不顺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池堆叠入箱工装,通过将第二夹爪设计为夹持作用面与支撑面之间所夹角度为锐角的形式,使得夹持作用面上远离支撑面的部位也能够为多个电芯提供足够夹持作用力,保障堆叠长度准确,入箱过程流畅。
[0004]一种电池堆叠入箱工装,包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堆叠入箱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座,所述工装座具有用于定位多个堆叠的电芯的支撑面;第一夹爪,所述第一夹爪设于所述工装座,所述第一夹爪用于夹持所述支撑面上堆叠的多个电芯的一端;第二夹爪,所述第二夹爪相对于所述工装座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与所述支撑面上电芯堆叠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夹爪用于夹持所述支撑面上堆叠的多个电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夹爪上面向电芯的面为夹持作用面,且所述夹持作用面与所述支撑面之间所夹角度为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堆叠入箱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作用面与所述支撑面之间所夹角度a1满足:90
°
>a1≥88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堆叠入箱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爪上包括相互连接的主体部和远端部,所述远端部为所述第二夹爪上远离所述支撑面的端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远端部靠近所述支撑面的一侧,所述主体部的厚度在远离所述远端部的方向上逐渐增加,所述远端部为板状结构,所述远端部的厚度与所述主体部上同所述远端部接触的部位的厚度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堆叠入箱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堆叠入箱工装还包括中间支撑板和升降驱动单元,所述中间支撑板可滑动的装配于所述工装座,所述中间支撑板相对于工装座可滑动的方向与所述支撑面垂直,所述升降驱动单元作用在所述工装座与所述中间支撑板之间,用于驱动所述中间支撑板相对于所述工装座在夹持位置和释放位置间滑动;所述第二夹爪与所述中间支撑板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夹爪通过相对于所述中间支撑板滑动而间接相对于所述工装座滑动,所述第一夹爪设置在所述中间支撑板上;所述中间支撑板位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可以分别夹持在所述支撑面上堆叠的多个电芯的两端;所述中间支撑板位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第一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文学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