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0945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及方法,涉及车辆纵梁制造及修复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机构,其用于固定纵梁的一端;活动机构,其与固定机构间隔设置,用于连接纵梁的另一端,并沿纵梁的长度方向拉伸纵梁;支撑机构,其设置在纵梁的下方,用于支撑纵梁。通过活动机构沿纵梁长度方向拉伸纵梁,使纵梁产生抵抗拉长变形的主应力,主应力与原本的内应力发生力的分解和叠加,同向的得以强化,异向的相互抵消,重复操作后,得到与主应力方向一致的内应力,使纵梁的内应力分布均衡,恢复平直状态,可以简化校正过程并提高校正的效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对每块发生侧弯的部分进行多次校正,存在校正过程复杂、重复性差且校正效率低的问题。率低的问题。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纵梁制造及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商用车车架总成是整车的装配基准和基体,支承连接汽车各总成和其他零部件,并承受来自整车内外的各类载荷。车架总成一般是边梁式结构,位于两边的纵梁和若干横梁、以及其他的零部件或组件,通过冷铆接、螺栓联接等工艺方式,装配为刚性构架的车架总成。其中,纵梁是车架总成的关键零部件,起到主要的承载作用,纵梁的制造工艺及质量状态对车架总成、乃至整车的各项技术参数有着显著和重要的影响,是直接制约整车的性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
[0003]通常,纵梁采用等断面槽型梁结构,选用的材料为DL510、或DL590、或DL700,它们的机械性能大致与20#钢相当;常用的加工方法是模具冲压/辊型。不论哪种方式,因设备参数细微差异、工装精度的变化、金属材料加工前的预应力、材料组织的均匀性、各向异性、冲压后材料的弹性回复、以及环境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纵梁加工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误差,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质量缺陷。纵梁加工后,常产生纵梁的翘曲变形,或不同程度的单向侧弯现象。纵梁翼面的侧弯,是指纵梁的翼缘实际纵向线与理论纵向直线的差值,纵梁腹面的侧弯,是指腹板任一点的实际纵向线与理论纵向直线的差值,两种侧弯的叠加导致纵梁的翘曲变形。纵梁腹面的侧弯常态化发生,部分纵梁品种的腹面侧弯值高达20~30mm,以致纵梁的技术指标及车架总成的相应参数超差,达不到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是一种严重的质量缺陷。
>[0004]目前,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降低侧弯峰值、减少侧弯问题的发生,一种是事先预防,通过调整纵梁结构的设计参数,如加大料厚、增大翼面宽度等,以提高纵梁断面的抗弯刚度和抗弯能力,或者提高工艺过程控制水平,如,增加辊组数、调试开卷校平、辊型等相关工序的工艺参数,提高板料的平整精度、降低板料的内应力等;另一种是事后修复,在纵梁侧弯问题发生后,常用等温加热去应力、抛丸去应力、时效处理、机械负回弹校正等修复方法加以修复,其中,机械负回弹校正的修复方法因原理简单、修复效果直观而较为常用。
[0005]目前解决由内应力的原因产生的侧弯时,通常使用机械负回弹校正的方式,是对工件施加形变反方向的机械外力,产生反向变形,使外力卸载后,工件原有的形变减小或消失,需要对每块发生侧弯的部分进行多次校正,存在校正过程复杂、重复性差且校正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及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对每块发生侧弯的部分进行多次校正,存在校正过程复杂、重复性差且校正效率低的问题。
[000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其包括:
[0009]固定机构,其用于固定纵梁的一端;
[0010]活动机构,其与所述固定机构间隔设置,用于连接所述纵梁的另一端,并沿所述纵梁的长度方向拉伸所述纵梁;
[0011]支撑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纵梁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纵梁。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0013]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0014]两块固定设置的竖板,两块所述竖板间隔设置,用于分别抵持在所述纵梁的两侧翼面的外侧;
[0015]压板,其与两块所述竖板的上端连接;
[0016]压紧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纵梁的腹面内侧与所述压板之间,且位于所述纵梁的两侧翼面之间,所述压紧机构用于抵持所述纵梁的两侧翼面的内侧,并抵持所述纵梁的腹面内侧和所述压板下侧面。
[0017]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压紧机构包括:
[0018]两个第一抵持块,用于分别抵持于所述纵梁的两侧翼面内侧;
[0019]两个第二抵持块,用于分别抵持在所述纵梁的腹面内侧和所述压板的下侧面;
[0020]伸缩结构,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抵持块之间,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抵持块之间,用于移动所述第一抵持块和第二抵持块靠近或远离对应的抵持面。
[0021]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伸缩结构包括:
[0022]两组连杆,一组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抵持块连接,另一组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抵持块连接;
[0023]驱动轴,其用于驱动所述连杆以移动所述第一抵持块或第二抵持块。
[0024]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压板靠近所述纵梁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容纳槽,两个所述容纳槽分别位于所述纵梁的两侧翼面的上方。
[0025]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
[0026]两个固定设置的第一夹紧单元,两个所述第一夹紧单元间隔设置,用于分别夹持所述纵梁的两侧翼面;
[0027]位于所述第一夹紧单元下方的第三夹紧单元,其用于夹持所述纵梁的腹面;
[0028]第一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紧单元夹紧所述纵梁的两侧翼面,并驱动所述第三夹紧单元夹持所述纵梁的腹面。
[0029]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活动机构包括:
[0030]夹持部,其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夹紧单元和第四夹紧单元,两个所述第二夹紧单元用于分别夹持所述纵梁的两侧翼面,所述第四夹紧单元用于夹持所述纵梁的腹面外侧;
[0031]移动部,其与所述夹持部连接,用于移动所述夹持部以拉伸所述纵梁的一端;
[0032]第二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所述夹持部夹紧所述纵梁,并驱动所述移动部移动所述夹持部以拉伸所述纵梁的一端。
[0033]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移动部包括:
[0034]两根固定设置的导轨,其位于所述活动机构的两侧,所述导轨沿所述纵梁的拉伸方向设置;
[0035]齿条结构,其位于两根所述导轨之间,并平行于所述导轨;
[0036]移动机架,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并与所述齿条结构连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齿条结构配合使所述移动机架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所述夹持部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架上。
[0037]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所述移动部还包括反力机构,所述反力机构设置在两根所述导轨之间,并平行于所述导轨,所述反力机构用于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配合,以移动所述夹持部。
[0038]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方法,其利用上述的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实施,包括以下步骤:
[0039]将纵梁平放在支撑机构上;
[0040]使用固定机构和活动机构分别夹持所述纵梁的两端;
[0041]所述活动机构沿所述纵梁长度方向施加荷载F,以拉伸所述纵梁,F的大小不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σs、并离屈服强度有一定的距离,即0<F<σs,维持短暂时间后卸除荷载;
[0042]所述活动机构重复拉伸所述纵梁。
[00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44]在使用该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时,将纵梁的一端与固定机构连接,活动机构与固定机构间隔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构,其用于固定纵梁(1)的一端;活动机构,其与所述固定机构间隔设置,用于连接所述纵梁(1)的另一端,并沿所述纵梁(1)的长度方向拉伸所述纵梁(1);支撑机构,其设置在所述纵梁(1)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纵梁(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块固定设置的竖板(11),两块所述竖板(11)间隔设置,用于分别抵持在所述纵梁(1)的两侧翼面的外侧;压板(3),其与两块所述竖板(11)的上端连接;压紧机构(2),其设置在所述纵梁(1)的腹面内侧与所述压板(3)之间,且位于所述纵梁(1)的两侧翼面之间,所述压紧机构(2)用于抵持所述纵梁(1)的两侧翼面的内侧,并抵持所述纵梁(1)的腹面内侧和所述压板(3)下侧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2)包括:两个第一抵持块(21),用于分别抵持于所述纵梁(1)的两侧翼面内侧;两个第二抵持块(22),用于分别抵持在所述纵梁(1)的腹面内侧和所述压板(3)的下侧面;伸缩结构(23),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抵持块(21)之间,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抵持块(22)之间,用于移动所述第一抵持块(21)和第二抵持块(22)靠近或远离对应的抵持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结构(23)包括:两组连杆,一组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抵持块(21)连接,另一组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抵持块(22)连接;驱动轴,其用于驱动所述连杆以移动所述第一抵持块(21)或第二抵持块(22)。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靠近所述纵梁(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容纳槽(31),两个所述容纳槽(31)分别位于所述纵梁(1)的两侧翼面的上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校正纵梁侧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固定设置的第一夹紧单元(4),两个所述第一夹紧单元(4)间隔设置,用于分别夹持所述纵梁(1)的两侧翼面;位于所述第一夹紧单元(4)下方的第三夹紧单元(5),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文虹朱鹏岳严建光龚德刚邓亚健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