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恢复功能的耗能墙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927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具有可恢复功能的耗能墙片,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多根纵梁,多根纵梁呈间隔设置,上横梁设置在多根纵梁的上端,且与纵梁相抵;下横梁设置在多根纵梁的下端,且与纵梁相抵;多条预应力筋,预应力筋的一端连接于上横梁,预应力筋的另一端连接于下横梁;多个耗能结构,耗能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纵梁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墙片具有恢复功能,方便地震后修复,且耗能能力强,修复效率高。修复效率高。修复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可恢复功能的耗能墙片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恢复功能的耗能墙片。

技术介绍

[0002]高层建筑从经济、适用、美观等方面考虑均符合国家建筑设计方针,同时也代表着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0003]我国现阶段的抗震思想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要求建筑结构遭遇设防烈度的地震后主体结构不应有大的破坏并可以修复,遭遇罕遇地震后允许结构有大的破坏,但不能倒塌造成人员伤亡。不过,部分结构在遭受地震后即便没有倒塌,但是其重要构件已经产生了较大的残余变形而无法恢复到原位置,导致结构难以维修加固,以至于不得不被推倒重建,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0004]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由于施工安装工期短、效率高等优点,得到大力推广使用。墙片是组成装配式建筑的基本单元之一,为了便于震后恢复和减少地震后的修复工作量,使墙片也具备可恢复功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研发一种具有可恢复功能的拼装式耗能墙片显得尤其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可恢复功能,且震后修复方便的耗能墙片。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具有可恢复功能的耗能墙片,包括:
[0007]上横梁、下横梁和多根纵梁,多根所述纵梁呈间隔设置,所述上横梁设置在多根所述纵梁的上端,且与所述纵梁相抵;所述下横梁设置在多根所述纵梁的下端,且与所述纵梁相抵;
[0008]多条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横梁,所述预应力筋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横梁;
[0009]多个耗能结构,所述耗能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所述纵梁可拆卸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耗能结构包括耗能钢板、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耗能钢板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耗能钢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分别与相邻两所述纵梁可拆卸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均包括呈对称设置的两角钢,所述角钢均包括相连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耗能钢板的一端被夹设于两所述第一翼板之间,所述耗能钢板的另一端被夹设于另两所述第一翼板之间,且所述耗能钢板与所述第一翼板均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连接;
[0012]所述第二翼板均通过螺栓和螺母与所述纵梁可拆卸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耗能钢板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由两端向中间逐渐收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包括第一工字钢和多块与所述第一工字钢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筋;
[0015]所述第一工字钢上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端处或者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两端处均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一加强筋,所述预应力筋依次从多块所述第一加强筋中穿过。
[0016]进一步地,所述纵梁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具有一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与所述上横梁或所述下横梁相抵。
[0017]进一步地,所述纵梁的两端均呈间隔地设置有多块所述第二加强筋。
[0018]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下横梁均包括第二工字钢和多块与所述第二工字钢固定连接的第三加强筋。
[0019]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出另一种具有可恢复功能的耗能墙片,包括:
[0020]上横梁、下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所述左纵梁和右纵梁呈间隔设置,所述上横梁设置在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的上端,且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抵;所述下横梁设置在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的下端,且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抵;
[0021]多根中间横梁,呈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之间,且所述中间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相抵;
[0022]多条预应力筋,设置在所述中间横梁上,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且每一所述中间横梁上均设有所述预应力筋;
[0023]多个耗能结构,所述耗能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所述中间横梁可拆卸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耗能结构均包括耗能钢板、对称且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耗能钢板上端的两根角钢以及对称且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耗能钢板下端的另外两根角钢;
[0025]所述角钢与所述中间横梁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中,两种耗能墙片模型具有良好的自复位能力和耗能能力,可减小墙片的残余变形。在地震时,墙片中的预应力筋可将结构复位。在遭遇中震或者大震时,耗能结构中的低屈服耗能钢板可以耗散大量地震输入的能量,将墙片的塑形变形控制在易于更换的特定区域(即耗能钢板),便于震后将受损的耗能钢板进行拆卸和更换,缩短维修时间、减少维修费用,且使得整体建筑可较快的投入使用。将建筑中的基础单元——墙片,设置成具有可恢复功能,方便震后墙体的修复,可减小震后重建工作量,且该墙片不仅可用于新建建筑结构中,也可应用于既有建筑结构中,适用范围广。其安装位置以及安装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耗能墙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耗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上横梁与纵梁的装配示意图;
[0031]图4为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耗能墙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7为右纵梁与下横梁的装配示意图。
[0035]图中:
[0036]1、上横梁;11、第二工字钢;12、第三加强筋;
[0037]2、下横梁;
[0038]3、纵梁;31、第一工字钢;32、第一加强筋;33、第二加强筋;331、弧形面;34、左纵梁;35、右纵梁;
[0039]4、预应力筋;
[0040]5、耗能结构;51、耗能钢板;511、缺口;52、第一连接座;521、第一翼板;522、第二翼板;53、第二连接座;
[0041]6、中间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43]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可恢复功能的耗能墙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多根纵梁,多根所述纵梁呈间隔设置,所述上横梁设置在多根所述纵梁的上端,且与所述纵梁相抵;所述下横梁设置在多根所述纵梁的下端,且与所述纵梁相抵;多条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横梁,所述预应力筋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横梁;多个耗能结构,所述耗能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所述纵梁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恢复功能的耗能墙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结构包括耗能钢板、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耗能钢板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耗能钢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分别与相邻两所述纵梁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恢复功能的耗能墙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均包括呈对称设置的两角钢,所述角钢均包括相连的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耗能钢板的一端被夹设于两所述第一翼板之间,所述耗能钢板的另一端被夹设于另两所述第一翼板之间,且所述耗能钢板与所述第一翼板均通过螺栓和螺母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翼板均通过螺栓和螺母与所述纵梁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恢复功能的耗能墙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钢板的上下两侧均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由两端向中间逐渐收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可恢复功能的耗能墙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第一工字钢和多块与所述第一工字钢固定连接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工字钢上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端处或者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两端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月海周节定孔祥成陈跃谢铠亦余宝艇沈宏炯孙俊陆龙耀刘龙陈江南王梦浩王一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