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理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71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8
热管理组件包括加热器和流道板,加热器与流道板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加热器包括加热通道,流道板包括第一流道;热管理组件包括一个以上流体管理元件,流体管理元件为电动泵、电动阀和换热器的其中之一,流体管理元件与流道板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流体管理元件具有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一端与加热通道连通,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流道连通。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流道连通。流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流道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管理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中,需要利用加热器对流体进行加热。加热器与其它流体管理元件通过软管连通,所需的连接管路以及连接结构较为复杂,会增加泄漏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管理组件,可减少连接管路,提高集成度。
[0004]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理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热管理组件包括加热器和流道板,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流道板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通道,所述流道板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一个以上流体管理元件,所述流体管理元件为电动泵、电动阀和换热器的其中之一,所述流体管理元件与所述流道板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流体管理元件具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加热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0005]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理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热管理组件包括加热器和流道板,所述加热器与所述流道板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通道,所述流道板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一个以上流体管理元件,所述流体管理元件为电动泵、电动阀的其中之一,所述流体管理元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流体管理元件与所述流道板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加热通道连通。
[0006]本申请提供的热管理组件中,加热器与流道板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加热器通过流道板与流体管理元件连通,可减少加热器与流体管理元件之间的连接管路,提高了集成度。
附图说明
[0007]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热管理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2示出了图1所示热管理组件的一部分的爆炸示意图;
[0009]图3示出了图1所示流道板的一部分的爆炸示意图;
[0010]图4示出了图2所示加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5示出了图2所示热管理组件的一部分沿A

A线的剖视示意图;
[0012]图6示出了图5所示热管理组件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0013]图7示出了热管理组件的一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8示出了热管理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0016]如图1示出了一种热管理组件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热管理组件200包括加热器1、流道板3、安装板4以及控制器7,热管理组件包括一个以上流体管理元件8,流体管理元件8与流道板3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加热器1与流道板3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加热器1与流道板3限位连接”包括加热器1与其它部件固定连接,然后该其它部件与流道板3固定连接的情况。
[0017]如图2至图5所示,加热器1包括加热通道27,流体管理元件8与流道板3固定连接。流道板3包括第一流道31,第一流道31的一端与加热通道27连通,流体管理元件8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流道31内。流体管理元件8为电动阀、电动泵的其中之一。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管理元件8为电动泵,电动泵包括叶轮,叶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流道31内,叶轮能够驱动第一流道31内的流体。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流体管理元件8可为电动阀,电动阀包括阀芯,阀芯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流道31内并且能够活动,阀芯能够控制第一流道31的流量或通断。电动阀可为闸阀、球阀、蝶阀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阀。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加热器1包括第一接口部170,流道板3包括第二接口部320,第一接口部170与第二接口部320密封连接。所述第二接口部320包括第二接口32,第二接口32与第一流道31连通。第一接口部170具有第一接口17,加热通道27通过第一接口17与第一流道31连通。
[0018]如图2所示,流道板3还包括第三接口部380,第三接口部380包括第三接口38,第三接口38与第一流道31连通。流体管理元件8包括配合部820,第三接口部380与配合部820密封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时,流体管理元件8的至少一部分穿过第三接口38并伸入第一流道31。
[0019]流道板3可以由同一类或者单一材料制成,这些材料包括塑料、金属、橡胶或其他材料,这些材料也可以是多种材料的组合制成,例如塑料和金属。这里的金属包括铝和铝合金。流道板3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由多个部件组装而成,例如层叠的多个板,这些板可以通过焊接、粘接或者其他方式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
[0020]如图3所示,流道板3包括两个以上的板体,相邻的板体固定并密封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道板3包括第一板体302和第二板体303,第一板体302和第二板体303相邻,第一板体302和第二板体303的至少一个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道部301,相邻的板体在第一流道部301处形成第一流道31,第一流道部301的一部分为凹槽。定义第一板体302和第二板体303的层叠方向为第一方向,流道板3包括第一侧部37和第二侧部39,沿流道板3的第一方向,第一侧部37和第二侧部39位于流道板3的两侧。第一侧部37位于第一板体302的外侧,第二侧部39位于第二板体303的外侧。第二接口部320和第三接口部380的轴向为第一方向或者说与第一方向平行,第二接口部320、第二接口32位于第一侧部37,第三接口部380位于第一侧部37。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口部320和第三接口部380可位于不同的侧部。
[0021]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加热器1包括壳体13和接头16,接头16包括第四接口18,接头16与壳体13固定连接,加热通道27的一端与第一接口17连通,加热通道27的另一端与第四接口18连通。第一接口部170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第二接口部320。第一接口部170包括第一台阶部151,第二接口部包括第二台阶部371。第一台阶部151和第二台阶部371相对设置。热管理组件包括密封圈5,密封圈5位于第一台阶部151和第二台阶部371之间,密封圈5与第一台阶部151和第二台阶部371均接触,使得第一台阶部151与第二台阶部371之间形成端面密封,从而第一接口17与第二接口32连通,无需额外的管路来连通第一接口17与
第二接口32,提高了集成度,减小了泄漏风险。此外,密封圈5具有弹性,密封圈5可吸收一部分误差,包括加热器与流道板之间的安装误差,以及加热器、流道板的制造误差,减小热管理组件的加工、组装难度。第一接口部170包括小径段153,小径段153为筒状,第一台阶部151和第一接口位于小径段轴向方向的两端。密封圈5套设于小径段外周,小径段穿过第二接口,小径段与形成第二接口的内壁间隙配合,有利于加热器的第一接口部与流道板的第二接口部的快速对接,也有利于密封。
[0022]如图2至图5所示,热管理组件包括安装板4,安装板4包括基板部42,基板部42为板状。第二侧部39与基板部42相对。加热器1与安装板4固定连接,流道板3与安装板4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组件(200),包括加热器(1)和流道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与所述流道板(3)固定连接或限位连接,所述加热器(1)包括加热通道(27),所述流道板(3)包括第一流道;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一个以上流体管理元件(8),所述流体管理元件为电动泵、电动阀和换热器的其中之一,所述流体管理元件(8)与所述流道板(3)固定连接或者限位连接,所述流体管理元件(8)具有第二流道(84);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与所述加热通道(27)连通,所述第一流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1)包括第一接口部(170),所述流道板包括第二接口部(320),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二接口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接口部具有第一接口(17),所述加热通道通过第一接口(17)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部包括第一台阶部,所述第二接口部包括第二台阶部;所述第一台阶部和第二台阶部相对设置;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位于所述第一台阶部(151)和第二台阶部(371)之间,所述密封圈(5)与所述第一台阶部(151)和第二台阶部(371)均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部(320)包括第二接口(32),所述第二接口(32)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接口部(170)包括小径段(153),所述小径段(153)为筒状,所述第一台阶部(151)和第一接口(17)位于所述小径段轴向方向的两端;所述密封圈(5)套设于所述小径段外周,所述小径段穿过所述第二接口,所述小径段与形成所述第二接口的内壁间隙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管理元件(8)包括配合部(820),所述流道板(3)包括第三接口部(380),所述第三接口部(380)与所述配合部(820)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接口部(380)包括第三接口(38),所述第三接口(38)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配合部(820)包括配合口(82),所述配合口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配合口(82)与所述第三接口(38)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2

4任一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包括第一板体(302)和第二板体(303),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相邻,定义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层叠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流道板包括第一侧部(37)和第二侧部(39),沿所述流道板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侧部(37)和第二侧部(39)位于所述流道板(3)的两侧;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中的至少一个的内部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道部(301);所述第二接口部(320)位于所述第一侧部(3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组件包括安装板(4),所述加热器(1)与所述安装板(4)固定连接,所述流道板(3)与所述安装板(4)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4)包括基板部(42),所述基板部(42)为板状,所述第二侧部(39)与所述基板部(42)相对;所述基板部(42)包括第三侧部(421),所述第三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相对;所述安装板(4)包括两个以上凸台部(41);所述凸台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