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注射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066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注射凝胶,所述可注射凝胶包括聚己内酯复合微球、凝胶剂、调节剂和磷酸盐缓冲液,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添加量为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注射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注射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个系统、各种器官和组织,逐渐出现各种生理的、代谢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体征变化。尤其是进入到老年期后,一些变化会更加明显。例如皱纹增多。随着皮肤弹性降低,深层脂肪、胶原流失,皮肤的缝隙和线条变得更加突出,从而使皱纹增多;例如出现尿失禁。衰老导致泌尿生殖系统发生病理变化,从而影响排尿能力。
[0003]目前,已开发出多种注射剂产品(通常为凝胶),用于人体特定部位,使人体的容貌或体形有所改观,起到增进容貌美或同时改善功能的作用。如ArteFil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PMMA)、Radiance(羟基磷灰石微球,CaHA)、Sculptra(聚左旋乳酸微球,PLLA)、ELLANSE(聚己内酯微球,PCL)等。
[0004]然而,以上述材料作为微球时,均存在缺陷,如PMMA,此为不可降解微球,一旦注入将永久停留在人体,虽然可以持久发挥其填充作用,但对于远期并发症(如移位、肉芽肿)的担忧也将持续存在。PLLA、PCL虽为可降解材料,但其降解产物均呈酸性,不可避免的增大了疼痛、红肿、感染、结节等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0005]因此,仍然需要开发一种可缓慢降解的注射剂产品,其能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持续刺激组织再生,并在人体内不会引起任何不希望的组织反应。
[0006]因鉴于此,特提出此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注射剂产品中,降解产物呈酸性,易发生红肿、感染等不良反应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消费者体验的角度出发,专利技术一种降解过程中性、组织反应温和的可注射凝胶产品。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注射凝胶,所述可注射凝胶包括聚己内酯复合微球、凝胶剂、调节剂和磷酸盐缓冲液,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添加量为5

50wt%,凝胶剂的添加量为0.5

10wt%,调节剂的添加量为0.1

10wt%,余量为磷酸盐缓冲液,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由聚己内酯和中和剂组成,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中中和剂的添加量占聚己内酯复合微球总质量的10

50%。
[0009]优选或可选地,所述凝胶剂为明胶、I型胶原蛋白、III型胶原蛋白、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0]优选或可选地,所述调节剂为甘油、甘露醇、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优选或可选地,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添加量为20

40wt%,凝胶剂的添加量为2

5wt%,调节剂的添加量为0.5

5wt%,余量为磷酸盐缓冲液。
[0012]优选或可选地,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粒径为10

100
µ
m。
[0013]优选或可选地,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粒径为20

80
µ
m。
[0014]优选或可选地,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粒径为为30

50
µ
m。
[0015]优选或可选地,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中中和剂的添加量占聚己内酯复合微球总质量的10

30%。
[0016]优选或可选地,所述中和剂为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硫酸钙、氢氧化镁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优选或可选地,所述中和剂的粒径为5

50nm。
[0018]优选或可选地,所述中和剂的粒径为5

30nm。
[0019]优选或可选地,所述聚己内酯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

200000。
[0020]优选或可选地,所述聚己内酯的数均分子量为8000

100000。
[0021]优选或可选地,所述磷酸盐缓冲液的pH为6.5

8.5。
[0022]优选或可选地,所述磷酸盐缓冲液的pH为6.8

7.2。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可注射凝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按下述步骤依次进行:(1)将聚己内酯和中和剂溶解在二氯甲烷中,配置成有机相;(2)以聚乙烯醇水溶液为水相,将有机相注入水相中,在室温下乳化,得到乳液;(3)将乳液转入搅拌釜内,挥发溶剂,过滤,筛分,用乙醇清洗,真空烘干即得聚己内酯复合微球;(4)将聚己内酯复合微球、凝胶剂、调节剂和磷酸盐缓冲液混合,分装,即得可注射凝胶产品。
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注射凝胶,在降解周期内均可维持一个接近中性的稳定pH值,解决了常规聚己内酯注射凝胶降解产物呈酸性从而导致的红肿、感染等不良反应的问题,本组织反应温和,可以极大幅度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对比例1制备的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光学显微镜下照片;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可注射凝胶在降解周期内的pH值变化曲线;图4为实施例3制备的可注射凝胶在降解周期内的pH值变化曲线;图5为对比例2制备的可注射凝胶在降解周期内的pH值变化曲线.图6为实施例4制备的可注射凝胶在降解周期内的pH值变化曲线;图7为实施例5制备的可注射凝胶在降解周期内的pH值变化曲线;图8为实施例6制备的可注射凝胶在降解周期内的pH值变化曲线;图9为实施例7制备的可注射凝胶在降解周期内的pH值变化曲线;图10为对比例3制备的可注射凝胶在降解周期内的pH值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专利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原料、元件、方法、手段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专利技术的主旨。
[0028]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9]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实施例1
[00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0031]按照7:3的质量比分别称取聚己内酯和中和剂羟基磷灰石,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注射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注射凝胶包括聚己内酯复合微球、凝胶剂、调节剂和磷酸盐缓冲液,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添加量为5

50wt%,凝胶剂的添加量为0.5

10wt%,调节剂的添加量为0.1

10wt%,余量为磷酸盐缓冲液,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由聚己内酯和中和剂组成,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中中和剂的添加量占聚己内酯复合微球总质量的10

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注射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凝胶剂为明胶、I型胶原蛋白、III型胶原蛋白、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海藻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注射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剂为甘油、甘露醇、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注射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添加量为20

40wt%,凝胶剂的添加量为2

5wt%,调节剂的添加量为0.5

5wt%,余量为磷酸盐缓冲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注射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粒径为10

100
µ
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注射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粒径为20

80
µ
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注射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复合微球的粒径为为30

50
µ
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丰田程广林杨洁刘帅珍宋武张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洁天元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