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装置、软组织修复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0625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穿刺装置、软组织修复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穿刺装置包括穿刺单元和固定单元,穿刺单元呈螺旋状,固定单元设置于穿刺单元的头端或设置于穿刺单元的内旋侧或贯穿穿刺单元,用于将固定装置与穿刺单元连接。其优点在于,将补片的固定由一点/两点增加到至少六点以上,将应力更大可能地分散,类似于缝线缝合效果,二次撕脱可能性小,固定效率高,且固定区域基本不增加补片或者组织的硬度,异物感较小。物感较小。物感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刺装置、软组织修复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穿刺装置、软组织修复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治疗软组织损失时,一般通过补片附着在缺陷/撕裂/损伤的软组织上,通过缝线/快速固定的类似于螺钉/订书针等装置将补片固定在软组织上来达到修复的目的。缝线固定的费用低,并且固定牢固,术后异物感小,失败风险很低。然而,这种方法在腔镜下操作不方便,手术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术中麻醉的时间。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有Bard公司的弹簧螺钉,Medtronic的螺钉,Ethicon、Viasurgical、Embody和Smith&Nephew等公司门型铆钉应用在修复疝气和肌腱撕裂等领域,实施效率高,术中操作简单,并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0003]然而,上述器械均存在不同的缺陷。
[0004]对于弹簧螺钉方案,其是将金属的螺旋弹簧垂直拧入补片和软组织中,通过弹簧部分跟软组织的结合力来固定补片,补片接触面上通过带刺的螺帽防止逆向旋转而松动脱出。这种方案的缺陷是对于有相对运动和撕拉的组织,长期的疲劳也会引起螺钉的退出或者脱出,从而引起固定失效。
[0005]对于门型铆钉方案,其是在补片正面垂直置入,铆钉的两头通过倒刺或者互锁实现将补片和软组织固定在一起。这种方案相对第一种固定更牢靠,脱出失效的风险降低。然而,这两种方案有个共同的风险是应用在相对撕拉受力比较大的组织上,比如肌腱上,由于应力相对集中在一点或者两点上,应力不够分散,会导致软组织沿着纤维方向切割从而固定失效。另外,都属于坚硬的固定,且弹簧螺钉裸露在组织外的面积较大,在患者体内异物感更强,在补片的边缘固定效果差。
[0006]然而对于肌腱修复领域来说,目前主流都是通过线/缆带将撕裂的肌腱牵拉复位后固定,为了防止线/缆带对肌腱的切割,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线/缆带来分散应力并固定。但是实践证明,肌腱固定后切割引起的失败率高达20%以上。
[0007]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应力不够分散、固定区域硬度较高、异物感强、二次撕脱可能性大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穿刺装置、软组织修复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应力不够分散、固定区域硬度较高、异物感强、二次撕脱可能性大等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0]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穿刺装置,包括:
[0011]穿刺单元,所述穿刺单元呈螺旋状;
[0012]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设置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头端或设置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内
旋侧或贯穿所述穿刺单元,用于将固定装置与所述穿刺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
[001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刺单元包括:
[0014]第一穿刺元件,所述第一穿刺元件呈螺旋状,所述第一穿刺元件的头端设置有所述固定单元。
[001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刺单元包括:
[0016]第二穿刺元件,所述第二穿刺元件呈螺旋状,所述第二穿刺元件的内旋侧设置有所述固定单元。
[0017]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穿刺单元包括:
[0018]第三穿刺元件,所述第三穿刺元件呈螺旋状,所述第三穿刺元件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固定单元。
[0019]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0020]第一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头端,用于将固定装置的头端与所述穿刺单元的头端进行可拆卸连接。
[0021]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0022]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二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内旋侧,用于将固定装置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内旋侧。
[002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单元包括:
[0024]第三固定元件,所述第三固定元件贯穿所述穿刺单元的头端和尾端设置,用于将固定装置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内部。
[002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
[0026]定位元件,所述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头端,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或所述第二固定元件或所述第三固定元件连通,用于对固定装置的头端进行定位。
[0027]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软组织修复固定系统,包括:
[0028]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穿刺装置;
[0029]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穿刺装置进行可拆卸连接。
[003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0031]主体单元,所述主体单元与所述穿刺装置进行可拆卸连接;
[0032]倒刺单元,所述倒刺单元沿所述主体单元的长度方向分布设置。
[0033]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包括:
[0034]主体元件,所述主体元件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所述倒刺单元,所述主体单元与所述穿刺装置进行可拆卸连接。
[0035]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元件为若干个,若干所述主体元件首尾连接,每一所述主体元件设置有所述倒刺单元。
[003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单元还包括:
[0037]至少一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的前端与一所述主体元件的后端连接,所述连接元件的后端与另一所述主体元件的前端连接。
[0038]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倒刺单元包括:
[0039]若干第一倒刺元件,若干所述第一倒刺元件沿所述主体单元的长度方向分布设置,所述第一倒刺元件由所述主体单元的前端向所述主体单元的后端倾斜。
[004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倒刺单元还包括:
[0041]至少一第二倒刺元件,所述第二倒刺元件设置于所述主体单元的后端,所述第二倒刺元件由所述主体单元的后端向所述主体单元的前端倾斜。
[0042]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软组织修复固定系统的使用方法,应用于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软组织修复固定系统,包括:
[0043]将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穿刺装置连接;
[0044]将所述穿刺装置与所述固定装置置入指定位置;
[0045]将所述穿刺装置与所述固定装置分离,以使所述固定装置留在指定位置。
[0046]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47]将所述固定装置的主体单元与所述穿刺装置的固定单元连接;
[0048]将所述穿刺装置的穿刺单元与所述主体单元置入指定位置;
[0049]将所述穿刺单元与所述主体单元分离,以使所述主体单元留在指定位置。
[0050]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5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穿刺装置、软组织修复固定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将补片的固定由一点/两点增加到至少六点以上,将应力更大可能地分散,类似于缝线缝合效果,二次撕脱可能性小,固定效率高,且固定区域基本不增加补片或者组织的硬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单元,所述穿刺单元呈螺旋状;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设置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头端或设置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内旋侧或贯穿所述穿刺单元,用于将固定装置与所述穿刺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单元包括:第一穿刺元件,所述第一穿刺元件呈螺旋状,所述第一穿刺元件的头端设置有所述固定单元;或第二穿刺元件,所述第二穿刺元件呈螺旋状,所述第二穿刺元件的内旋侧设置有所述固定单元;或第三穿刺元件,所述第三穿刺元件呈螺旋状,所述第三穿刺元件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固定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头端,用于将固定装置的头端与所述穿刺单元的头端进行可拆卸连接;或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二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内旋侧,用于将固定装置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内旋侧;或第三固定元件,所述第三固定元件贯穿所述穿刺单元的头端和尾端设置,用于将固定装置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还包括:定位元件,所述定位元件设置于所述穿刺单元的头端,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元件或所述第二固定元件或所述第三固定元件连通,用于对固定装置的头端进行定位。5.一种软组织修复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穿刺装置;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穿刺装置进行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组织修复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主体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田杨梦炯张克难赵俊
申请(专利权)人:瑞镧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