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源建筑运行阶段动态碳排放因子测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053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源建筑运行阶段动态碳排放因子测算方法,首先测量并收集用户节点建筑发电、用能和储能设备参数,其中设备参数包括建筑总出力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源建筑运行阶段动态碳排放因子测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碳排放因子测算
,具体涉及一种有源建筑运行阶段动态碳排放因子测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碳排放因子是指单位能源或单位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用于衡量不同能量来源或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程度,是评估和比较碳排放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筑碳排放因子则是衡量建筑碳排放强度与节能低碳效用的重要指标。
[0003]目前,现有建筑节能控制算法中使用的建筑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0004]一、配电网和建筑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无法做到统一,建筑碳排放因子在计算时并没有考虑到其余配电网各节点碳势对测算节点建筑碳排的影响,同时也没有考虑测算节点建筑碳排变化对配电网其余节点的碳流分配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配电网与建筑碳排放因子计算公式相互独立,且不适应当前配电网分布式能源高渗透率的现状,可再生能源部分的计算无法自洽。
[0005]二、建筑发电上网与用户用能在计算能源碳排放时存在重复计算问题,加入分布式能源的建筑,可能出现分布式能源倒送的情况,节点身份会根据发电功率与用电功率而灵活转变;建筑可以为单一消费者、单一生产者和产消着,这使得原有建筑碳排放因子计算存在缺陷,碳排放责任的承担没有考虑到消费者,且建筑发电上网与用户用能并不矛盾,原有建筑碳排放因子存在重复计算问题。
[0006]上述问题将会影响建筑碳排放因子的准确性,影响建筑节能用能策略的设计与安排;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有源建筑运行阶段动态碳排放因子测算方法。
>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更好的解决目前配电网和建筑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无法做到统一和建筑发电上网与用户用能在计算能源碳排放时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源建筑运行阶段动态碳排放因子测算方法,其实现了配电网和建筑碳排放因子计算的统一,保障了得出的建筑碳排放因子的指标功效与真实效用。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有源建筑运行阶段动态碳排放因子测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1,测量并收集用户节点建筑发电、用能和储能设备参数,其中设备参数包括建筑总出力P
build,prod
、建筑能耗P
build,cons
、储能荷电状态SOC、储能电量E
b
、可再生能源出力P
renew
和非再生能源出力P
Non

renew

[0011]步骤2,将建筑总出力P
build,prod
与建筑能耗P
build,cons
进行比较,若P
build,prod
≥P
build,cons
,则进行步骤3;若P
build,prod
<P
build,cons
,则进行步骤4;
[0012]步骤3,将储能荷电状态SOC与储能荷电状态上限SOC
max
进行比较,若SOC<SOC
max
,则
进行步骤5;若SOC≥SOC
max
,则进行步骤6;
[0013]步骤4,将储能荷电状态SOC与储能荷电状态下限SOC
min
进行比较,若SOC>SOC
min
,则进行步骤7;若SOC≤SOC
min
,则进行步骤8;
[0014]步骤5,计算储能输入功率P
ES,in
,再计算建筑总出力P
build,prod
与建筑能耗P
build,cons
之差并和储能输入功率P
ES,in
进行比较,若P
build,prod

P
build,cons
>P
ES,in
,则进行步骤9;若P
build,prod

P
build,cons
≤P
ES,in
,则进行步骤10;
[0015]步骤6,计算建筑总出力P
build,prod
与建筑能耗P
build,cons
之差,再根据P
gird
=P
build,prod

P
build,cons
计算出节点并网功率P
gird
,并设定节点并网碳排放因子e
gird,connect
=0,接着进行步骤13;
[0016]步骤7,计算储能输出功率P
ES,out
,再计算建筑能耗P
build,cons
与建筑总出力P
build,prod
之差并与储能输出功率P
ES,out
进行比较,若P
build,cons

P
build,prod
>P
ES,out
,则进行步骤11;若P
build,cons

P
build,prod
≤P
ES,out
,则进行步骤12;
[0017]步骤8,计算建筑总出力P
build,prod
与建筑能耗P
build,cons
之差,并根据P
gird


(P
build,prod

P
build,cons
)计算出节点并网功率P
gird
,再计算节点并网碳排放因子e
gird,connect
,接着进行步骤13;
[0018]步骤9,计算节点并网功率P
gird
,再设定节点并网碳排放因子e
gird,connect
=0,接着进行步骤13;
[0019]步骤10,设定节点并网功率P
gird
=0和节点并网碳排放因子e
gird,connect
=0,接着进行步骤13;
[0020]步骤11,计算节点并网功率P
gird
,再计算节点并网碳排放因子e
gird,connect
,接着进行步骤13;
[0021]步骤12,设定节点并网功率P
gird
=0,再计算节点并网碳排放因子e
gird,connect
,接着进行步骤13;
[0022]步骤13,计算建筑碳排放因子CEF,完成建筑碳排放因子的测算作业。
[0023]前述的一种有源建筑运行阶段动态碳排放因子测算方法,步骤5中储能输入功率P
ES,in
的计算过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源建筑运行阶段动态碳排放因子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测量并收集用户节点建筑发电、用能和储能设备参数,其中设备参数包括建筑总出力P
build,prod
、建筑能耗P
build,cons
、储能荷电状态SOC、储能电量E
b
、可再生能源出力P
renew
和非再生能源出力P
Non

renew
;步骤2,将建筑总出力P
build,prod
与建筑能耗P
build,cons
进行比较,若P
build,prod
≥P
build,cons
,则进行步骤3;若P
build,prod
<P
build,cons
,则进行步骤4;步骤3,将储能荷电状态SOC与储能荷电状态上限SOC
max
进行比较,若SOC<SOC
max
,则进行步骤5;若SOC≥SOC
max
,则进行步骤6;步骤4,将储能荷电状态SOC与储能荷电状态下限SOC
min
进行比较,若SOC>SOC
min
,则进行步骤7;若SOC≤SOC
min
,则进行步骤8;步骤5,计算储能输入功率P
ES,in
,再计算建筑总出力P
build,prod
与建筑能耗P
build,cons
之差并和储能输入功率P
ES,in
进行比较,若P
build,prod

P
build,cons
>P
ES,in
,则进行步骤9;若P
build,prod

P
build,cons
≤P
ES,in
,则进行步骤10;步骤6,计算建筑总出力P
build,prod
与建筑能耗P
build,cons
之差,再根据P
gird
=P
build,prod

P
build,cons
计算出节点并网功率P
gird
,并设定节点并网碳排放因子e
gird,connect
=0,接着进行步骤13;步骤7,计算储能输出功率P
ES,out
,再计算建筑能耗P
build,cons
与建筑总出力P
build,prod
之差并与储能输出功率P
ES,out
进行比较,若P
build,cons

P
build,prod
>P
ES,out
,则进行步骤11;若P
build,cons

P
build,prod
≤P
ES,ou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志军朱永猛张士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智慧用能低碳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