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井下用矿井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0394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用矿井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仓、净水仓、沉淀池、污泥仓、加药装置、污泥处理单元、过滤单元;过滤单元包括筒身、筒盖和过滤组件;筒身的内部横向分隔为集污腔、过滤腔和净水腔;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罩、曝气管、滤料;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上下设置的多层过滤单元配合渗透组件,对污水进行多级过滤处理,使污水中的絮凝物、颗粒和胶体过滤更彻底,过滤效果好;净水从过滤网罩的竖直方向及侧面方向同时对滤料进行冲洗,近一步提升了反冲洗清洁的效果;通过曝气管向滤料处输送气体,搅动滤料颗粒,使相邻的滤料颗粒之间的间隙增大,使滤料颗粒间的污染物清理更彻底。使滤料颗粒间的污染物清理更彻底。使滤料颗粒间的污染物清理更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井下用矿井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井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用矿井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对矿井水处理时,通常需要向矿井水中投放絮凝剂和助凝剂,使矿井水中的悬浮物、颗粒和胶体形成絮凝物,进而与水体沉降分离,然后通过多介质过滤器对沉降后的矿井水进行过滤处理,得到干净的水体。多介质过滤器通过其内部设置的多层滤料对水体进行过滤,长时间使用后,滤料内的絮凝物含量增多,影响水体的流通效率,进而影响过滤效果,需要定期对滤料进行更换,滤料消耗量大,且更换滤料较为麻烦,影响矿井水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0003]公开号为CN103787528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移动式矿井水处理系统,包括:位于煤矿井下的原水储水仓、净水仓、移动式管式膜处理机构和移动式污泥处理系统;所述原水储水仓通过原水进水管与移动式管式膜处理机构的入口连接;所述移动式管式膜处理机构的净水出口通过净水出水管与所述净水仓连接,其浓水出口通过浓缩泥水出水管与移动式污泥处理系统的入口连接。该矿井水处理系统通过移动式管式膜处理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用矿井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仓、净水仓、沉淀池、污泥仓、加药装置、污泥处理单元、过滤单元(12);污水仓、沉淀池、过滤单元(12)和净水仓通过管道顺次连通,加药装置与污水仓和沉淀池之间的管道连通,污泥处理单元通过管道分别与过滤单元(12)、污水仓和污泥仓连通,所述过滤单元(12)包括筒身(1)、筒盖(6)和过滤组件;筒盖(6)通过螺栓连接于筒身(1)的顶部;筒身(1)上设置有环形的导流腔(11);导流腔(11)内设置有环形导气管(14),环形导气管(14)与筒身(1)固定连接;筒身(1)的内部横向分隔为集污腔(13)、过滤腔(10)和净水腔(8);净水腔(8)置于过滤腔(10)的上方,集污腔(13)置于过滤腔(10)的下方;过滤组件设置在过滤腔(10)内;筒盖(6)上设置有与净水腔(8)连通的净水管(5);筒身(1)上设置有与集污腔(13)连通的进气管(4)、污水管(3)和污泥管(2);进气管(4)与环形导气管(14)连通;污泥管(2)设置在筒身(1)的底端,污水管(3)设置在筒身(1)的侧面;过滤组件自上而下层叠设置有多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罩(15)、曝气管(16)、滤料;过滤网罩(15)的外壁与筒身(1)的内壁紧密贴合;过滤网罩(15)上设置有第一气孔(21)、第一导流孔(20),筒身(1)上设置有与第一气孔(21)相适配的第二气孔(25)、与第一导流孔(20)适配的第二导流孔(18),第二气孔(25)与环形导气管(14)连通,第一导流孔(20)通过第二导流孔(18)与导流腔(11)连通;曝气管(16)水平设置在过滤网罩(15)内;曝气管(16)的一端穿过第一气孔(21)并与第二气孔(25)连通;曝气管(16)上密布有多个出气孔(27);滤料填充于过滤网罩(15)内,且多组过滤组件内的滤料的颗粒直径自下而上逐渐减小;最顶部的过滤网罩(15)上部设置有渗透组件(9);渗透组件(9)包括圆环和渗透膜;渗透膜设置在圆环内并与圆环的内壁固定连接;圆环的外壁与筒身(1)的内壁紧密贴合,筒盖(6)的底端抵接圆环的上端;筒身(1)上设置有第三导流孔(22),第三导流孔(22)位于所述渗透组件(9)的上方,并且第三导流孔(22)连通导流腔(11)和净水腔(8);第三导流孔(22)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净水管(5)与净水仓连通,进气管(4)上连接有气泵,污水管(3)与沉淀池连通,污泥管(2)与污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档良李剑峰刘锞锐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