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教学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26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教学模型,包括: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连接导管,所述导管连接导管接头,所述导管接头连接血管模型,所述血管模型包括血管固定件,所述血管固定件包括固定件主体,所述固定件主体连接仿真骨骼,所述仿真骨骼设置动静脉内瘘仿真血管,所述固定件主体设置第一快拆部,手臂模型设置第二快拆部,所述第一快拆部连接所述第二快拆部,可以便于更换手臂模型和模拟血管的结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教学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教学模型,应用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动静脉内瘘(AVF)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道,是目前血透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被称为患者的“生命线”。持续教育培训可以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由此产生的医疗成本,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中对于护理人员动静脉内瘘穿刺护理的培训,主要通过理论讲解和视频观看等形式,在进行临床穿刺教学时,新护士第一次穿刺常在透析患者内瘘上穿刺,由于缺少内瘘穿刺经验,穿刺失败率较高因此,应用实物模型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能增强医护人员对血透工作的熟练度与自信心,保证护理安全,申请号为CN202121664400.4的一种人工血管内瘘穿刺模具技术专利可提高医护人员的穿刺经验,但该专利存在以下问题点,有待完善:
[0003](1)由于模具模拟动静脉内瘘穿刺过程中需要调节液体流速,因此需要对导管的密闭性和防脱落有较高的要求,该技术未对导管的密闭性和防脱落进行设计。
[0004](2)由于模具在穿刺教学中反复使用,在穿刺后手臂模型和模拟血管存在针孔,因此,需要及时更换所述手臂模型和模拟血管,该技术专利未设置可以便于更换手臂模型和模拟血管的结构。
[0005]针对上述的其中一个或者多个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教学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教学模型,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7]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教学模型,包括: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连接导管,所述导管连接导管接头,所述导管接头连接血管模型,所述血管模型包括血管固定件,所述血管固定件包括固定件主体,所述固定件主体连接仿真骨骼,所述仿真骨骼设置动静脉内瘘仿真血管,所述固定件主体设置第一快拆部,手臂模型设置第二快拆部,所述第一快拆部连接所述第二快拆部。
[000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置用于调节流量大小的加压泵和作为循环点的除气罐。
[00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导管接头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内置砂质帽,所述砂质帽连接上底板,所述上底板可滑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穿刺导管贯穿所述上底板,插入设置于所述下底板的中空底座,所述下底板固定于所述上壳体的底部,所述上壳体连接下壳体。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设置压缩弹簧。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快拆部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主体外侧的滑轨,所述滑轨其中一端设置锁止槽;所述第二快拆部包括设置在远离所述手臂模型手掌一
端的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槽,所述滑轨连接所述滑槽,所述滑槽其中一端设置垂直与所述滑槽移动方向的矩形槽。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二快拆部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可转动套接所述卡接件,所述锁止件内设置锁止块,所述锁止块可滑动连接所述矩形槽,转动所述锁止件,所述锁止块远离所述滑槽,所述血管固定件通过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槽,再次转动所述锁止件,所述锁止块抵接所述锁止槽从而固定所述血管固定件和所述手臂模型。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锁止件通过扭力弹簧连接所述卡接件。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所述导管接头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内置砂质帽,所述砂质帽连接上底板,所述上底板可滑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穿刺导管贯穿所述上底板,插入设置于所述下底板的中空底座,所述下底板固定于所述上壳体的底部,所述上壳体连接下壳体,液体导管通过所述砂质帽连接所述穿刺导管可有效增加导管的密闭性和防脱落。
[0017](2)所述固定件主体设置第一快拆部,手臂模型设置第二快拆部,所述第一快拆部连接所述第二快拆部,可以便于更换手臂模型和模拟血管的结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

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导管接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

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手臂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
[0025]10、流量控制装置;
[0026]101、外壳体;102、加压泵;103、除气罐;
[0027]20、导管;
[0028]30、导管接头;
[0029]301、上壳体;302、砂质帽;303、上底板;304、穿刺导管;305、下底板;306、中空底座;307、下壳体;308、弹簧;
[0030]40、血管模型;
[0031]401、血管固定件;402、固定件主体;403、仿真骨骼;404、动静脉内瘘仿真血管;405、第一快拆部;405a、滑轨;405b、锁止槽;
[0032]50、手臂模型;
[0033]51、501、第二快拆部;501a、卡接件;501b、滑槽;501c、矩形槽;501d、锁止件;501e、锁止块;502、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6]参照图1

7所示,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教学模型,包括:流量控制装置10,所述流量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量控制装置(10),所述流量控制装置(10)连接导管(20),所述导管(20)连接导管接头(30),所述导管接头(30)连接血管模型(40),所述血管模型(40)包括血管固定件(401),所述血管固定件(401)包括固定件主体(402),所述固定件主体(402)连接仿真骨骼(403),所述仿真骨骼(403)设置动静脉内瘘仿真血管(404),所述固定件主体(402)设置第一快拆部(405),手臂模型(50)设置第二快拆部(501),所述第一快拆部(405)连接所述第二快拆部(5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10)包括外壳体(101),所述外壳体(101)内置用于调节流量大小的加压泵(102)和作为循环点的除气罐(1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接头(30)包括上壳体(301),所述上壳体(301)内置砂质帽(302),所述砂质帽(302)连接上底板(303),所述上底板(303)可滑动设置于所述上壳体(301),穿刺导管(304)贯穿所述上底板(303),插入设置于下底板(305)的中空底座(306),所述下底板(305)固定于所述上壳体(301)的底部,所述上壳体(301)连接下壳体(3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3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盘蒋书元张丽华程颖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