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护理床,其包括:轮椅床,其包括背靠部、坐垫部、下肢部和变形动力系统,所述背靠部、坐垫部和下肢部依次铰接并共同构成轮椅架,所述轮椅架通过所述变形动力系统在平床状态与轮椅状态之间进行来回切换;床架,其预留有匹配于所述轮椅床的容纳空间,所述床架在靠近床头的位置上设有可上下转动的床头部,所述床头部与所述背靠部可拆连接。除了所述轮椅床与所述床架通过拆卸以实现轮椅床的快速转运之外,由于所述床头部可与所述背靠部连接,因此所述床头部能够在所述变形动力系统的驱动下跟随所述背靠部一同进行向上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多功能护理床具有翻身的功能,以方便其在日常护理中的使用。以方便其在日常护理中的使用。以方便其在日常护理中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护理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多功能护理床。
技术介绍
[0002]护理床是行动不方便的患者在住院或居家护理时使用的病床,其主要目的是方便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并为患者提供多种姿势变换的翻身功能。
[0003]但是,当患者需要转运至其他病房或者出行时,需要将患者从护理床转运到轮椅上,现有的护理床需要借助转运设备来完成患者的移动,从护理床到轮椅的转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但需要护理人员的体力,患者也容易遭受疼痛,费时费力。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如公开号为CN217772699U的《可分离式护理床》,其坐垫板滑动连接在床体机构的安装槽中,当患者需要用轮椅出行或转运时,患者可在陪护人员的帮助下先从平躺姿势转换为倚靠床椅机构的姿势,之后将折叠板向垂直于床体机构的方向转动,直至移动到与床体机构垂直的位置,并将坐垫板移出安装槽,患者即可坐在床椅机构上,并被拉离床体机构,可实现床椅机构作为轮椅自由活动;当患者需要在小单体床平躺并被转运时,将折叠板移动至与坐垫板平齐位置,形成小单体床的床体平面,供患者平躺并被快速转运,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将患者从护理床转移到轮椅困难、护理床架构大,不易转运的技术问题。
[0005]虽然现有技术可以实现护理床从平床到推椅的快速切换,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转运速度,并避免因转运而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但上述的护理床也相应地缺乏了护理床的基本翻身功能,不便在日常护理中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护理床,以解决现有分离式护理床在日常护理中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7]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多功能护理床,包括:
[0008]轮椅床,其包括背靠部、坐垫部、下肢部和变形动力系统,所述背靠部、坐垫部和下肢部依次铰接并共同构成轮椅架,所述轮椅架通过所述变形动力系统在平床状态与轮椅状态之间进行来回切换;
[0009]床架,其预留有匹配于所述轮椅床的容纳空间,所述床架在靠近床头的位置上设有可上下转动的床头部,所述床头部与所述背靠部可拆连接。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护理床,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所述轮椅床从所述床架的容纳空间拆卸下来时,此时所述轮椅床在所述变形动力系统的驱动下能够从平床状态切换至轮椅状态,以便于患者的快速转运,当所述轮椅床在所述变形动力系统的驱动下从轮椅状态切换至平床状态后,所述轮椅床能够重新装配至所述床架的容纳空间,从而与所述床架共同构成完整的护理床,由于所述床头部可与所述背靠部连接,因此所述床头部能够在所述变形动力系统的驱动下跟随所述背靠部一同进行向上转动,从而使得所
述多功能护理床具有翻身的功能,以方便其在日常护理中的使用。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为了实现所述床头部与所述背靠部的可拆连接,所述床头部和所述背靠部二者中的一者设有可伸缩的插销、二者中的另一者设有与所述插销相对应的销孔,所述插销的伸缩方向与所述轮椅床在所述容纳空间的移动方向呈夹角设置。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具体地,所述床架包括主体结构、床身部和所述床头部,所述床身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所述床头部铰接于所述床身部,所述床头部和所述床身部共同预留有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床头部相对于所述床身部的转动轴线重合于所述背靠部相对于所述坐垫部的转动轴线。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纳空间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基准面重合于所述床架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基准面,从而将所述轮椅床限定在所述床架的中间位置上。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结构设有用于承托所述床头部的支撑块,使得所述床头部能够保持与所述床身部的水平对齐。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床架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床尾板,所述床尾板的一端铰接于所述主体结构,所述床尾板的另外一端锁扣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当所述床尾板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后,所述轮椅床则被限定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为了便于移动所述多功能护理床,所述主体结构设有多个第一滚轮支架,所述坐垫部设有多个第二滚轮支架,所述第一滚轮支架和所述第二滚轮支架均以地面作为支撑面。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为了提升所述多功能护理床的安全系数,所述主体结构在其两个长度边缘上均连接有床栏,所述床头部和所述床身部均位于两个所述床栏之间。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床架和所述轮椅架分别铺设有第一床垫和第二床垫,所述坐垫部设有便孔,所述第二床垫在所述便孔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可拆卸的臀垫。上述的设置,能够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在床上解决必要的生理问题。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为了方便护理人员推拉处于轮椅状态的轮椅床,所述背靠部的背面设有若干个推把。
[002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护理床在平放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所示的多功能护理床的俯视图;
[0024]图3是图1所示的多功能护理床在铺设有床垫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护理床在翻身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4所示的多功能护理床的正视图;
[0027]图6是图4所示的多功能护理床在铺设有床垫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多功能护理床在转运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图7所示的多功能护理床的俯视图;
[0030]图9是图7所示的多功能护理床在铺设有床垫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中:100
‑
轮椅床、200
‑
床架、110
‑
变形动力系统、120
‑
背靠部、130
‑
坐垫部、140
‑
折叠部、150
‑
脚踏部、101
‑
轮椅架、131
‑
第二滚轮支架、121
‑
推把、132
‑
扶手、133
‑
便孔、210
‑
主体结构、220
‑
床头部、230
‑
床身部、240
‑
床头板、250
‑
床尾板、211
‑
第一滚轮支架、212
‑
支撑块、201
‑
容纳空间、25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椅床(100),其包括背靠部(120)、坐垫部(130)、下肢部和变形动力系统(110),所述背靠部(120)、坐垫部(130)和下肢部依次铰接并共同构成轮椅架(101),所述轮椅架(101)通过所述变形动力系统(110)在平床状态与轮椅状态之间进行来回切换;床架(200),其预留有匹配于所述轮椅床(100)的容纳空间(201),所述床架(200)在靠近床头的位置上设有可上下转动的床头部(220),所述床头部(220)与所述背靠部(120)可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部(220)和所述背靠部(120)二者中的一者设有可伸缩的插销(222)、二者中的另一者设有与所述插销(222)相对应的销孔(122),所述插销(222)的伸缩方向与所述轮椅床(100)在所述容纳空间(201)的移动方向呈夹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200)包括主体结构(210)、床身部(230)和所述床头部(220),所述床身部(230)固定连接于所述主体结构(210),所述床头部(220)铰接于所述床身部(230),所述床头部(220)和所述床身部(230)共同预留有所述容纳空间(201),所述床头部(220)相对于所述床身部(230)的转动轴线重合于所述背靠部(120)相对于所述坐垫部(130)的转动轴线。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华才,梁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