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国荣专利>正文

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及其织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64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及其织造工艺,属于窗饰面料技术领域,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阳部,①所述透光部、遮阳部的经向原料:3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②所述透光部纬向原料:2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③所述遮阳部纬向原料由二种不同颜色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弹染色丝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在遮阳部分采用提花重纬组织织造工艺,使原来单一色调的遮阳部分,配制成各式提花图案,使窗饰面料整体外观更加美观,使室内环境更加丰富多彩,且透光部的透光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及其织造工艺,属于窗 饰面料

技术介绍
随着窗饰面料市场的发展和进步,各种新型窗饰面料不断涌 现,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复式调光窗饰面料。这种类型的 窗饰面料结构比较简单,与传统的窗饰面料相比,外观发生了较大 的革新,简洁时尚,在使用方面完全符合窗饰的功能,该复式调光 窗饰面料结构上采用循环间隔排列透光部分和遮阳部分,通过安装 可以实现随意调节室内光线亮度的作用,但这种复式调光窗饰原料 都采用了单调色调,除采用不同颜色的变化,整体外观缺乏艺术美 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整体外观更加美观,使室 内环境更加丰富多彩,且透光部的透光性能更好的复式调光提花窗饰 面料及其织造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釆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阳部,① 所述透光部、遮阳部的经向原料3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② 所述透光部纬向原料2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③ 所述遮阳部纬向原料由二种不同颜色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 低弹染色丝组成。其中,经向原料采用3(f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与透光部纬向原料 采用2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这两种超细纤维之间的交织,大大 提高了透光部的透光性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透光部纬向原料还包括半光聚 酯纤维多纤维弹力染色丝,且该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染色丝的 规格为150D、 200D、 30()D中的任意一种。该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 力染色丝,在此作为一种装饰线,可使面料更为美观,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面料的美感。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遮阳部纬向原料半光聚酯纤维 多纤维低弹染色丝的规格为150D、 200D、 250D、 30()D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遮阳部纬向原料中,二种不同颜色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 弹染色丝的规格相同。一种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的织造工艺,其透光部采用平纹组织 对透光部纬向原料、透光部经向原料进行织造;遮阳部采用提花织造 工艺中的重纬组织对遮阳部纬向原料、遮阳部经向原料进行交织,组 成图案。透光部、遮阳部的尺寸大小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改变。所述透光部纬向,另配制规格为150D、 200D、 300D中任意一种的 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染色丝,作为装饰按一定的纬排规律参与 织造。为了使面料的尺寸更为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刚性度,织造完成后, 还对面料进行涂层处理,主要包括浸扎工序、粘合工序,其中浸扎工 序中所用涂层剂由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8%的亚甲基丁二酸、0.27%的 N-羟甲基丙烯酰胺、0.54%的丙烯酰胺、3.6%的丙烯腈、31.5%的丙烯 酸乙酯、11.7%的甲基丙烯酸甲酯、0. 135%的过硫酸铵、0.144%的叔丁 基过氧化氢、0. 153%的次硫酸氢钠甲醛、0. 189%的十二垸基硫酸钠、 49. 969%的水配制而成;粘合工序,其六室的温度分别为8(TC、 130°C、 170°C、 180°C、 180°C、 170°C,车速为10米/分钟,浸扎扎车压力为 4千克。本专利技术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在遮阳部分采用提花重纬组织 织造工艺,使原来单一色调的遮阳部分,配制成各式提花图案,使 窗饰面料整体外观更加美观,使室内环境更加丰富多彩,且透光部 的透光性能更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受以 下实施例所限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6阳部,其中① 透光部、遮阳部的经向原料3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② 透光部纬向原料2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③ 遮阳部纬向原料由二种不同颜色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弹 染色丝组成,且这二种不同颜色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弹染色丝 的规格相同,均为150D。本专利技术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的织造工艺如下 透光部采用平纹组织对透光部绵向原料2()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 维、透光部经向原料3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进行织造;遮阳部采用 提花织造工艺中的重纬组织对遮阳部纬向原料二种颜色不同且规格均为150D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弹染色丝、遮阳部经向原料3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进行交织,组成图案。为了使面料的尺寸更为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刚性度,织造完成后, 还对面料进行涂层处理,主要包括浸扎工序、粘合工序,其中浸扎工序中所用涂层剂由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8%的亚甲基丁二酸、0.27%的 N-羟甲基丙烯酰胺、0.54%的丙烯酰胺、3.6%的丙烯腈、31.5%的丙烯 酸乙酯、11.7%的甲基丙烯酸甲酯、0. 135%的过硫酸铵、0. 144%的叔丁 基过氧化氢、0.153%的次硫酸氢钠甲醛、0.189%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49.969%的水配制而成;粘合工序,其六室的温度分别为8(TC、 13(TC、 170°C、 180°C、 180°C、 170°C,车速为10米/分钟,浸扎扎车压力为 4千克。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阳部,其中① 透光部、遮阳部的经向原料3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② 透光部讳向原料20°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③ 遮阳部纬向原料由二种不同颜色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弹 染色丝组成,且这二种不同颜色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弹染色丝 的规格相同,均为30()D。本专利技术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的织造工艺如下 透光部采用平纹组织对透光部纬向原料2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 维、透光部经向原料30°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进行织造;遮阳部采用提花织造工艺中的重纬组织对遮阳部纬向原料二种颜色不同且规格均为30()D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弹染色丝、遮阳部经向原料30D 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进行交织,组成图案。为了使面料的尺寸更为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刚性度,织造完成后, 还对面料进行涂层处理,主要包括浸扎工序、粘合工序,其中浸扎工 序中所用涂层剂由重量百分比分别为1.8%的亚甲基丁二酸、0.27%的 N-羟甲基丙烯酰胺、0.54%的丙烯酰胺、3.6%的丙烯腈、31.5%的丙烯 酸乙酯、11.7%的甲基丙烯酸甲酯、0. 135%的过硫酸铵、0. 144%的叔丁 基过氧化氢、0. 153%的次硫酸氢钠甲醛、0. 189%的十二烷基硫酸钠、 49.969%的水配制而成;粘合工序,其六室的温度分别为8(TC、 130°C、 170°C、 180°C、 180°C、 170°C,车速为10米/分钟,浸扎扎车压力为 4千克。实施例三本专利技术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阳部,其中① 透光部、遮阳部的经向原料3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② 透光部纬向原料2(f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15(f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染色丝;③ 遮阳部纬向原料由二种不同颜色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弹 染色丝组成,且这二种不同颜色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弹染色丝 的规格相同,均为200°。本专利技术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的织造工艺如下透光部采用平纹组织对透光部纬向原料2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透光部经向原料3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进行织造;为使面料更为美观,还另配制规格为150°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染色丝, 按一定的纬排规律参与织造;遮阳部采用提花织造工艺中的重纬组织 对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阳部,其特征在于: ①所述透光部、遮阳部的经向原料:3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 ②所述透光部纬向原料:2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 ③所述遮阳部纬向原料由二种不同颜色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弹染色丝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包括循环间隔排列的透光部、遮阳部,其特征在于①所述透光部、遮阳部的经向原料3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②所述透光部纬向原料20D有光聚酯纤维单纤维;③所述遮阳部纬向原料由二种不同颜色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弹染色丝组成。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讳向原料还包括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染色丝,且该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弹力染色丝的规格为150D、 200D、 3(K)D中的任意--种。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阳部纬向原料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弹染色丝的规格为150D、 200D、 250D 、 300。中的任意一种。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阳部纬向原料中,二种不同颜色的半光聚酯纤维多纤维低弹染 色丝的规格相同。5.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复式调光提花窗饰面料的织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采用平纹组织对透光部纬向原料、透光部经 向原料进行织造;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萍
申请(专利权)人:章国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