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充气小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57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充气小屋,包括充气本体,所述充气本体的一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有前山墙,另一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有后山墙,所述充气本体的下端连接有用于形成充气本体底面的底布,所述底布连接前山墙和后山墙,并与充气本体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前山墙上设置有进出装置和用于充气阀,所述后山墙上设置有窗户,所述充气本体包括三个拐弯处,两侧各设置有阀和防风固定鼻,所述进出装置包括设置在前山墙上的门洞,门洞内设置有充气门,充气门上设置有充气阀、门把手和门锁,所述门洞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门挡和密封条,优点为不仅能保温、隔音,而且承压效果好。而且承压效果好。而且承压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充气小屋


[0001]本技术涉及帐篷的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充气小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常见帐篷多数采用塑料或金属支架,在支架外侧披上篷布,这种帐篷零部件较多,安装过程繁琐,且其在保温及隔音方面不是很好;比较实用另一类帐篷是气柱式结构,该类帐篷以相互交错在一起的气柱作为帐篷骨架,骨架整体加一层篷布外披,气柱正常工作气压较低,在承压和隔音方面没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0003]检索到专利号为CN200720141511.0,专利名称为一种气柱式拱形组合帐篷的公开材料,通过分析该公开材料可知,该拱形气柱底端纵向通过可充气的底梁相连接,该底梁间垂直底梁通过底柱相连接,底柱和底梁形成帐篷底部,该帐篷底部设地布;该拱形气柱外部设有外篷布,该拱形气柱内部设有内篷布,该内、外篷布相对应位置设有通道口,也即是在拱形气柱外部设有外篷布,形成气柱式结构的帐篷,承压效果和隔音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帐篷不足之处,本技术在结构和材料上进行筛选,不仅能保温、隔音,而且承压效果好。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充气小屋,包括充气本体,所述充气本体的一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有前山墙,另一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有后山墙,所述充气本体的下端连接有用于形成充气本体底面的底布,所述底布连接前山墙和后山墙,并与充气本体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前山墙上设置有进出装置和用于充气的充气阀,所述后山墙上设置有窗户。
[0006]进一步的,所述充气本体包括三个拐弯处,两侧各设置有充气阀和防风固定鼻。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进出装置包括设置在前山墙上的门洞,门洞内设置有充气门,充气门上设置有充气阀、门把手和门锁,所述门洞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门挡和密封条。
[0008]进一步的,所述窗户包括活动的窗纱、透明窗、窗帘、窗帘盖布、插扣和粘带条。
[0009]进一步的,所述窗纱缝纫到外部一圈的PVC材料上,且PVC材料其中一面缝纫有粘带,所述透明窗为透明TPU或PVC材料通过热合工艺和窗帘上侧连接到一起,且透明材料两面靠近边缘一圈缝有粘带,所述窗帘贴着窗户洞一面缝纫有公插扣且粘贴有粘带条,另外一面缝纫有母插扣,所述粘带条将粘带缝纫到PVC条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后山墙上也设置有门洞,且门洞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
[0011]进一步的,所述底布通过胶粘将前后山墙和充气本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001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充气小屋采用空间拉丝布材料,改善了充气小屋保温性能和隔音效果,通过底部与充气各个部分的连接及各个充气部分之间的连接,增强了充气小屋的防水性能。
[0014]2、前后山墙与充气本体通过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但其实际上有三个气室,其中任
何一个气室漏气时,小屋整体也能保持原有形状,分气室设计增加了小屋的安全性。
[0015] 3、前山墙设置有进出门,后山墙设置有门洞及窗户,增加小屋的通风和采光。
[0016]4、小屋后门的可连接式设计可与另一个小屋或专用卫生间连接,增加小屋的实用性。前山墙门口内外设置门锁,内部设置门挡,增加使用时的隐私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前山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后山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窗户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充气本体;2、前山墙;3、后山墙;4、底布;5、顶连接;6、拐弯处;7、防风固定鼻;8、拉丝布;9、侧连接;10、充气阀;11、门把手;12、门锁;13、门挡;14、密封条;15、充气门;16、连接条;17、安装孔;18、V型条;19、窗帘;20、透明窗;21、窗帘盖布;22、插扣;23、粘带条;24、窗纱。
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1

6,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

6所示:
实施例
[0026]一种新型充气小屋,包括充气本体1,所述充气本体1的一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有前山墙2,另一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有后山墙3,所述充气本体1的下端连接有用于形成充气本体1底面的底布4,所述底布4连接前山墙2和后山墙3,并与充气本体1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前山墙2上设置有进出装置和用于充气的充气阀10,所述后山墙3上设置有窗户。
[0027]本实施例中,包括充气本体、前山墙2、后山墙3、底布4和连接结构,所述充气本体、前山墙2、后上墙由空间拉丝布8制得,空间拉丝布8的各个边缘通过热风工艺与侧面封条密封连接,侧面封条材质为0.7mm厚度以上PVC;所述充气本体两侧粘贴有防风固定鼻7,通过在防风固定鼻7上绑绳子让充气小屋具有良好的抗风能力。
实施例
[0028]所述充气本体1包括三个拐弯处6,两侧各设置有充气阀10和防风固定鼻7。
[0029]区别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本体在拐弯处6采用断丝处理,目前断丝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根据拐弯角度及倒圆弧计算内弧与外弧之差,在内弧面相应区间剪掉一整段相应长度;第二种:与第一种一样,计算出需要剪掉的长度后,在相应区间分段
剪掉相应长度;第一种断丝方法比较省工,但是成形状态比较局限,在做一些封闭形状或在开口处有外力拉着的时候采用此方法比较合适;本实施例采用第一种与第二种断丝处理方式效果都比较理想。
[0030]充气阀10用于充气,防风固定鼻7用于整体的固定,通过拉绳连接防风固定鼻7。
实施例
[0031]所述进出装置包括设置在前山墙2上的门洞,门洞内设置有充气门15,充气门15上设置有充气阀10、门把手11和门锁12,所述门洞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门挡13和密封条14。
[0032]区别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门洞为门的结构,充气门15有空间拉丝布8制得,充气门15设置有充气阀10和门把手11,进出门口内粘贴有门挡13,有效防止门被推进小屋内部,门与门框通过外侧粘贴连接双V型条18,内侧粘贴连接V型条18连接在一起,通过用上述连接方式,充气门15下垂不明显,开关灵活,与门框贴合度高;所述连接双V型条18是将一定宽度的PVC条通过热合或热风工艺压成两个对开口V型结构,所述连接V型条18是将一定宽度的PVC条通过热合或热风工艺压成一个V型结构;所述门挡13与门口一圈粘贴有V型条18,防止灰尘、蚊虫进入门挡13与门口粘贴的缝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充气小屋,包括充气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本体(1)的一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有前山墙(2),另一端通过连接结构连接有后山墙(3),所述充气本体(1)的下端连接有用于形成充气本体(1)底面的底布(4),所述底布(4)连接前山墙(2)和后山墙(3),并与充气本体(1)形成一个整体,所述前山墙(2)上设置有进出装置和充气阀 (10),所述后山墙(3)上设置有窗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充气小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本体(1)包括三个拐弯处(6),两侧各设置有充气阀(10)和防风固定鼻(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充气小屋,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装置包括设置在前山墙(2)上的门洞,门洞内设置有充气门(15),充气门(15)上设置有充气阀 (10)、门把手(11)和门锁(12),门洞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门挡(13)和密封条(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楷彤魏振锋何天然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