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9510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贯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结构的另一端贯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呈整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装配空间,且底篮的下横梁被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夹装在所述装配空间内;挂篮吊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构成铰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将吊带和底篮下横梁进行焊接,依旧能够满足吊带和下横梁之间的稳定连接,且连接结构可拆卸,能够实现吊带的重复利用,减少吊带安装或拆卸的施工工序,避免对底篮下横梁或铰接装置的损伤。避免对底篮下横梁或铰接装置的损伤。避免对底篮下横梁或铰接装置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挂篮吊带安装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大型桥梁挂篮悬臂浇筑技术应用非常普遍,挂篮的吊带和底篮的连接方式关系到整个挂篮系统的安全,目前传统的铰接方式有以下不足:传统铰接装置需与底纵梁焊接在一起,焊缝要求高,安装和拆除不方便且用时较长;传统铰接装置需要对吊带进行移动或者重复利用时需多次切割和焊接,费时费工,且焊接和切割对底纵梁和铰接装置均有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包括:
[0006]第一连接部;
[0007]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一端贯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0008]第二连接部,所述连接结构的另一端贯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呈整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装配空间,且底篮的下横梁被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夹装在所述装配空间内;
[0009]挂篮吊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构成铰接结构。
[0010]本技术提出的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为底篮下横梁上端面的夹装结构之一,第二连接部为底篮下横梁下端面的夹装结构之一,当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被连接结构连接时,其中间形成的装配空间用于夹装下横梁,因此,随着连接结构的不断锁紧,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形成朝向的作用力,并最终将下横梁稳定的夹装在装配空间内。在上述基础上,挂篮吊带销轴连接在第一连接部的侧端面,因此当底篮倾斜时,挂篮吊带依旧能够适应此工况并稳定提供吊升力。由此可见,本技术方案无需将吊带和底篮下横梁进行焊接,依旧能够满足吊带和下横梁之间的稳定连接,且连接结构可拆卸,能够实现吊带的重复利用,减少吊带安装或拆卸的施工工序,避免对底篮下横梁或铰接装置的损伤。
[0011]根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的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至少形成第一紧固面,所述第二连接部至少形成第二紧固面,所述第一紧固面和所述第二紧固面朝向布置,所述第一紧固面和所述第二紧固面与所述底篮的下横梁的上下端面接触并施加作用力,以对底篮的下横梁形成夹装
结构。
[0013]在本技术方案中,在连接结构进行紧固的过程中,第一紧固面和第二紧固面逐渐与下横梁上下端面接触,并对其施加作用力,以此形成朝向的夹装力,从而使下横梁稳定的夹装在装配空间内。且面与面的接触形式更加稳定,能够减少下横梁的晃动,保证夹装力的稳定。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
[0015]第一承载件,所述第一承载件为一对,其之间形成用于所述连接结构穿过的缝隙;
[0016]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一对所述第一承载件之间。
[0017]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承载件和第一连接板。第一承载件可以为工字钢的结构,具有工字槽的一面背离布置,一对第一承载件之间形成缝隙,在第一承载件的顶面连接第一连接板,避免第一承载件散落。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0019]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形成于所述第一承载件的侧壁面。
[0020]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加强肋用于增加第一承载件的强度。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
[0022]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件为一对,其之间形成用于所述连接结构穿过的缝隙;
[0023]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在一对所述第二承载件之间。
[0024]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承载件和第二连接板。第二承载件可以为工字钢的结构,具有工字槽的一面背离布置,一对第二承载件之间形成缝隙,在第二承载件的顶面连接第二连接板,避免第二承载件散落。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
[0026]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形成于所述第二承载件的侧壁面。
[0027]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二加强肋用于增加第二承载件的强度。
[00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0029]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承载件形成的缝隙,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承载件形成的缝隙;
[0030]紧固螺母,装配至所述拉杆的两端。
[0031]在本技术方案中,连接结构由拉杆和紧固螺母构成。拉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承载件、第二承载件形成的缝隙,通过旋进紧固螺母实现拉杆对第一承载件和第二承载件的紧固。
[003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壁面设置有销轴结构,所述挂篮吊带转动连接至所述销轴结构。
[0033]在本技术方案中,如前所述,挂篮吊带和第一连接部构成销轴连接,以使挂篮吊带能够适应底篮不同的工况并稳定提供吊升力。
[003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5]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
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6]图1是本技术的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的主视图;
[0037]图2是本技术的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的侧视图;
[0038]图3是本技术的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在底篮倾斜时的状态图。
[0039]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40]1、第一连接部;101、第一承载件;102、第一连接板;103、第一加强肋;2、连接结构;201、拉杆;202、紧固螺母;3、第二连接部;301、第二承载板;302、第二连接板;303、第二加强肋;4、下横梁;5、挂篮吊带;6、销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2]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43]下面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
[004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
[0045]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包括:
[0046]第一连接部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1);连接结构(2),所述连接结构(2)的一端贯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第二连接部(3),所述连接结构(2)的另一端贯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连接呈整体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之间形成装配空间,且底篮的下横梁(4)被所述第一连接部(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夹装在所述装配空间内;挂篮吊带(5),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构成铰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至少形成第一紧固面,所述第二连接部(3)至少形成第二紧固面,所述第一紧固面和所述第二紧固面朝向布置,所述第一紧固面和所述第二紧固面与所述底篮的下横梁(4)的上下端面接触并施加作用力,以对底篮的下横梁(4)形成夹装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篮吊带与底篮的铰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包括:第一承载件(101),所述第一承载件(101)为一对,其之间形成用于所述连接结构(2)穿过的缝隙;第一连接板(102),所述第一连接板(102)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川施新奇任小松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