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915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0
本申请涉及一种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岩土边坡支护设计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抗滑桩、锚索和弹性连接组件,抗滑框沿着边坡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有若干件,各件抗滑桩的下端均埋设于岩土边坡的坡脚内,锚索设置有若干根,各根锚索的下端均埋设于岩土表内,各件抗滑桩的上端分别与各根锚索的上端固定连接,弹性连接组件设置有若干组,各组弹性连接组件均布于任意相邻设置的两件抗滑桩之间,且各组弹性连接组件的两端均分别与任意相邻设置的两件抗滑桩远离岩土边坡的一侧面连接。本申请具有在确保抗滑桩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降低锚索的工作压力,以提高锚索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性。全性。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岩土边坡支护设计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岩土边坡按其成因可分为天然岩土边坡和人工岩土边坡。天然岩土边坡是指自然形成的山坡和江河湖海的岸坡;人工岩土边坡是指人工开挖基坑、基槽、路堑或填筑路堤、土坝形成的岩土边坡。不岩土边坡在岩、土体重力、水压力、振动力以及其他外力作用下,常发生滑动或崩塌破坏,岩土边坡的岩、土体破坏能引起交通中断、建筑物倒塌、江河堵塞、水库淤填,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0003]相关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40337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岩土边坡支护用抗滑桩结构,由下护坡斜台、上护坡斜台、锚索、抗滑桩、调节圆柱、下限位槽、避位槽、填充腔和上限位斜槽组成,下护坡斜台的一侧置于抗滑桩的一端上,且位于抗滑桩的一侧,所述下护坡斜台上开有多个下限位槽,上护坡斜台的一侧置于抗滑桩的一端上,且位于抗滑桩的另一侧,所述上护坡斜台的另一侧向远离抗滑桩的方向延伸,所述上护坡斜台上开有多个上限位斜槽,所述上限位斜槽和下限位槽一一对应,所述抗滑桩的一端上开有避位槽,所述避位槽位于上护坡斜台和下护坡斜台之间,调节圆柱对应置于避位槽内部,锚索的一端置于下限位槽内,所述锚索的另一端先依次穿过调节圆柱和上限位斜槽,再向远离抗滑桩另一端的方向斜向延伸,所述下限位槽、上限位斜槽和避位槽配合形成填充腔。
[0004]上述相关技术中,抗滑桩的上端利用锚索固定,抗滑桩的下端埋设于岩土边坡内,抗滑桩的一侧面顶住岩土边坡的土方,从而达到支护的效果,抗滑桩主要是依靠锚索保持稳定,对锚索的压力较大,当岩土边坡发生滑坡时,坍塌的土方会对抗滑桩的上端产生较大的冲击,可能对锚索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照成影响,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其具有在确保抗滑桩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降低锚索的工作压力,以提高锚索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性。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岩土边坡支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包括抗滑桩和锚索,所述抗滑桩的下端埋设于岩土边坡内,所述抗滑桩的上端与锚索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锚索的下端埋设于岩土表内,所述抗滑桩包括水平构件和竖直构件,所述水平构件位于竖直构件靠近岩土边坡的一侧上,所述水平构件的一端与竖直构件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水平构件底面的水平位置高于竖直构件底面的水平位置,所述竖直构件与水平构件之间设置有弹性阻力件,所述弹性阻力件用于使竖直构件和水平构件互相垂直。
[0008]具体的,水平构件埋设于岩土边坡内,使得水平构件与竖直构件配合时,能够对竖直构件的下端施加一个朝向岩土边坡内部的水平限制力,从而使得抗滑桩的下端与岩土边
坡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幅度增加,并且,因为竖直构件的下端与水平构件转动连接,使得当竖直构件的上端因为受到较大冲击而翻倒时,对水平构件的影响会大大降低,使得后续工作人员清理岩土边坡后可以将竖直构件继续扶正使用,且在扶正竖直构件的过程中,无需重新安装水平构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构件和竖直构件均设置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述抗滑桩还包括水平轴、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埋设于水平构件内,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另外一端伸出水平构件外,所述第一连接件伸出水平构件外的部分具有开口向上的U型槽,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埋设于竖直构件的下端内,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外一端伸出竖直构件外,所述第二连接件伸出竖直构件外的部分具有开口向下的U型槽,所述水平轴通过两道U型槽配合实现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转动连接。
[0010]具体的,水平轴能够作为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的转轴,从而实现水平构件和竖直构架之间转动连接,并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与水平轴配合的部分均设置有U型槽,使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在工厂内预生产,然后现场组装,便于抗滑桩生产。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阻力件包括首尾端连接为一体的钢筋圈,所述钢筋圈的中部均绕卷水平轴一圈设置,且所述钢筋圈的一端与水平构件的底面紧密贴合,所述钢筋圈的另外一端朝下且与竖直构件的侧面紧密贴合。
[0012]具体的,钢筋圈的中部绕卷水平设置设置,使得钢筋圈能够稳定的安装在水平轴上,且使得钢筋圈可以作为扭簧使用,从而使得钢筋圈的两端分别与水平构件和竖直构件连接时,能够使得水平构件和竖直构件保持相对垂直,当竖直构件的上端朝向远离岩土边坡的方向转动时,钢筋圈能够起到较大的阻力。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构件包括主体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沿主体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有若干根,各所述连接柱的其中一端埋设于岩土边坡内,且各所述连接柱的另外一端均穿设过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若干道沿主体长度方向排布的腰形槽,各所述腰形槽的长度方向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各所述连接柱靠近主体的一端通过腰形槽穿设过主体,各所述腰形槽内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与连接柱外壁过盈配合的弹性橡胶块。
[0014]具体的,主体能够起到主要的承重的作用,确保水平构件的安装稳定性,连接柱能够增加水平构件与岩土边坡之间的连接面积,使得水平构件与岩土边坡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能够起到一定的杠杆作用,腰型槽与弹性橡胶块之间的配合,能够使得水平构件或连接柱受到震动冲击时,彼此之间的影响能够大幅度降低。
[0015]进一步的,各所述连接柱均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远离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若干道环绕着外管的轴线周向等距排布的伸缩缝,所述外管远离主体的一端通过各道伸缩缝形成若干片限位片,各所述限位片远离主体的一端均朝向主体的轴线方向弯曲设置,且各所述限位片背离外管轴线的一侧面上均设置有凸起,所述内管插设于外管内且与外管紧密配合。
[0016]具体的,限位片朝向主体的轴线方向弯曲设置,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外管更容易插入岩土边坡内,利用内管能够起到将限位片朝向远离主体轴线的方向撑开的效果,使得凸起与岩土边坡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0017]进一步的,任意相邻设置的两件竖直构件之间均设置有若干件沿竖直构件高度方
向排布的弹性连接组件,各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均包括两根呈“X”字形状布置的高强度弹力绳,各所述高强度弹力绳的两端均分别与相邻设置的两件竖直构件背离岩土边坡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0018]具体的,利用两根高强度弹力绳组成的弹性连接组件能够起到弹性连接相邻设置的两件竖直构件的效果,使得各件竖直构件之间能够相对连接,从而提高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0019]进一步的,各所述竖直构件的两长边侧均设置有若干沿高度方向排布的限位勾,所述限位勾由钢筋制成,所述钢筋的一端埋设于竖直构件内,且所述钢筋的另外一端均伸出竖直构件背离岩土边坡的一侧,且各所述钢筋伸出竖直构件外的一端均朝向靠近竖直构件的竖直中心线的方向弯曲设置以形成限位勾,各所述高强度弹力绳的首尾端连接为一体,且各所述高强度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套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包括抗滑桩(1)和锚索(2),所述抗滑桩(1)的下端埋设于岩土边坡内,所述抗滑桩(1)的上端与锚索(2)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锚索(2)的下端埋设于岩土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滑桩(1)包括水平构件(12)和竖直构件(11),所述水平构件(12)位于竖直构件(11)靠近岩土边坡的一侧上,所述水平构件(12)的一端与竖直构件(11)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水平构件(12)底面的水平位置高于竖直构件(11)底面的水平位置,所述竖直构件(11)与水平构件(12)之间设置有弹性阻力件(134),所述弹性阻力件(134)用于使竖直构件(11)和水平构件(12)互相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构件(12)和竖直构件(11)均设置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所述抗滑桩(1)还包括水平轴(133)、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2),所述第一连接件(131)的一端埋设于水平构件(12)内,所述第一连接件(131)的另外一端伸出水平构件(12)外,所述第一连接件(131)伸出水平构件(12)外的部分具有开口向上的U型槽,所述第二连接件(132)的一端埋设于竖直构件(11)的下端内,所述第二连接件(132)的另外一端伸出竖直构件(11)外,所述第二连接件(132)伸出竖直构件(11)外的部分具有开口向下的U型槽,所述水平轴(133)通过两道U型槽配合实现与第一连接件(131)和第二连接件(132)之间的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阻力件(134)包括首尾端连接为一体的钢筋圈,所述钢筋圈的中部均绕卷水平轴(133)一圈设置,且所述钢筋圈的一端与水平构件(12)的底面紧密贴合,所述钢筋圈的另外一端朝下且与竖直构件(11)的侧面紧密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构件(12)包括主体(121)和连接柱(127),所述连接柱(127)沿主体(121)的长度方向排布设置有若干根,各所述连接柱(127)的其中一端埋设于岩土边坡内,且各所述连接柱(127)的另外一端均穿设过主体(121),所述主体(121)上设置有若干道沿主体(121)长度方向排布的腰形槽,各所述腰形槽的长度方向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各所述连接柱(127)靠近主体(121)的一端通过腰形槽穿设过主体(121),各所述腰形槽内的底部和顶部均设置有与连接柱(127)外壁过盈配合的弹性橡胶块(12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岩土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桂芳卢玲艳黄益强阙小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汇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