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中药外敷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908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中药外敷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的中药外敷固定装置;能够多层隔热的隔热组件配合能够改变药物覆盖面积的调整组件和固定于人体体表的固定袋组件,将中药包传递出的热量经过层层降温传递到人体时恰好适合人体的耐受温度,并且在中药包温度降低的过程中,通过相应地取下隔热布也能使人体感知到的热量不变,从而维持中药包的热敷效果,在中药包加热时,隔热组件和固定袋组件对人体表面进行保温,防止病邪通过因加热而张开的毛孔造成人体生病;解决了在中药热敷的过程中,无法控制中药包传递到人体表面的热量,并且在中药包多次加热的过程中容易使人生病的问题。病的问题。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的中药外敷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中药外敷固定装置
,具体为一种可调节的中药外敷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药外敷是将药物贴敷在人体表面进行一些疾病治疗的措施,热敷是中药外敷的一种类型,主要通过热力的刺激以及药力的渗透起到行气活血、散寒除湿、疏经通络和消肿止痛等作用,热敷的温度主要根据自身的耐受程度确定,避免烫伤皮肤,一个中药包往往可以多次使用,在热敷的过程中,中药包对皮肤的热力是关键点,能够使皮肤毛孔打开,从而使药力好地被人体吸收。
[0003]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容易判断错误中药包的温度,在将中药包热敷到体表一小段时间后感觉太过灼热又取下来,片刻后再次尝试,比较麻烦,无法调整中药包的热量传递到人体表面的温度,并且由于人体耐受温度一般为60摄氏度左右,能够感受到热量的物体温度通常高于环境温度,物体从60摄氏度降低到环境温度大概只需要十几分钟,造成真正起到效果的时间大约只有十几分钟左右,因此一次的热敷使用往往需要多次的加热,比较繁琐,并且反复取下中药包的过程中,人体体表打开的毛孔容易受到外界病邪的感染,造成人体患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外敷固定装置,解决了在中药热敷的过程中,无法控制中药包传递到人体表面的热量,并且在中药包多次加热的过程中容易使人生病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可调节的中药外敷固定装置,包括有用于将药物固定于人体患处的固定袋组件,固定袋组件内设有用于容纳药物的中药包,固定袋组件内设有用于多层隔热的隔热组件,中药包上设有用于调整药物覆盖面大小的调整组件。
[0009]隔热组件包括有固定在固定袋组件一侧的隔热袋,隔热袋内固定有用于将其内部分割成多层的多个布制的隔板,相邻的隔板之间滑动设有隔热布,隔热布上固定有贯穿其上下端的环状的调整带。
[0010]作为优选,调整组件包括有交错穿插在中药包内外的多个均匀分布的束口线。
[0011]作为优选,调整组件还包括有滑动贯穿在中药包两侧的多个倾斜的固定布,固定布与束口线相互交错分布。
[0012]作为优选,固定袋组件包括有用于盛放中药包的固定袋,固定袋上远离隔热组件的一侧固定有横贯该侧的多个绑带。
[0013]作为优选,环状的调整带一部分固定设置在隔热布内,另一部分环绕设置于隔热袋外侧。
[0014]作为优选,固定袋靠近隔热袋的一侧、隔热袋两侧和隔板上均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透热孔。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外敷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能够多层隔热的隔热组件配合能够改变药物覆盖面积的调整组件和固定于人体体表的固定袋组件,将中药包传递出的热量经过层层降温传递到人体时恰好适合人体的耐受温度,并且在中药包温度降低的过程中,通过相应地取下隔热布来调节人体感知到的热量不变,通过隔热组件的调节作用,从而维持中药包的热敷效果,在中药包加热时,隔热组件和固定袋组件对人体表面进行保温,防止病邪通过因加热而张开的毛孔造成人体生病。
[0018]在需要调节中药包大小时,首先根据患者患处的上下点距离调整,拉紧中药包下部的束口线使该处束口线到中药包上端开口的距离与患者患处的上下点距离相适应,控制束口线的拉紧程度,来控制中药包的左右距离与患处的左右点距离相适应,从而将药材集中放置,避免浪费的同时也能使热量更集中。
[0019]当需要根据中药包温度的减低维持人体体表感知的温度时,加热后的中药包经过隔热布使温度到达体表后刚好合适,随着热敷的进行,当中药包的温度逐渐降低,向上拉扯调整带将隔热布向上抽出,从而使人体体表感受到的热量增加,来恢复中药包的热敷效果,当热量再次降下去后,再抽出另一个隔热布,如此循环,从而维持中药包散发到人体体表的热量。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23]图3为本技术隔热布和调整带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药包和调整组件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药包和调整组件的剖视图。
[0026]图中:1、固定袋组件;11、固定袋;12、绑带;13、透热孔;2、中药包;3、隔热组件;31、隔热袋;32、隔板;33、隔热布;34、调整带;4、调整组件;41、束口线;42、固定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8]图1

图5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
[0029]一种可调节的中药外敷固定装置,包括有用于将药物固定于人体患处的固定袋组件1,固定袋组件1最好采用能够保温的棉布,防止热量的散失,固定袋组件1内设有用于容纳药物的中药包2,固定袋组件1内设有用于多层隔热的隔热组件3,隔热组件3外侧贴合在
人体体表,经过多层隔热层层降温,使中药包2的温度传递到人体体表后正好合适,中药包2上设有用于调整药物覆盖面大小的调整组件4,从而根据患者患处的大小,对药物的覆盖面积进行调整,避免药物覆盖面积过小或过大,从而影响热敷的效果,实现根据人体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的功能。
[0030]隔热组件3包括有固定在固定袋组件1一侧的隔热袋31,隔热袋31内固定有用于将其内部分割成多层的多个布制的隔板32,隔板32将隔热袋31的内部空间分割成从固定袋组件1向隔热组件3方向的多层空间,相邻的隔板32之间滑动设有隔热布33,隔热布33上固定有贯穿其上下端的环状的调整带34,当需要热敷时,将加热完毕的中药包2放在固定袋组件1内,使隔热组件3远离中药包2的一侧贴在人体表面并固定,此时经过隔热布33的隔热降温,使温度到达体表后刚好合适,既不感到灼痛,也能感受到中药包2的热量,随着热敷的进行,当中药包2的温度逐渐降低,体表感觉到热量不足时,此时,不需要将中药包2取下重新加热,只需要通过向上拉扯调整带34,将最靠近人体一侧的隔热布33向上抽出,从而消除该处隔热布33的隔热效果,从而使人体体表感受到的热量增加,即可恢复中药包2的热敷效果,之后当热量又降下去后,再抽出与人体表面最接近的另一个隔热布33,如此循环,通过隔热组件3的调节作用,从而不必反复加热中药包2,同时也延长了一次加热中药包2后进行热敷的时间,方便快捷,并且在热敷一个循环之后,即中药包2完全冷下去之后,只需要将中药包2直接取出加热即可,不需要取下固定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的中药外敷固定装置,包括有用于将药物固定于人体患处的固定袋组件(1),固定袋组件(1)内设有用于容纳药物的中药包(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袋组件(1)内设有用于多层隔热的隔热组件(3),中药包(2)上设有用于调整药物覆盖面大小的调整组件(4);所述隔热组件(3)包括有固定在固定袋组件(1)一侧的隔热袋(31),隔热袋(31)内固定有用于将其内部分割成多层的隔板(32),相邻的隔板(32)之间滑动设有隔热布(33),隔热布(33)上固定有贯穿其上下端的环状的调整带(3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中药外敷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4)包括有交错穿插在中药包(2)内外侧的多个均匀分布的束口线(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的中药外敷固定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菲赵燕刘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立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