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劲性复合扩体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049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劲性复合扩体桩,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桩墩、第二桩墩与第三桩墩,第一桩墩对称设置且位于坑底,第二桩墩对称设置且底部设置在第一桩墩顶部,第三桩墩对称设置且底部设置在第二桩墩顶部,两个第一桩墩、两个第二桩墩、两个第三桩墩设置有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装配式第一桩墩、第二桩墩与第三桩墩对称设置且第二桩墩底部设置在第一桩墩上,第三桩墩的底部设置在第二桩墩的顶部,这种劲性复合扩体桩能有效地提高抗压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不仅能确保了桩基的质量,而且使施工可操作性强、施工效率高,同时也减少了现场浇筑,从而减少了粉尘与噪音等污染。了粉尘与噪音等污染。了粉尘与噪音等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劲性复合扩体桩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劲性复合扩体桩。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中,桩基作为主要的基础型式,被普遍使用。对于端承桩或以端承为主的桩基,采用扩体桩是较合理的方案。现在这种扩体桩的沉桩方法主要是通过地层底部内扩底成孔,使用泥浆护壁的方法,在钻孔内现场浇钢筋灌混凝土形成桩基,其中劲性复合桩是将水泥土搅拌桩与预应力管桩(抗拔方桩)相结合而成的一种复合载体,结合后的桩体具有更大的摩擦面,既而拥有更大的抗压强度(抗拔强度)。
[0003]考虑到扩体桩的使用环境,同时又需要提前预制,进而满足劲性复合桩的提前预制的要求,因此设计采用装配式的劲性复合扩体桩会更好,实际中一些扩体桩会采用现场浇筑预制的方式,而现场浇筑施工的粉尘、噪音等污染较大,且需要较多模板,现在倡导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并逐渐采用装配劲性复合式结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一种装配式劲性复合扩体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装配式劲性复合扩体桩,包括第一桩墩、第二桩墩与第三桩墩,所述第一桩墩对称设置且位于坑底,所述第二桩墩对称设置且底部设置在第一桩墩顶部,所述第三桩墩对称设置且底部设置在第二桩墩顶部,两个所述第一桩墩、两个所述第二桩墩、两个所述第三桩墩设置有固定机构。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桩墩、第二桩墩与第三桩墩的宽度从下往上依次增大,且各后侧面共面,所述第一桩墩、第二桩墩与第三桩墩的前侧面呈台阶状分布。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桩墩、第二桩墩与第三桩墩的内部均浇筑有混凝土与钢筋。
[0008]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接触面为高强粘结剂粘结。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桩墩、第二桩墩与第三桩墩底部均固定有装配连接块。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第一桩墩、第二桩墩与第三桩墩侧边的钢板,所述钢板上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本技术采用装配式第一桩墩、第二桩墩与第三桩墩对称设置且第二桩墩底部设置在第一桩墩上,第三桩墩的底部设置在第二桩墩的顶部,能有效地提高抗压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不仅能确保了桩基的质量,而且使施工可操作性强、施工效率高,同时也减少了现场浇筑,从而减少了粉尘与噪音等污染。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第一桩墩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第二桩墩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第三桩墩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第一桩墩;2、第二桩墩;3、第三桩墩;4、固定机构;401、钢板;402、螺孔;403、螺栓;404、螺母;5、混凝土;6、钢筋;7、装配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劲性复合扩体桩,主要用于解决:装配式劲性复合扩体桩现场浇筑施工的粉尘、噪音等污染较大问题,并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图1

图4做详细的说明:
[0020]一种装配式劲性复合扩体桩,包括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第一桩墩1对称设置且位于坑底,第二桩墩2对称设置且底部设置在第一桩墩1顶部,第三桩墩3对称设置且底部设置在第二桩墩2顶部,两个第一桩墩1、两个第二桩墩2、两个第三桩墩3设置有固定机构4,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装配式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对称设置且第二桩墩2底部设置在第一桩墩1上,第三桩墩3的底部设置在第二桩墩2的顶部,能有效地提高抗压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不仅能确保了桩基的质量,而且使施工可操作性强、施工效率高,同时也减少了现场浇筑,从而减少了粉尘与噪音等污染。
[0021]此处的工作原理为:将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对称设置且第二桩墩2的底部设置在第一桩墩1的底部,第三桩墩3的底部设置在第二桩墩2的顶部,最后使用固定机构4将两个第一桩墩1、两个第二桩墩2与两个第三桩墩3固定起来,就可将装配好的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沉入地层内,能有效地提高抗压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不仅能确保了桩基的质量,而且使施工可操作性强、施工效率高,同时也减少了现场浇筑,从而减少了粉尘与噪音等污染。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的宽度从下往上依次增大,且各后侧面共面,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的前侧面呈台阶状分布,此处的工作原理为: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的宽度从下往上依次增大,且各后侧面共面,沉入地层过程中,较小的底部相当于对桩基缩孔,增大了地层土对桩体的摩阻力,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的效果。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的内部均浇筑有混凝土5与钢筋6,此处的工作原理为:在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的内部均浇筑有混凝土5与钢筋6,使得,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的内部更加结实更加牢固,能有效地提高抗压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不仅能确保了桩基的质量,而且使施工可操作性强、施工效率高。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凝土5接触面为高强粘结剂粘结,此处的工作原理为:混凝土5接触面为高强粘结剂粘结可以使得第一桩墩1与第二桩墩2之间的混凝土5更加牢固、第二
桩墩2与第三桩墩3之间的混凝土5更加牢固。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底部均固定有装配连接块7,此处的工作原理为:装配连接块7使得两两之间更加的牢固,能有效地提高抗压承载力和抗拔承载力,不仅能确保了桩基的质量。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机构4包括分别固定在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侧边的钢板401,钢板401上开设有螺孔402,螺孔402内螺纹连接有螺栓403,螺栓403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404,此处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使用固定机构4时,首先将螺栓403依次穿过钢板401上的螺孔402,使得螺栓403的一端抵触在其中一个钢板401上,此时使用螺母404螺纹连接到螺栓403的另一端且螺母404抵触在另一钢板401上,即可完成固定。
[002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劲性复合扩体桩,包括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墩(1)对称设置且位于坑底,所述第二桩墩(2)对称设置且底部设置在第一桩墩(1)顶部,所述第三桩墩(3)对称设置且底部设置在第二桩墩(2)顶部,两个所述第一桩墩(1)、两个所述第二桩墩(2)、两个所述第三桩墩(3)设置有固定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劲性复合扩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的宽度从下往上依次增大,且各后侧面共面,所述第一桩墩(1)、第二桩墩(2)与第三桩墩(3)的前侧面呈台阶状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劲性复合扩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嘉韩小康毛鹏飞赵跃飞李树一王振涛张彦飞彭帮元刘应龙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纺织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