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电磁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91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9
一种驱动电磁铁,属于电磁铁技术领域。该驱动电磁铁包括静铁心、衔铁和线圈,所述的衔铁相对于静铁心摆动,所述的静铁心为E字形,所述的静铁心包括底部、均位于底部上方的中心磁极和一对侧磁极,所述中心磁极与一对侧磁极间隔设置,所述的线圈套设在所述的中心磁极上,特点是:所述的中心磁极在所述的侧磁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的侧磁极的内部。优点:增加驱动电磁铁的磁路面积,提高驱动电磁铁的输出力。优点:增大了侧磁极的磁极面面积,扩大了磁路,进而提高驱动电磁铁的输出力。而提高驱动电磁铁的输出力。而提高驱动电磁铁的输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电磁铁


[0001]本技术属于电磁铁
,具体涉及一种驱动电磁铁。

技术介绍

[0002]对于E形电磁铁,其广泛运用于低压电器中,要求电磁铁在更小的体积下能够提供更大的吸力。对于现有E形电磁铁,其线圈安装于静铁心上,线圈一般是环形的,静铁心中间极面穿过线圈,一般而言两侧极面的宽度与中间极面的宽度相等,且小于线圈宽度,这样就造成了静铁心两侧极面附近空间的浪费。
[0003]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E形电磁铁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驱动电磁铁,对静铁心进行巧妙设计,有效布置线圈,充分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增加驱动电磁铁的磁路面积,提高驱动电磁铁的输出力。
[0005]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驱动电磁铁,该驱动电磁铁包括静铁心、衔铁和线圈,所述的衔铁相对于静铁心摆动,所述的静铁心为E字形,所述的静铁心包括底部、均位于底部上方的中心磁极和一对侧磁极,所述中心磁极与一对侧磁极间隔设置,所述的线圈套设在所述的中心磁极上,所述的中心磁极在所述的侧磁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的侧磁极的内部。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线圈在所述的侧磁极上的投影与所述的侧磁极重合。
[0007]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侧磁极位于所述的线圈在所述的侧磁极上投影的内部。
[0008]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衔铁绕其一侧边缘处铰接。
[0009]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侧磁极分别位于底部的两侧,所述的中心磁极位于所述底部的中心部。
[0010]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静铁心包括多片“E”形硅钢片和多片“[”形硅钢片,所述的“E”形硅钢片层叠后构成“E”形硅钢片层叠件并位于中部,而所述的“[”形硅钢片层叠后分成两组,分别安装在所述“E”形硅钢片层叠件的两侧。
[0011]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静铁心采用电工纯铁加工而成。
[0012]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所述的中心磁极与所述的侧磁极的垂直方向上,所述的中心磁极在所述的侧磁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的侧磁极的内部。增大了侧磁极的磁极面面积,扩大了磁路,进而提高驱动电磁铁的输出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所述驱动电磁铁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所述侧磁极和线圈配合的俯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所述静铁心的立体图。
[0016]图4为本技术所述驱动电磁铁和现有E形电磁铁的驱动力输出变化趋势对比图。
[0017]图中:1.驱动电磁铁、11.静铁心、111.侧磁极、112.中心磁极、113.底部、12.衔铁、13.线圈、14.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对应附图所示的位置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0020]如图1所述,所述的驱动电磁铁1为拍合式电磁铁,所述的驱动电磁铁1包括静铁心11和衔铁12,所述的衔铁12可相对于静铁心11摆动,所述的静铁心11上安装有线圈13。当线圈13通电后,所述衔铁12和静铁心11之间会产生电磁吸力,所述的衔铁12被吸引靠近静铁心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衔铁12摆动设置在静铁心11的上方,所述的衔铁12绕着其一侧边缘处铰接,通常与一固定部铰接。具体的,所述的衔铁12通过一铰接轴14实现铰接。
[0021]请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的静铁心11为E字形,具体包括底部113、一对侧磁极111和中心磁极112。具体的,所述的一对侧磁极111和中心磁极112均位于所述底部113的上方,由底部113向上延伸而成。其中,所述的一对侧磁极111分别位于底部113的两侧,而所述的中心磁极112位于所述的一对侧磁极111之间,且所述中心磁极112与一对侧磁极111间隔设置。
[0022]更为优选的,所述的中心磁极112位于所述底部113的中心部,所述中心磁极112与一对侧磁极111之间留有间隔,所以给线圈13留出了安装空间。所述的线圈13套设在所述的中心磁极112上,且位于一对侧磁极111与中心磁极112构成的空腔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线圈13优选为方柱,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圆柱形、长方柱等。
[0023]如图1所示,当驱动电磁铁1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的衔铁12处于打开位置。
[0024]当驱动电磁铁1处于终了位置时,所述的衔铁12处于吸合位置。
[0025]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在图2中上下方向上,所述的中心磁极112在所述的侧磁极111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的侧磁极111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的侧磁极111位于所述的线圈13在所述的侧磁极111上投影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的线圈13在所述的侧磁极111上的投影与所述的侧磁极111重合。
[0026]从图2中可以观察到,所述侧磁极111的长度D2大于所述中心磁极112的长度D1。此种设置可利用线圈13安装后在所述侧磁极111长度方向上两侧的缺口,提升整个驱动电磁铁1的磁路宽度,提高所述驱动电磁铁1输出的驱动力。
[0027]更为优选的,所述侧磁极111的长度D2等于线圈13的长度D3,从而在不扩大所述驱动电磁铁1的整体长度的情况下,充分提高所述驱动电磁铁1的磁路宽度,提高所述驱动电磁铁1输出的驱动力。
[0028]上述的长度方向是指将所述的衔铁12横置在观察者面前得到的方向,其只用于说明技术方案,没有限定保护范围的意思,当然也可认为该长度是宽度。
[0029]对于该技术方案,申请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从图4中可以看到,本专利方案在驱动电磁铁1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驱动电磁铁1的行程与驱动电磁铁1的电磁吸力矩(驱动电磁铁1的输出力)的关系可知:本方案中,静铁心11和衔铁12之间产生的电磁吸力始终大于现有E形电磁铁产生的电磁吸力,提升了驱动电磁铁1的驱动力,优势明显,对现有E形电磁铁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贡献。
[0030]就本申请中,涉及的驱动电磁铁1的静铁心11的制作方式,本申请人也进行了摸索。可采用两种规格的硅钢片铆接而成,一种硅钢片为“E”形,另一种硅钢片为“[”形。其中,所述的“E”形硅钢片层叠后构成“E”形硅钢片层叠件并位于中部,而所述的“[”形硅钢片层叠后分成两组,分别安装位于所述“E”形硅钢片层叠件的两侧,即可形成本专利方案中所描述的静铁心11。或者也可以采用电工纯铁加工而成,其中最优选为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磁铁,该驱动电磁铁(1)包括静铁心(11)、衔铁(12)和线圈(13),所述的衔铁(12)相对于静铁心(11)摆动,所述的静铁心(11)为E字形,所述的静铁心(11)包括底部(113)、均位于底部(113)上方的中心磁极(112)和一对侧磁极(111),所述中心磁极(112)与一对侧磁极(111)间隔设置,所述的线圈(13)套设在所述的中心磁极(11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磁极(112)在所述的侧磁极(111)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的侧磁极(11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圈(13)在所述的侧磁极(111)上的投影与所述的侧磁极(111)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电磁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磁极(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天胜陆伟文陈红影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