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燃气加热系统及燃气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818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燃气加热系统及燃气具,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点火针以及集气结构。燃烧器本体具有燃气腔体、进气口、多个火孔以及位于燃气腔体外的燃烧区,进气口以及火孔均与燃气腔体连通,火孔与燃烧区相对;点火针设于燃烧器本体;集气结构设于燃烧区且与燃烧器本体之间限定出点火区,点火针的放电端位于点火区,与点火区相对的火孔为点火孔,集气结构的至少部分与点火孔相对且间隔设置,以将从点火孔排出的燃气集中在点火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器,集气结构将点火孔排出的燃气集中在点火区,使得点火区的燃气浓度较高,可以增加燃气与点火针的放电端产生的电火花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点火针的有效点火率。火率。火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器、燃气加热系统及燃气具


[0001]本技术涉及燃烧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燃烧器、燃气加热系统及燃气具。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燃气具的点火方式为点火针的尖端向燃烧器金属表面进行放电形成电火花,燃气经火孔射流后触碰到电火花被点燃,点火成功率低。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点火针以及集气结构,通过在点火针附近设置集气结构,集气结构点火孔排出的燃气集中在点火区,使得点火区的燃气浓度较高,可以增加燃气与点火针的放电端产生的电火花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点火针的有效点火率。
[0004]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燃烧器的燃气加热系统。
[000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燃气加热系统的燃气具。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具有燃气腔体、进气口、多个火孔以及位于所述燃气腔体外的燃烧区,所述进气口以及所述火孔均与所述燃气腔体连通,所述火孔与所述燃烧区相对;点火针,设于所述燃烧器本体;集气结构,所述集气结构设于所述燃烧区且与所述燃烧器本体之间限定出点火区,所述点火针的放电端位于所述点火区,与所述点火区相对的所述火孔为点火孔,所述集气结构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点火孔相对且间隔设置,以将从所述点火孔排出的燃气集中在所述点火区。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器,燃烧器包括点火针以及集气结构,通过在点火针附近设置集气结构,集气结构将点火孔排出的燃气集中在点火区,使得点火区的燃气浓度较高,可以增加燃气与点火针的放电端产生的电火花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点火针的有效点火率。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气结构形成为凸出于所述燃烧器本体设置的集气板。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放电端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点火孔之间。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点火孔的数量为2

4个。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烧器本体包括第一燃烧盖和第二燃烧盖,所述第一燃烧盖设于所述第二燃烧盖且与所述第二燃烧盖之间限定出所述燃气腔体以及多个所述火孔,所述第二燃烧盖位于所述第一燃烧盖的相对两侧的部分形成为所述燃烧区,多个所述火孔分布在所述第一燃烧盖的相对两侧,所述集气结构设于所述第二燃烧盖。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集气结构与所述第二燃烧盖一体成型。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集气结构形成为凸出于所述第二燃烧盖设置的集气板,所述第二燃烧盖上形成有切口,所述集气结构由连接于所述切口的内壁的
板体朝向邻近所述第一燃烧盖的方向折弯形成。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燃气腔体形成为长条形的通道,所述燃气腔体包括沿所述燃气腔体的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燃气腔体以及第二燃气腔体,所述第一燃气腔体位于所述第二燃气腔体的上游侧,多个所述火孔分布在所述第二燃气腔体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燃烧区位于所述第二燃气腔体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第二燃气腔体具有至少一个缓冲段,所述缓冲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燃气腔体的其他部分的横截面积。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缓冲段为沿所述第二燃气腔体的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在远离所述第一燃气腔体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缓冲段之间的距离增大。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二燃烧盖的部分朝向邻近所述第一燃烧盖的方向凹陷以形成所述缓冲段。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所述燃烧器包括:固定支架,设于所述燃烧器本体,所述点火针卡接于所述固定支架。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固定支架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点火针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点火针设有限位凸起且套设有第一卡簧,所述第一卡簧和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沿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固定支架抵接,所述第一卡簧与所述固定支架抵接或卡接。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点火针设有沿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导向凸筋,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形成有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凸筋容纳于所述导向凹槽且相对所述导向凹槽沿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轴向方向可滑动。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固定支架的上端形成有弹性开口,所述弹性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点火针的外周壁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簧卡设于所述第一卡槽;和/或,所述固定支架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卡簧设有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的第一定位凸起。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点火针包括针体以及套设于针体的陶瓷管壳,所述陶瓷管壳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陶瓷管壳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燃烧器还包括:热电偶,所述固定支架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热电偶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且卡接于所述固定支架。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热电偶的外周壁设有限位台阶面且套设有第二卡簧,所述第二卡簧和所述限位台阶面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沿所述第二安装孔的轴向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限位台阶面与所述固定支架抵接,所述第二卡簧与所述固定支架抵接或卡接。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所述固定支架设有配合槽,所述燃烧器本体的部分容纳于所述配合槽,所述固定支架具有定位翻边,所述燃烧器本体设有限位折边,所述限位折边与所述燃烧器本体之间限定出限位槽,所述定位翻边插入所述限位槽。
[002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加热系统,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燃烧器。
[002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气加热系统,通过设置上述燃烧器,使得点火区的燃
气浓度较高,可以增加燃气与点火针的放电端产生的电火花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点火针的有效点火率。
[0028]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燃气具,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燃气加热系统。
[002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气具,通过设置上述燃气加热系统,通过燃气加热系统设置燃烧器,使得点火区的燃气浓度较高,可以增加燃气与点火针的放电端产生的电火花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点火针的有效点火率。
[003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32]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燃烧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本体,具有燃气腔体、进气口、多个火孔以及位于所述燃气腔体外的燃烧区,所述进气口以及所述火孔均与所述燃气腔体连通,所述火孔与所述燃烧区相对;点火针,设于所述燃烧器本体;集气结构,所述集气结构设于所述燃烧区且与所述燃烧器本体之间限定出点火区,所述点火针的放电端位于所述点火区,与所述点火区相对的所述火孔为点火孔,所述集气结构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点火孔相对且间隔设置,以将从所述点火孔排出的燃气集中在所述点火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结构形成为凸出于所述燃烧器本体设置的集气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端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点火孔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孔的数量为2

4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本体包括第一燃烧盖和第二燃烧盖,所述第一燃烧盖设于所述第二燃烧盖且与所述第二燃烧盖之间限定出所述燃气腔体以及多个所述火孔,所述第二燃烧盖位于所述第一燃烧盖的相对两侧的部分形成为所述燃烧区,多个所述火孔分布在所述第一燃烧盖的相对两侧,所述集气结构设于所述第二燃烧盖。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结构与所述第二燃烧盖一体成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结构形成为凸出于所述第二燃烧盖设置的集气板,所述第二燃烧盖上形成有切口,所述集气结构由连接于所述切口的内壁的板体朝向邻近所述第一燃烧盖的方向折弯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腔体形成为长条形的通道,所述燃气腔体包括沿所述燃气腔体的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燃气腔体以及第二燃气腔体,所述第一燃气腔体位于所述第二燃气腔体的上游侧,多个所述火孔分布在所述第二燃气腔体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燃烧区位于所述第二燃气腔体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其中,所述第二燃气腔体具有至少一个缓冲段,所述缓冲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燃气腔体的其他部分的横截面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段为沿所述第二燃气腔体的长度方向排布的多个,在远离所述第一燃气腔体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缓冲段之间的距离增大。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盖的部分朝向邻近所述第二燃烧盖的方向凹陷以形成所述缓冲段。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母滨张璧吴忠贤殷少睿林吼潮袁文锋徐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