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兵刺杀对抗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7760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兵刺杀对抗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信号采集模块、主控模块以及数据终端,所述训练装置包括护甲及训练枪,所述信号采集模块设于护甲上且由若干常开式的干簧管构成矩阵电路,每一所述常开式干簧管形成一个击打点位,所述训练枪头部设有可使干簧管闭合的磁吸部,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电连接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数据终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数据传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降低对抗训练装置的生产及使用成本,在单个点位损坏时无需中断训练,降低设备整体报废率且使刺杀训练连续稳定进行。续稳定进行。续稳定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兵刺杀对抗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训练设备的
,特别是一种单兵刺杀对抗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社会,刺杀,作为古老而传统的练兵项目,对军事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而言,其内涵已发生变化。刺杀训练对军人自觉性有显著影响,是自信心提高的表现。
[0003]现有技术中,为大力抓好实战化训练,增强训练的实战性、对抗性,提高军人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常采用实战对抗系统为部队战斗力形成提供有力保障,如中国公告号为CN213455129U所公开的刺杀实战对抗系统,其包括用于穿戴的感应护具、用于握持的训练枪,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采集分析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用于接收感应护具的感应信号、并传输至采集分析模块,采集分析模块用于接收数据并储存分析;感应护具的内表面或夹层内完全覆盖有霍尔传感矩阵,霍尔传感矩阵为均匀分布有若干霍尔元件的柔性材料,柔性材料由若干区域拼接而成,霍尔元件均匀分布在每个区域上,且每个区域均在中心位置集成一个无线传输模块。通过上述刺杀实战对抗系统,在实战对抗中当感应枪刺中感应护具时,触发霍尔元件,且通过无限传输模块传输感应信号至采集分析模块,从而获知刺杀的位置。
[0004]上述现有的刺杀实战对抗系统,其着重考虑的方向是信号采集及信号传输部分,利用相应的传感器,当训练者刺中某个目标点后,该目标位置的刺中采集传感器把刺中力转化为微弱的电信号传输给内置放大功能的转换器,由此实现将刺中力转化为电信号并输送给核心控制器芯片进行数据处理。
[0005]然而,大部分上述产品中涉及的刺杀硬件部分,采用的是有源设计,即需要在相应的训练枪内内置电源及传感器,因此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此外,其信号采集模块在设计中一般采用的都是整体相连,一旦单个部位受损,整个信号模块随之报废,整个系统也无法使用,不仅提升了设备的报废率,而且会导致训练过程直接中断,因此仍有待改进。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单兵刺杀对抗训练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单兵刺杀对抗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信号采集模块、主控模块以及数据终端,所述训练装置包括护甲及训练枪,所述信号采集模块设于护甲上且由若干常开式的干簧管构成矩阵电路,每一所述常开式干簧管形成一个击打点位,所述训练枪头部设有可使干簧管闭合的磁吸部,所述信号采集模块电连接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与数据终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进行数据传输。
[0009]优选的,所述护甲包括左胸区、右胸区、上腹区、下腹区、左上区、右上区、左下区及右下区,所述矩阵电路呈梯形分布于左胸区、右胸区、上腹区、下腹区、左上区、右上区、左下区及右下区以形成击打点位。
[0010]优选的,所述矩阵电路上的干簧管于护甲前侧的左胸区、右胸区、上腹区及下腹区构成9行4列的矩阵状分布,且于所述左上区、右上区、左下区及右下区构成6行1列的矩阵状分布。
[0011]优选的,所述护甲外侧于每一击打点位位置均设有击中指示灯,所述击中指示灯与对应位置的干簧管串联且于干簧管闭合时亮起。
[0012]优选的,还包括语音模块,所述语音模块电连接主控模块。
[0013]优选的,所述主控模块为STM32主控电路板。
[0014]优选的,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为A39

T400A21D1a无线模块。
[0015]优选的,所述数据终端为服务端,包括服务器及与无线传输模块配合的无线接收模块。
[0016]优选的,所述训练枪头部设凹有安装槽,所述磁吸部嵌合设于安装槽内。
[0017]相比于现有方案,本申请采用矩阵电路,且具有如下优点:
[0018]1、采用成本比较低的常开型的干簧管组成基本电路元件,不需要信号放大器和有源的训练枪来触发信号采集;
[0019]2、采用无源训练枪设计,枪头自带磁吸部来触发常开型的干簧管的开关电路;
[0020]3、如果有一个击打点位报废,由于矩阵电路的特性,不影响其他击打点位,用户能够继续使用此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其中:
[0023]图1是本技术的连接原理框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击打点位连接示意图;
[0025]图3是本技术中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技术中击打点位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7]图5是本技术中训练枪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标号说明:
[0029]1、训练装置;11、护甲;111、左胸区;112、右胸区;113、上腹区;114、下腹区;115、左上区;116、右上区;117、左下区;118、右下区;12、训练枪;121、安装槽;13、磁吸部;2、信号采集模块;3、主控模块;4、数据终端;41、服务器;42、无线接收模块;5、干簧管;51、击打点位;52、击中指示灯;6、无线传输模块;7、语音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请参阅图1至5,是作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的一种单兵刺杀对抗训练装置,
包括训练装置1、信号采集模块2、主控模块3以及数据终端4。
[0032]具体的,训练装置1包括护甲11及训练枪12,信号采集模块2设于护甲11上且由若干常开式的干簧管5构成矩阵电路,每一常开式干簧管5形成一个击打点位51,训练枪12头部设有可使干簧管5闭合的磁吸部13,信号采集模块2电连接主控模块3,主控模块3与数据终端4通过无线传输模块6进行数据传输。
[0033]优选的,如图2、3所示,护甲11包括左胸区111、右胸区112、上腹区113、下腹区114、左上区115、右上区116、左下区117及右下区118,矩阵电路呈梯形分布于左胸区111、右胸区112、上腹区113、下腹区114、左上区115、右上区116、左下区117及右下区118以形成击打点位51,具体的,矩阵电路上的干簧管5于护甲11前侧的左胸区111、右胸区112、上腹区113及下腹区114构成9行4列的矩阵状分布,且于左上区115、右上区116、左下区117及右下区118构成6行1列的矩阵状分布,图2为每个区域内的干簧管5分布示意图,由此,采用成本比较低的常开型的干簧管5组成基本电路元件,不需要信号放大器和有源的训练枪12来触发信号采集,且如果有一个击打点位51报废,由于矩阵电路的特性,不影响其他击打点位51,用户能够继续使用此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兵刺杀对抗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训练装置(1)、信号采集模块(2)、主控模块(3)以及数据终端(4),所述训练装置(1)包括护甲(11)及训练枪(12),所述信号采集模块(2)设于护甲(11)上且由若干常开式的干簧管(5)构成矩阵电路,每一所述常开式干簧管(5)形成一个击打点位(51),所述训练枪(12)头部设有可使干簧管(5)闭合的磁吸部(13),所述信号采集模块(2)电连接主控模块(3),所述主控模块(3)与数据终端(4)通过无线传输模块(6)进行数据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兵刺杀对抗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甲(11)包括左胸区(111)、右胸区(112)、上腹区(113)、下腹区(114)、左上区(115)、右上区(116)、左下区(117)及右下区(118),所述矩阵电路呈梯形分布于左胸区(111)、右胸区(112)、上腹区(113)、下腹区(114)、左上区(115)、右上区(116)、左下区(117)及右下区(118)以形成击打点位(5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兵刺杀对抗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电路上的干簧管(5)于护甲(11)前侧的左胸区(111)、右胸区(112)、上腹区(113)及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勇建张云天
申请(专利权)人:半水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