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用管桩接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用管桩接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管桩因施工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基坑支护工程中。当管桩用作支护桩时,管桩的接桩处的抗弯性能是其最重要的技术问题之一,由于基坑的土体被开挖掉,管桩作为支护结构将主要承受基坑外侧土的压力,外侧土的压力的作用方向为水平方向,在管桩的桩身上将产生较大的弯矩,桩身所受到的最大弯矩一般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其直接影响桩身配筋,预应力管桩则配置预应力钢筋,以使得其抗弯刚度增强。
[0003]但,管桩的长度一般为固定值,当用在开挖深度较大的基坑支护时,常常需要多节配桩,各单节管桩之间需通过接桩结构连接形成整体。
[0004]现有对管桩的接桩方式主要有焊接法、机械连接法、浆锚法等,但是,这些方法主要针对竖向受力的管桩的连接,而基坑支护用的管桩主要承受的是侧向压力,接桩作业应主要考虑接桩处的抗弯性能,因此,需要设计新的接桩结构来连接基坑支护用的管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用管桩接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头板、下端头板、上钢套箍、下钢套箍、刚性筒和圆形的支撑板,所述上钢套箍和下钢套箍分别套装在上节管桩的下端部和下节管桩的上端部,所述上端头板和下端头板分别固定在上节管桩的下端面和下节管桩的上端面;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刚性筒的中部,通过所述支撑板将所述刚性筒分隔出上圆筒部和下圆筒部,所述上圆筒部和下圆筒部分别穿入上节管桩和下节管桩内,所述上圆筒部和下圆筒部的外壁分别通过硫磺胶泥与上节管桩和下节管桩的内壁粘接,所述上端头板和下端头板分别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贴合,且所述上端头板和下端头板分别通过硫磺胶泥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粘接,所述上端头板的外边缘、下端头板的外边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诚,强烨佳,范枝波,刘远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建科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