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钢丝承载型耐挤压防黏连多芯扁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7486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钢丝承载型耐挤压防黏连多芯扁电缆,包括扁平状聚氯乙烯发泡层,聚氯乙烯发泡层上呈一排均布开设有六个纵孔,纵孔内间隙套设有同轴线芯,两个抗拉钢绞线对称设置在聚氯乙烯发泡层左右两侧并共同包覆丁腈聚氯乙烯外护套层,同轴线芯包括内导体,内导体外部依次包覆有三元乙丙橡胶隔离层、XLPE挤包内绝缘层、ETFE绕包外绝缘层和金属线混编屏蔽层,金属线混编屏蔽层和聚氯乙烯发泡层之间形成有间隙且间隙距离不超过0.2mm。该扁电缆柔韧性更好,耐挤压形变,同轴线芯不会与扁电缆护套层发生黏连,减少线芯断芯断裂发生,屏蔽效果稳定,耐用性更好。耐用性更好。耐用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钢丝承载型耐挤压防黏连多芯扁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
,尤其涉及一种带钢丝承载型耐挤压防黏连多芯扁电缆。

技术介绍

[0002]在带钢丝承载的多芯扁电缆中,由于承受较大机械冲击拉力,在扁电缆断面长轴向的两端部局部应力集中,机械强度偏低,在扁电缆弯曲时,配置在两端的钢绞线会朝向内侧同轴线芯偏移,使得应力集中于内部同轴线芯,耐挤压性能差,柔韧性能不足,而且,同轴线芯承受弯曲过程中,容易与电缆护套层发生黏连,使得同轴线芯自身轴向延伸余量不足,导致断芯断裂情况发生,致使屏蔽性能不稳定,电气特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钢丝承载型耐挤压防黏连多芯扁电缆,柔韧性更好,耐挤压形变,同轴线芯不会与扁电缆护套层发生黏连,减少线芯断芯断裂发生,屏蔽效果稳定,耐用性更好。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问题得以解决。
[0005]带钢丝承载型耐挤压防黏连多芯扁电缆,包括扁平状聚氯乙烯发泡层,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上呈一排均布开设有六个纵孔,所述纵孔内间隙套设有同轴线芯,两个抗拉钢绞线对称设置在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左右两侧并共同包覆丁腈聚氯乙烯外护套层,所述同轴线芯包括内导体,所述内导体外部依次包覆有三元乙丙橡胶隔离层、XLPE挤包内绝缘层、ETFE绕包外绝缘层和金属线混编屏蔽层,所述金属线混编屏蔽层和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之间形成有间隙且间隙距离不超过0.2mm。
[0006]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为若干直径为0.05mm至0.3mm镀锡铜单丝同心绞合构成。
[0007]作为优选,所述内导体绞距为所述内导体直径的五至十五倍。
[0008]作为优选,所述XLPE挤包内绝缘层和所述ETFE绕包外绝缘层共计厚度不超过0.8mm。
[0009]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线混编屏蔽层和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之间间隙距离不小于0.05mm。
[0010]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线混编屏蔽层为若干镀锡铜丝和若干铝镁丝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所述镀锡铜丝线径小于所述铝镁丝线径。
[0011]作为优选,所述镀锡铜丝线径为0.1mm至0.3mm,所述镀锡铜丝线径为所述铝镁丝线径的70%至80%。
[0012]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线混编屏蔽层涂覆有绝缘润滑硅脂。
[0013]作为优选,所述纵孔之间间距不小于0.3mm。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两个抗拉钢绞线的绞向相反。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通过将六个同轴线芯分别套设在扁平状聚氯乙烯发泡层的六个纵孔内,纵孔间距不小于0.3mm,形成有效的电气绝缘距离和确保机械强度,然后再与两个抗拉钢绞线共同包覆丁腈聚氯乙烯外护套层,电缆内部结构均衡,柔韧性更好,同时,抗拉钢绞线与相邻同轴线芯之间保持有效间隔,减缓电缆断面长轴向的两端部局部应力集中,有助于增强电缆机械强度,有效承受弯曲时的侧向压力,在电缆弯曲时,能够有效的避免抗拉钢绞线朝向邻近的同轴线芯偏移,减少同轴线芯导体及屏蔽层断芯断线情况发生,耐用性更好。
[0017]2.采用金属线混编屏蔽层替代单一铜丝或铝丝编织屏蔽层,镀锡铜丝刚性强,铝镁丝刚性较镀锡铜丝弱,采用镀锡铜丝和铝镁丝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结构,并优化镀锡铜丝和铝镁丝线径比例,有效提高屏蔽层的柔韧性,降低扭矩力,增强抗弯曲性。通过涂覆绝缘润滑硅脂使得镀锡铜丝和铝镁丝之间获得充分的减摩作用,有助于加强屏蔽层的柔韧性和耐弯曲特性,防止断线情况发生,保证屏蔽效果的稳定性,耐用性更好。
[0018]3.同轴线芯间隙套设在扁平状聚氯乙烯发泡层的纵孔内,同轴线芯的金属线混编屏蔽层与聚氯乙烯发泡层之间形成有间隙且间隙距离不超过0.2mm且不小于0.05mm,保证弯曲过程中同轴线芯能够自身轴向延伸,避免与聚氯乙烯发泡层发生黏连,进而减少线芯断芯及屏蔽层断线断裂发生,耐用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聚氯乙烯发泡层,2

纵孔,3

间隙,4

同轴线芯,5

抗拉钢绞线,6

丁腈聚氯乙烯外护套层,7

内导体,8

三元乙丙橡胶隔离层,9

XLPE挤包内绝缘层,10

ETFE绕包外绝缘层,11

金属线混编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带钢丝承载型耐挤压防黏连多芯扁电缆,包括扁平状聚氯乙烯发泡层1,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1上呈一排均布开设有六个纵孔2,进一步的,所述纵孔2之间间距不小于0.3mm。所述纵孔2内间隙套设有同轴线芯4,两个抗拉钢绞线5对称设置在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1左右两侧并共同包覆丁腈聚氯乙烯外护套层6,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抗拉钢绞线5的绞向相反。
[0023]所述同轴线芯4包括内导体7,具体的说,所述内导体7为若干直径为0.05mm至0.3mm镀锡铜单丝同心绞合构成,进一步的,所述内导体7绞距为所述内导体7直径的五至十五倍。所述内导体7外部依次包覆有三元乙丙橡胶隔离层8、XLPE挤包内绝缘层9、ETFE绕包外绝缘层10和金属线混编屏蔽层11,所述XLPE挤包内绝缘层9和所述ETFE绕包外绝缘层10共计厚度不超过0.8mm。所述金属线混编屏蔽层11和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1之间形成有间隙3且间隙距离不超过0.2mm,进一步的,间隙距离不小于0.05mm。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线混编屏蔽层11为若干镀锡铜丝和若干铝镁丝互为逆向螺旋缠绕编织构成,所述镀锡铜丝线径小于所述铝镁丝线径,具体的说,所述镀锡铜丝线径为0.1mm至0.3mm,所述镀锡铜丝线径为所述铝镁丝线径的70%至80%。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线混编屏蔽层11涂覆有绝缘润滑硅脂。
[0024]本技术是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指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带钢丝承载型耐挤压防黏连多芯扁电缆,其特征是:包括扁平状聚氯乙烯发泡层(1),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1)上呈一排均布开设有六个纵孔(2),所述纵孔(2)内间隙套设有同轴线芯(4),两个抗拉钢绞线(5)对称设置在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1)左右两侧并共同包覆丁腈聚氯乙烯外护套层(6),所述同轴线芯(4)包括内导体(7),所述内导体(7)外部依次包覆有三元乙丙橡胶隔离层(8)、XLPE挤包内绝缘层(9)、ETFE绕包外绝缘层(10)和金属线混编屏蔽层(11),所述金属线混编屏蔽层(11)和所述聚氯乙烯发泡层(1)之间形成有间隙(3)且间隙距离不超过0.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丝承载型耐挤压防黏连多芯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7)为若干直径为0.05mm至0.3mm镀锡铜单丝同心绞合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钢丝承载型耐挤压防黏连多芯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内导体(7)绞距为所述内导体(7)直径的五至十五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钢丝承载型耐挤压防黏连多芯扁电缆,其特征是:所述XLPE挤包内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超王成旺李清华吴英俊蔡长威刘书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物产中大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