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材加工用侧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723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材加工用侧厚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一侧开设有加工口,所述加工口一侧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一侧设置有测量尺,所述测量尺底部设置有卡扣装置,所述卡扣装置固定设置在升降装置上部内部,所述卡扣装置穿过传送带转动安装在传送带一侧,所述升降装置固定安装在传送带,通过在对钢材进行测量时可通过升降装置将测量尺进行向上升降,从而对钢材进行测量,而在不需要测量时可反方向利用升降装置将测量尺进行下降,从而为避免了碰撞将测量尺弄坏的情况发生,而在测量尺损坏或出现其他状况时可通过卡扣装置进行快速的拆卸与安装,从而大大多减少了更换时间。间。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材加工用侧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钢材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钢材加工用侧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钢材加工方法之锻造,使用锻锤的往复冲击力或压力机的压力使坯料改变成我们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一般分为自由锻和模锻,常用作生产大型材、开坯等截面尺寸较大的材料。
[0003]为此,公开号为CN212300187U的对比例提出了一种钢材加工用长度测量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轴心位置贯穿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上位于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上啮合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的外壁啮合有齿轮环,所述齿轮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活动连接有画笔。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轴杆、转动齿轮、小齿轮和齿轮环的配合使用,使钢材加工时可以长距离的测量出钢材的距离,可以一次性测得具体长度,使用方便快捷,节约了工作时间,通过齿轮环、画笔和滚轮的配合使用,使钢材在测量过程中自动记下测得的距离,并留下记号,方便查看,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0004]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由于传统的钢材加工侧厚装置测量尺暴露在外难免被碰撞从而导致损坏,而在损坏后会导致测量不准从而导致钢材厚度不一,且在侧厚装置损坏时由于传统的更换方式速度较慢,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钢材加工用侧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材加工用侧厚装置,具备在使用时可通过升降装置将测量尺进行升降,从而有效避免了被物品碰撞从而导致损坏造成钢材厚度不一的后果,且在测量尺损坏时可通过卡扣装置进行快速的更换,从而大大减少了更换时间的优点,解决了由于传统的钢材加工侧厚装置测量尺暴露在外难免被碰撞从而导致损坏,而在损坏后会导致测量不准从而导致钢材厚度不一,且在侧厚装置损坏时由于传统的更换方式速度较慢的问题。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钢材加工用侧厚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一侧开设有加工口,所述加工口一侧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一侧设置有测量尺,所述测量尺底部设置有卡扣装置,所述卡扣装置固定设置在升降装置上部内部,所述卡扣装置穿过传送带转动安装在传送带一侧,所述升降装置固定安装在传送带。
[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圆柱,所述圆柱外侧开设有齿轨,所述齿轨一侧齿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两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一侧固定安装有摇动杆。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所述齿轨一侧活动安装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所述限位架底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圆环,所述圆环固定安装在测量尺底部,所述圆环底部开设有第一方槽,所述第一方槽两侧开设有滑槽。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圆环底部卡扣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上部开设有第二方槽,所述第二方槽内部两侧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中间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底部转动安装有螺杆。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螺杆穿过圆柱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环,所述第二齿轮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一端转动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中间固定安装有长板。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长板上部两侧开设有长槽,所述长槽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本体一侧开设有加工口,加工口一侧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一侧设置有测量尺,测量尺底部设置有卡扣装置,卡扣装置固定设置在升降装置上部内部,卡扣装置穿过传送带转动安装在传送带一侧,升降装置固定安装在传送带,使得在需要对钢材进行测量时可通过升降装置将测量尺进行向上升降,从而对钢材进行测量,而在不需要测量时可反方向利用升降装置将测量尺进行下降,从而为避免了碰撞将测量尺弄坏的情况发生,而在测量尺损坏或出现其他状况时可通过卡扣装置进行快速的拆卸与安装,从而大大多减少了更换时间。
[0015]2、本技术通过升降装置包括圆柱,圆柱外侧开设有齿轨,齿轨一侧齿合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两侧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一侧固定安装有摇动杆,使得在上下移动摇动杆时带动固定架移动,在固定架移动时带动第一齿轮进行上下移动,而在第一齿轮进行上下移动时通过与齿轨齿合的连接从而带动圆柱进行上升或下降。
[0016]3、本技术通过第一齿轮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齿轨一侧活动安装有限位架,限位架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限位架底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使得第一齿轮在转动时通过第一固定杆有效的对第一齿轮进行限位,在第一齿轮和圆柱进行上升或下降时通过限位架对其进行固定有效的防止了下坠,而在第一齿轮和圆柱进行上升或下降时带动限位架上下弹起,在限位架上下弹起时带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一弹簧进行上下弹起。
[0017]4、本技术通过卡扣装置包括圆环,圆环固定安装在测量尺底部,圆环底部开设有第一方槽,第一方槽两侧开设有滑槽,使得在安装或拆卸时带动长板和挡板进入或出来时第一方槽时内滑槽对挡板进行挤压,从而可以有效的进行固定或拆卸。
[0018]5、本技术通过圆环底部卡扣连接有圆柱,圆柱上部开设有第二方槽,第二方槽内部两侧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中间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底部转动安装有螺杆,使得螺杆在第二方槽内部旋转时带动第二齿轮旋转,而在第二齿轮旋转时通过第二转动杆有效的时第二转动杆不会出现位移的情况。
[0019]6、本技术通过螺杆穿过圆柱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动环,第二齿轮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一端转动安装有固固定板,固固定板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三转动杆,第三转动杆中间固定安装有长板,使得在旋转转动环时带动螺杆旋转,在螺杆旋转时带动第二齿轮旋转,而在第二齿轮旋转时带动第二固定杆和固定板转动,在第二固定杆和固固定板转动时带动第三转动杆转动,而在第三转动杆转动时带动长板进行移动。
[0020]7、本技术通过长板上部两侧开设有长槽,长槽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固定安装有挡板,使得在长板移动时带动第二弹簧移动,而在长板和第二弹簧移动时通过挤压将挡板压进长槽内,而在挡板在进入第一方槽内时通过第二弹簧将其弹出,而在需要拆卸时通过滑槽的挤压将挡板压进长槽内,在取出时通过第二弹簧将其弹出。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本体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卡扣装置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处放大图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B处放大图示意图。
[0026]图中:1、本体;2、加工口;3、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材加工用侧厚装置,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一侧开设有加工口(2),所述加工口(2)一侧设置有传送带(3),所述传送带(3)一侧设置有测量尺(4),所述测量尺(4)底部设置有卡扣装置(5),所述卡扣装置(5)固定设置在升降装置(6)上部内部,所述卡扣装置(5)穿过传送带(3)转动安装在传送带(3)一侧,所述升降装置(6)固定安装在传送带(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材加工用侧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6)包括圆柱(601),所述圆柱(601)外侧开设有齿轨(602),所述齿轨(602)一侧齿合连接有第一齿轮(603),所述第一齿轮(603)两侧设置有固定架(605),所述固定架(605)一侧固定安装有摇动杆(606)。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材加工用侧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603)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604),所述齿轨(602)一侧活动安装有限位架(607),所述限位架(607)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动杆(608),所述限位架(607)底部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609)。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材加工用侧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装置(5)包括圆环(5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志欣曹荣升张学东赵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伟利达钢材加工配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