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湿纱线及抑菌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7125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湿纱线及抑菌面料,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手绢表面面料潮湿易滋生细菌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纱线本体,纱线本体包括中心纱线和包覆中心纱线的若干粘胶异形截面纤维,若干粘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三叶型且内部存在三个不闭合空腔,中心纱线通过若干棉异形截面纤维相捻而成,若干棉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三叶型且内部存在三个不闭合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湿纱线及抑菌面料,通过使用丙纶纤维达到了快速导湿并吸湿的技术效果。吸湿的技术效果。吸湿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湿纱线及抑菌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吸湿纱线及抑菌面料。

技术介绍

[0002]在服装大世界里,服装的面料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但是从总体上来讲,优质、高档的面料,大都具有穿著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制作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所穿著的服装,宜选纯棉、纯毛、纯丝、纯麻制品。以这四种纯天然质地面料制作的服装,大都档次较高。有时,穿著纯皮革制作的服装,也是允许的。
[0003]手绢是部分人随身携带的用于临时清理脸上或者口鼻处污垢的擦拭布,一般通过吸水性较强的混纺面料编织而成,由于手绢是临时用于擦拭的布料,一般再擦拭完脸上或嘴角的污垢后,表面会产生潮湿的状态且残留部分细菌,当潮湿状态的手绢再次放入衣服兜内后,又会沾染衣服内壁的细菌,当再次使用手绢时,表面已经沾染了很多细菌,如果用来擦嘴会非常不卫生,因此现有技术的手绢存在表面潮湿不易消退从而会滋生细菌的技术效果。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湿纱线及抑菌面料,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保证手绢表面干燥并防止细菌滋生的技术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吸湿纱线,包括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包括中心纱线和包覆所述中心纱线的若干粘胶异形截面纤维,若干所述粘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三叶型且内部存在三个不闭合空腔,所述中心纱线通过若干棉异形截面纤维相捻而成,若干所述棉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三叶型且内部存在三个不闭合空腔。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包括缝合在一起的导湿层和吸湿层,所述导湿层和所述吸湿层之间粘接有若干储存布,所述吸湿层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吸湿条,所述储存布朝向所述吸湿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传导凸起,所述传导凸起插入相邻两个所述吸湿条之间并与所述吸湿条表面贴合。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湿层表棉朝向所述储存布和远离所述储存布的一面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所述导湿层通过纱线本体以及导湿纱经纬编织形成蜂巢组织。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蜂巢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蜂巢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湿纱通过涤纶纤维和若干丙纶纤维相捻而成。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层通过第一复合纱和第二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凸条组织,所述凸条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凸条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合纱通过若干粘胶纤维和若干棉纤维相捻而成,所述第二复合纱通过芯纱和包覆所述芯纱的若干粘胶纤维相捻而成,所述芯纱通过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存布通过若干第三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平纹组织,所述第三复合纱通过若干粘胶异形截面纤维相捻而成,所述粘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三叶型且内部存在三个不闭合空腔。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缝合在一起的导湿层和吸湿层,导湿层能够将面料表面的水分导入面料内部,吸湿层能够吸收导湿层传递下来的水分,在导湿层和吸湿层之间粘接有若干储存布,在吸湿层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吸湿条,储存布能够暂时将水分吸收,保证面料正反两面暂时的干燥,储存布朝向吸湿层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传导凸起,传导凸起和吸湿条相互配合,使得储存布的表面伸入吸湿层表面,方面储存布内部的液体传递进入吸湿层内,传导凸起插入相邻两个吸湿条内,进一步强化了储存布将液体传导进入吸湿层的传导效率,强化了面料的吸湿效果,从而保证了面料表层的干燥并不易产生细菌,达到了吸湿抑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纱线本体的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蜂巢组织的组织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凸条组织的组织结构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导湿纱的剖面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第一复合纱的剖面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第二复合纱的剖面图;
[0022]图8为本技术第三复合纱的剖面图
[0023]图中:1、导湿层;2、凹陷部;3、吸湿层;4、储存布;5、传导凸起;6、吸湿条;7、棉异形截面纤维;8、中心纱线;9、粘胶异形截面纤维;10、纱线本体;11、涤纶纤维;12、丙纶纤维;13、导湿纱;14、棉纤维;15、粘胶纤维;16、第一复合纱;17、第二复合纱;18、芯纱;19、第三复合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5]一种吸湿纱线及抑菌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缝合在一起的导湿层1和吸湿层3,导湿层1和吸湿层3之间粘接有若干储存布4,吸湿层3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吸湿条6,储存布4朝向吸湿层3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传导凸起5,传导凸起5插入相邻两个吸湿条6之间并与吸湿条6表面贴合。
[0026]如图1

8所示,将粘胶纤维15置于喷丝板上形成粘胶异形截面纤维9,粘胶异形截面纤维9的截面为三叶型且内部存在三个不闭合空腔,粘胶纤维15具备良好的吸水性,此种形状的粘胶异形截面纤维9内部存在三个储水空腔,能够进一步强化纤维的吸水效果,强化了粘胶纤维15的吸水储水能力,将若干棉纤维14置于喷丝板上形成棉异形截面纤维7,棉异形截面纤维7的截面为三叶型且内部存在三个不闭合空腔,加强了棉纤维14的吸水性能,将若干棉异形截面纤维7放入加捻机中形成中心纱线8,中心纱线8具备强吸水能力,将中心纱线8和若干粘胶异形截面纤维9放入环锭捻线机中形成纱线本体10,纱线本体10能够将表面的液体快速吸收,将涤纶纤维11和若干丙纶纤维12放入加捻机中形成导湿纱13,涤纶纤维11和锦纶纤维的吸湿能力均较差,能够方便汗水传导。
[0027]如图1

8所示,将纱线本体10和导湿纱13放入梭织机中经纬编织形成导湿层1并形成蜂巢组织,蜂巢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蜂巢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沉、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浮浮沉浮,通过组织结构的设置使得面料表面一体成型了若干阵列分布的凹陷部2,降低了面料的厚度,提升了液体的传导速率。
[0028]如图1

8所示,将若干粘胶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湿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纱线本体(10),所述纱线本体(10)包括中心纱线(8)和包覆所述中心纱线(8)的若干粘胶异形截面纤维(9),若干所述粘胶异形截面纤维(9)的截面为三叶型且内部存在三个不闭合空腔,所述中心纱线(8)通过若干棉异形截面纤维(7)相捻而成,若干所述棉异形截面纤维(7)的截面为三叶型且内部存在三个不闭合空腔。2.一种抑菌面料,其部分材料通过权利要求1中的纱线本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在一起的导湿层(1)和吸湿层(3),所述导湿层(1)和所述吸湿层(3)之间粘接有若干储存布(4),所述吸湿层(3)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吸湿条(6),所述储存布(4)朝向所述吸湿层(3)的一面阵列分布有若干传导凸起(5),所述传导凸起(5)插入相邻两个所述吸湿条(6)之间并与所述吸湿条(6)表面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抑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湿层(1)表面朝向所述储存布(4)和远离所述储存布(4)的一面表面阵列分布有若干凹陷部(2),所述导湿层(1)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本体(10)以及导湿纱(13)经纬编织形成蜂巢组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抑菌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蜂巢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玉琴吴东浩沈玉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飞润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