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链路MU-MIMO传送中的码本和PMI覆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963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5
一种操作网络节点的方法包含:从UE接收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其中,所述第一PMI基于天线编组码本;选择非天线编组码本以用于下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下行链路MU

MIMO传送中的码本和PMI覆写


[0001]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具体涉及多天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有源天线系统(AAS)技术是通过使用多天线方式(诸如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成形)来增强无线网络性能、容量和覆盖的在4GLTE和5GNR无线通信标准中所采用的关键方式。参照图1,无线电网络节点的典型AAS 100由按M行和N列来布置的天线元件101的二维阵列所组成。该无线电网络节点是包含用于将下行链路信号传送到无线装置的传送器并且可包含例如基站、gNodeB、eNodeB、无线电单元(RU)、传送接收点(TXRP)等的节点。每个天线元件101具有K个极化(在交叉极化的情况中K=2)(如图1中所示的)。天线阵列能够被用来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送。当多于四个天线由无线电网络节点所使用时,所述系统可被称为“大规模MIMO”或mMIMO。
[0003]在大规模MIMO的情况中,由于所增加的天线阵列中的天线元件的数量,可能具有带有更高覆盖的更窄波束(相比于普通MIMO系统)。通过产生更窄波束,可能通过将波束集中于一个窄方向来增加无线电网络节点的覆盖。
[0004]图2示出由采用针对大规模MIMO的有源天线系统的无线电网络节点110进行的波束成形。如其中所示的,包含AAS的无线电网络节点110能够生成多个定向波束115以用于与相应用户设备(UE)120进行通信。此类波束成形(有时被称作空间波束成形)的使用能够减少干扰和/或增加无线通信系统的吞吐量和/或容量。特别是,图2中所示的波束115的两个或更多能够被用于使用相同时间/频率资源来将信号传送到相应UE 120。当在上行链路(UL)或下行链路(DL)中使用相同时间/频率资源来调度UE时,它们被称为“配对的”。使用相同时间/频率资源、通过AAS而被传送到两个不同接收器的信号被称为在不同“层”上被传送。能够被支持的层的数量基于由传送器和接收器所使用的天线元件的数量。
[0005]通过将功率集中于窄波束,提供波束成形增益。例如,将基站处的天线的数量翻倍能够提供3dB波束成形增益。然而,功率的此类集中可能要求运营商增加与天线阵列的安全距离(相比于不使用空间波束成形的系统)。
[0006]在针对NR的3GPP Rel

15中,“TypeI

SinglePanel”码本被引入[1]。在[1]中定义有两个类型的码本建立方法。
[0007]非天线编组码本
[0008]完全天线阵列被用来形成水平和竖直波束。通过将所有天线用于给定极化来形成每极化至多两个水平和竖直波束。两个极化之间的共相系数(co

phasing factor)由UE所测量和报告。非天线编组的码本在[1]中被描述如下:
[0009]1层:
[0010]2层:
[0011]3层(P
CSI

RS
<16):<16):
[0012]4层(P
CSI

RS
<16):其中,N1、N2是具有O1、O2的对应过采样率的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配置的CSI

RS端口,P
CSI

RS
与配置的CSI

RS端口的数量对应。P
CSI

RS
=2N1N2,以及
[0013]值v
l
和v
m
表示通过采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所有可用天线的过采样的DFT向量所形成的水平和竖直波束,值v
l
和v
m
通过下式来表示:通过下式来表示:
[0014]值(l,m)和(l

,m

)是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波束索引,它们能够从UE报告的PMI(i
1,1
,i
1,2
,i
1,3 i2)被确定,值(l,m)和(l

,m

)通过下式来表示l=i
1,1
m=i
1,2
l

=mod(i
1,1
+k1,N1O1)m

=mod(i
1,2
+k2,N2O2)
[0015]值k1和k2根据[1]中所定义的5.2.2.2.1

3/4的i
1,3
到k1和k2映射表而被确定。
[0016]值是UE报告的共相索引i2所确定的两个极化之间的共相系数,值通过下式来表示
[0017]天线编组码本
[0018]对于3层和4层(其中P
CSI

RS
≥16),所述码本根据竖直天线划分而被建立。即,天线阵列被竖直地划分成两个组(如图3中所示的)。每个天线组则具有N1/2个列和N2个行。因此,每个天线组的水平波束由天线的一半所形成。两个天线组之间的共相被UE测量并被报告到gNB。
[0019]针对3层和4层MIMO的码本(其中P
CSI

RS
≥16)在下面被描述。
[0020]3层码本(P
CSI

RS
≥16):
[0021]4层码本(P
CSI

RS
≥16):其中:
[0022]值是通过采用所述天线列的一半的过采样的DFT向量所形成的水平波束,值
通过下式来表示:
[0023]针对3层和4层的竖直波束(v
m
)(其中P
CSI

RS
≥16)以与非天线编组码本(其中P
CSI

RS
<16)的方式相同的方式而被形成,其中(l,m)从UE报告的PMI(i
1,1
,i
1,2
,i
1,3
,i2)被确定,(l,m)通过下式来表示:l=i
1,1
m=i
1,2
[0024]值θ
p
是由UE报告的组间共相索引i
1,3
所确定的两个天线组之间的共相系数,值θ
p
通过下式来表示θ
p
=e
jπp/4
,p=i
1,3
[0025]值是UE报告的极化间共相索引i2所确定的两个极化之间的共相系数(与针对非天线编组码本的那个相同)。
[0026]参考文献:[1]3GPP TS 38.214 V15.4.0[2]R1

1708687,Codebook design for Type I single

panel CSI feedback[3]P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操作网络节点的方法,包括:从UE接收(702)第一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其中,所述第一PMI基于天线编组码本;选择(704)非天线编组码本以用于下行链路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

MIMO传送;基于所述天线编组码本的所述第一PMI来确定(706)所述非天线编组码本的第二PMI;以及基于所述非天线编组码本的所述第二PMI来执行(708)朝向所述UE的MU

MIMO配对和波束成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PMI包括与所述第一PMI关联的所述天线编组码本的波束索引的第一集合,其中所述第二PMI包括与所述第二PMI关联的非天线编组码本的波束索引的第二集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非天线编组码本的所述第二PMI包括:选择(802)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二集合,与天线编组码本的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一集合关联的预编码矩阵和与非天线编组码本的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二集合关联的预编码矩阵之间的距离针对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二集合被最小化。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二集合根据以下等式而被执行:其中,(l,m,p,n)对应于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一集合,以及(l,l

,m,m

,n]对应于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二集合,对应于与天线编组码本的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一集合关联的预编码矩阵,以及对应于与非天线编组码本的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二集合关联的预编码矩阵。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一集合关联的预编码矩阵和与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二集合关联的预编码矩阵之间的距离被确定为弦距离。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弦距离根据以下等式而被计算:其中||
·
||
F
表示矩阵Frobenius范数。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一集合关联的预编码矩阵和与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二集合关联的预编码矩阵之间的距离被确定为投影二范数距离。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投影二范数距离根据以下等式而被计算:其中||
·
||2表示矩阵二范数。9.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一集合关联的预编码矩阵
和与波束索引的所述第二集合关联的预编码矩阵之间的距离被确定为Fubin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强永全杜昭正李韶华
申请(专利权)人: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