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夜间驱散蚊虫的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74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帐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夜间驱散蚊虫的帐篷,包括帐篷主体,所述帐篷主体的前部靠近两侧拐角处均固定有侧边支架,所述帐篷主体的前部两个侧边支架之间上方固定有纵杆套筒,所述帐篷主体的前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调节缝,所述帐篷主体的两侧靠近前表面边缘处均固定有侧壁支架,所述帐篷主体的前部设置有天幕机构,所述天幕机构包括中位纵杆;驱蚊海绵柱通过其内所含挥发性驱蚊虫液体使得对驱蚊组件外部区域范围内蚊虫的驱赶作用,而第一扩散开口和第二扩散开口的设置不会对挥发性驱散物质的挥发作用产生阻碍,实现驱蚊组件对幕布区域范围内蚊虫的驱散作用,防止人于幕布下方活动过程中频繁地被蚊虫叮咬。咬。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夜间驱散蚊虫的帐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帐篷
,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夜间驱散蚊虫的帐篷。

技术介绍

[0002]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所以,需要各种部件和工具。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帐篷主要包括帐篷主体、地钉和幕布等结构组成,帐篷主体通过地钉贯通帐篷上安装的固定件后插入底面实现对帐篷的固定,幕布在支架和帐篷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下被安装在帐篷主体的前方,通过幕布对帐篷主体进出口的上方进行遮挡。
[0004]但现有技术中,幕布被安装后人员在幕布下方进行活动,幕布为敞开设置,这使得在幕布所罩区域不具备阻挡蚊虫的功能,而夜间蚊虫较为活跃,这使得夜间于幕布下方活动的人群被蚊虫叮咬的可能性被大大提高。
[000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夜间驱散蚊虫的帐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幕布所罩区域不具备阻挡蚊虫的功能,导致夜间于幕布下方活动的人群被蚊虫叮咬的可能性较高的问题,提出的一种可夜间驱散蚊虫的帐篷。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夜间驱散蚊虫的帐篷,包括帐篷主体,所述帐篷主体的前部靠近两侧拐角处均固定有侧边支架,所述帐篷主体的前部两个侧边支架之间上方固定有纵杆套筒,所述帐篷主体的前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调节缝,所述帐篷主体的两侧靠近前表面边缘处均固定有侧壁支架,所述帐篷主体的前部设置有天幕机构,所述天幕机构包括中位纵杆,所述中位纵杆的一端与纵杆套筒的内壁相互卡合,所述中位纵杆的外壁之间贯通开设有夹持开口,所述夹持开口的内壁之间夹持固定有幕布,所述幕布的两侧均设置有驱蚊组件,所述驱蚊组件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侧壁与幕布的侧边相固定,所述外套筒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和侧边支架之间通过轴杆连接,所述外套筒的内壁之间套设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外套筒的一端内壁相固定,所述内套筒的另一端贯通至外套筒的外部。
[0008]优选的,所述内套筒的另一端固定有旋转旋钮,所述旋转旋钮的侧壁固定有环形橡胶垫,所述环形橡胶垫和外套筒的一端相接触,所述外套筒的外壁开设有第一扩散开口,所述内套筒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扩散开口,所述内套筒的内壁之间安装有驱蚊海绵柱。
[0009]优选的,所述外套筒的一端外壁下方固定有吊装支架,所述驱蚊组件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斜杆,所述支撑斜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L型支架,所述第一L型支架和吊装支架之间通过轴杆连接,所述支撑斜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L型支架。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斜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滑杆,所述定位滑杆的一端侧壁固定
有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和第二L型支架之间通过轴杆连接,所述定位滑杆的一端另一侧壁垂直固定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通过调节缝延伸至帐篷主体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定位滑杆的另一端固定有限位圆板,所述限位圆板的外壁之间滑动安装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一端外壁开设有圆形卡槽,所述定位套筒的一端内壁固定有防脱环,所述防脱环位于限位圆板的上方。
[0012]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外壁滑动套设有限位侧板,所述限位侧板的一端侧壁固定有限位凸柱,所述限位凸柱的一端外壁能与圆形卡槽的内壁之间相互卡合。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套筒的另一端固定有定位圆板,所述定位圆板的底面中心处固定有地钉。
[0014]优选的,两个所述驱蚊组件之间设置有横向撑杆,所述横向撑杆的数量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横向撑杆沿着外套筒的轴心方向呈阵列设置,所述横向撑杆的两端均固定有弧形卡合套,两个所述弧形卡合套的内壁分别与两侧外套筒的外壁之间相互卡合。
[0015]优选的,后部所述横向撑杆的下方固定有矩形卡合套,前部所述横向撑杆的下方设置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的顶面两侧均固定有吊装套筒,两个所述吊装套筒的内壁与横向撑杆的外壁相互卡合,所述矩形板的底面固定有磁吸片,所述磁吸片能与矩形卡合套的内壁后侧磁吸吸附。
[0016]优选的,所述帐篷主体的前部顶面缝接有遮挡布,所述遮挡布的前部两侧均固定有紧固绳索,两侧所述紧固绳索的一端分别与两个侧壁支架相互捆绑。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夜间驱散蚊虫的帐篷,当第一扩散开口和第二扩散开口相互重合时能将驱蚊海绵柱安装于内套筒内部,而驱蚊海绵柱通过其内所含挥发性驱蚊虫液体使得对驱蚊组件外部区域范围内蚊虫的驱赶作用,而第一扩散开口和第二扩散开口的设置不会对挥发性驱散物质的挥发作用产生阻碍,实现驱蚊组件对幕布区域范围内蚊虫的驱散作用,防止人于幕布下方活动过程中频繁地被蚊虫叮咬,且当旋转旋钮旋转至外套筒将第二扩散开口遮挡后能实现对驱蚊海绵柱的密封,防止在不需要驱蚊时驱蚊海绵柱所含挥发物质的过度挥发,提高驱蚊海绵柱的使用周期。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夜间驱散蚊虫的帐篷,矩形板通过吊装套筒于前侧横向撑杆之间的相互配合被吊装,矩形板能在天幕机构撑起时当作投影背板并在投影器的配合下进行电影的播放,在天幕机构撑起时不进行电影投放时矩形板能通过磁吸片于矩形卡合套之间的磁吸依附被向上方平,当天幕机构收起时矩形板能通过帐篷主体的进出开口进入帐篷主体内部通过其硬质特征作为帐篷主体内部的桌板对物品进行放置。
附图说明
[002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正视立体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整体侧视的立体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帐篷主体的立体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幕布的立体图;
[0025]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外套筒切面的立体图;
[0026]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外套筒拆分的立体图;
[0027]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定位滑杆的立体图;
[0028]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定位套筒的立体图;
[0029]图例说明:
[0030]1、帐篷主体;11、侧边支架;12、纵杆套筒;13、调节缝;14、侧壁支架;2、天幕机构;21、中位纵杆;22、夹持开口;23、幕布;3、驱蚊组件;31、外套筒;311、连接支架;32、内套筒;321、旋转旋钮;33、环形橡胶垫;312、第一扩散开口;322、第二扩散开口;34、驱蚊海绵柱;313、吊装支架;4、支撑组件;41、支撑斜杆;411、第一L型支架;412、第二L型支架;42、定位滑杆;421、定位支架;422、调节杆;423、限位圆板;43、定位套筒;431、圆形卡槽;432、防脱环;44、限位侧板;441、限位凸柱;433、定位圆板;434、地钉;5、横向撑杆;51、弧形卡合套;52、矩形卡合套;53、矩形板;531、吊装套筒;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夜间驱散蚊虫的帐篷,包括帐篷主体(1),所述帐篷主体(1)的前部靠近两侧拐角处均固定有侧边支架(11),所述帐篷主体(1)的前部两个侧边支架(11)之间上方固定有纵杆套筒(12),所述帐篷主体(1)的前部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开设有调节缝(13),所述帐篷主体(1)的两侧靠近前表面边缘处均固定有侧壁支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主体(1)的前部设置有天幕机构(2),所述天幕机构(2)包括中位纵杆(21),所述中位纵杆(21)的一端与纵杆套筒(12)的内壁相互卡合,所述中位纵杆(21)的外壁之间贯通开设有夹持开口(22),所述夹持开口(22)的内壁之间夹持固定有幕布(23),所述幕布(23)的两侧均设置有驱蚊组件(3),所述驱蚊组件(3)包括外套筒(31),所述外套筒(31)的侧壁与幕布(23)的侧边相固定,所述外套筒(31)的一端固定有连接支架(311),所述连接支架(311)和侧边支架(11)之间通过轴杆连接,所述外套筒(31)的内壁之间套设有内套筒(32),所述内套筒(32)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外套筒(31)的一端内壁相固定,所述内套筒(32)的另一端贯通至外套筒(31)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夜间驱散蚊虫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32)的另一端固定有旋转旋钮(321),所述旋转旋钮(321)的侧壁固定有环形橡胶垫(33),所述环形橡胶垫(33)和外套筒(31)的一端相接触,所述外套筒(31)的外壁开设有第一扩散开口(312),所述内套筒(32)的外壁开设有第二扩散开口(322),所述内套筒(32)的内壁之间安装有驱蚊海绵柱(3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夜间驱散蚊虫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31)的一端外壁下方固定有吊装支架(313),所述驱蚊组件(3)的下方设置有支撑组件(4),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斜杆(41),所述支撑斜杆(41)的一端固定有第一L型支架(411),所述第一L型支架(411)和吊装支架(313)之间通过轴杆连接,所述支撑斜杆(41)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L型支架(4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夜间驱散蚊虫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斜杆(41)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滑杆(42),所述定位滑杆(42)的一端侧壁固定有定位支架(42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汝萱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速派篷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