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及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69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本申请属于热水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及热水器。包含:设置在进水管内部的分流挡片结构,分流挡片结构包括分流片和截流片,分流片固定设置于进水管直径方向的中部,分流片与进水管的内壁连接,分流片将进水管分隔为两条独立的流道,截流片固定设置于其中一条流道内用以阻挡水流的流动。本申请在进水管内设置分割水流的分流挡片结构,水流仅通过流通腔进入加热体内部,封闭腔内部的水流只能通过水路分流切口进入流通腔再进入加热体内,从而打散流通腔内的水流,使加热体内的水流平稳上升,加热均匀;在加热体内增加引水连接管结构,通过改变水流速度和流向,减少气泡产生和局部高温现象,防止加热管干烧。热管干烧。热管干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及热水器


[0001]本申请属于热水器的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及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快热式热水器作为家庭热水输出,目前主流加热技术普遍采用电阻丝通电加热,以Mg粉末压结作为基本绝缘,外包紫铜管的加热方式,称为加热管,加热管放置于紫铜或塑料杯体里,称为加热体。
[0003]进水管设于杯体侧壁,出水管垂直于杯体底部且出水管的上部与加热体顶部存在有一定距离,具体如图1所示。快热式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冷水由进水管进入加热体内部,经由加热体加热,然后热水从出水管流出,完成加热流程。
[0004]由于热水器在加热时为瞬时加热,所需功率密度大,且加热体容积一般都小于1升,部分加热管表面温度可高达200℃,加热体内部水流会出现汽化现象并出现气泡,同时因为紊流现象以及水流流速问题,局部水流的流速慢,造成热量堆积,水流流出时带不走所产生的气泡以及局部热量,造成加热管氧化变黑,形成干烧的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改善或解决干烧的不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及热水器。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包括:设置在加热体上进水管内部的分流挡片结构,所述分流挡片结构包括分流片和截流片,所述分流片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管直径方向的中部,所述分流片与所述进水管的内壁连接,所述分流片将所述进水管分隔为两条独立的流道,所述截流片固定设置于其中一条流道内用以阻挡水流的流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本申请具体的技术方案中,在进水管内部设置由分流片和截流片组成的分流挡片结构,用来分割水流,水流只能通过流通腔进入加热体内部,封闭腔是完全封堵的,水流无法通过,封闭腔内部的水流只能通过进水管的进水端口进入流通腔再进入加热体内部,从而对流通腔进入的水流形成垂直冲击干涉,打散流通腔进入加热体内部的集束水流,从而使加热体内的水流能够平稳上升,加热均匀,减少气泡产生和局部高温现象,防止加热管干烧,降低产品出严重事故的风险,大大提高安全性能,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
[0008]在上述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截流片和进水管的内壁、分流片同时连接并形成封闭腔,所述分流片背离所述截流片的一侧和所述进水管共同形成与加热体内部相连通的流通腔。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为在进水管内设置分流挡片结构后形成的具体结构形式之一,水流只能通过流通腔进入加热体内部,封闭腔是完全封堵的,水流无法通过,封闭
腔内部的水流只能通过进水管的进水端口进入流通腔再进入加热体内部,从而对流通腔进入的水流形成垂直冲击干涉,打散流通腔进入加热体内部的集束水流,从而使加热体内的水流能够平稳上升,加热均匀,减少气泡产生和局部高温现象,防止加热管干烧。
[0010]在上述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分流片自身开设有水路分流切口。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只能通过流通腔进入加热体内部,封闭腔是完全封堵的,水流无法通过,封闭腔内部的水流只能通过水路分流切口进入流通腔再进入加热体内部,从而对流通腔进入的水流形成垂直冲击干涉,打散流通腔进入加热体内部的集束水流,从而使加热体内的水流能够平稳上升,加热均匀,防止加热管干烧。
[0012]在上述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水路分流切口有多个,且至少有一个所述水路分流切口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内壁处。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闭腔内部的水流可以通过每个水路分流切口进入流通腔内部再进入加热体内部,由于分流片开设了多个水路分流切口,不仅能够使封闭腔内部的水流更加快速地流入流通腔内,还可以使封闭腔内部的水流对流通腔内部的水流形成更强的垂直冲击干涉,进一步打散流通腔进入加热体内部的集束水流,从而使加热体内的水流能够进一步的平稳上升,加热均匀,防止加热管干烧。
[0014]在上述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水路分流切口有多个,且呈网状均匀分布在分流片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为更优的设置水路分流切口分布位置的情形之一,由于所有的水路分流切口且呈网状均匀分布在分流片上,因此,封闭腔内部的水流可以十分均匀地进入流通腔内,从而均匀地打散流通腔进入加热体内部的集束水流,从而使加热体内的水流能够进一步的平稳上升,加热均匀,防止加热管干烧。
[0016]在上述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体的内壁开设有与进水管相连通的导流槽。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由流通腔进入加热体内部后,导流槽可以对水流的流向进行导流,使水流的流动更加平稳顺畅,降低水流的流速,降低水流带来的冲击,从而使加热体内的水流能够进一步的平稳上升,加热均匀,防止加热管干烧。
[0018]在上述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水管内部的流通腔正对所述加热体内部的导流槽。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是进水管内部的流通腔正对加热体内部的导流槽,而不是进水管内部的封闭腔正对加热体内部的导流槽,因此,水流经流通腔流入加热体内部后,可以直接流向导流槽,从而被导流槽进行导流,水流的流动路径被优化为流动最顺畅、阻力最小、流动路径最短的情况。
[0020]在上述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加热体的内壁设置有引水连接管结构,所述引水连接管结构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引水连接管结构的出水端朝向加热体的底部;所述引水连接管结构的出水端延伸至加热体的底部。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有技术中,进水管设计在加热体侧壁但距离加热体的底部有一定距离,且没有任何阻挡结构,在压力作用下,水流会先流向加热体的内侧壁,然后形成不良现象的紊流;引水连接管结构可以引导水流先流向加热体的底部,通过改变
水流速度以及流向,液体由加热体的底部平稳向上充满整个加热体,使整个加热体内部的水能够被均匀加热,减少杯体内部紊流、气泡的产生以及局部高温现象,从而降低干烧、加热管外壁破裂而造成漏电的不良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能,同时延长加热器的使用寿命;由于引水连接管结构的出水端延伸到了加热体的底部,因此,引水连接管结构能够将其内部的水流全部先引导至加热体的底部,液体能够全部由加热体的底部平稳向上充满整个加热体,使整个加热体内部的水能够被均匀加热,减少杯体内部紊流、气泡的产生以及局部高温现象,从而降低干烧、加热管外壁破裂而造成漏电的不良风险,提高使用安全性能,同时延长加热器的使用寿命。
[0022]在上述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引水连接管结构与进水管的连通处设置为圆弧角结构。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水连接管结构与进水管的连通处为水流换向的位置,由于引水连接管结构与进水管的连通处设置为圆弧角结构,水流在流经此处时,水流可以实现平稳换向,水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加热体上进水管内部的分流挡片结构,所述分流挡片结构包括分流片和截流片,所述分流片固定设置于所述进水管直径方向的中部,所述分流片与所述进水管的内壁连接,所述分流片将所述进水管分隔为两条独立的流道,所述截流片固定设置于其中一条流道内用以阻挡水流的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片和进水管的内壁、分流片同时连接并形成封闭腔,所述分流片背离所述截流片的一侧和所述进水管共同形成与加热体内部相连通的流通腔。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项所述的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片自身开设有水路分流切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防止干烧的加热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分流切口有多个,且至少有一个所述水路分流切口位于所述进水管的内壁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防止干烧的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诚薛慧萱张飞飞金玉王晓春董家荣矫佳利朱彦聪罗杰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