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65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重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涉及试剂盒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试剂盒本体,所述试剂盒本体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槽道,所述第一槽道的内部弹性且滑动配合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开设有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相连通的第二卡槽;两个转动板,两个所述转动板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板转动配合,所述转动板的一侧弹性且滑动配合有定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板的设置,方便了把试剂瓶放置在试剂盒本体的内部,定位杆的设置,实现了操作者通过操作定位杆在第一卡槽内滑进、滑出,以使通过定位杆对转动板进行定位及解除定位,使得试剂盒本体放置试剂瓶的过程更加的便捷。得试剂盒本体放置试剂瓶的过程更加的便捷。得试剂盒本体放置试剂瓶的过程更加的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重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


[0001]本技术属于试剂盒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重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0002]双重荧光定量检测的方法,荧光定量PCR体系的建立,先对每种致病菌做单体系的定性反应,在此基础上对双重荧光定量PCR反应的引物浓度,探针溶度和Tm进行优化,建立最佳反应体系。灵敏性测试,分别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DNA标准品按10倍梯度稀释成105~10'copies DNA/jL,依次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上述各定量样品进行检测,建立标准曲线,做3个重复的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其最大稀释度,特异性测试,根据GenBank中金葡菌及铜绿菌基因的序列信息,利用BLAST比对,设计高度特异的引物和探针。选取与目标菌株DNA同源性较高的19株标准菌株以及4株环境分离株进行特异性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分别称取10g样品,按照“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5)”制成1:10供试液,取相当于1g或者1mL供试品的供试液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的胰酪大豆陈液体培养基中,混匀。35℃培养24小时,取增菌液按Promega公司基因组DNA提取试剂操作,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DNA作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药典规定控制菌检查方法按“2.4”中方法制备供试液,其余步骤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的规定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查。上述控制菌检查中的可疑菌落,分离纯化并用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而上述在制备的过程中需要从试剂盒内取出荧光检测液,随后采用上述步骤进行双重荧光定量检测。
[0003]公开号为CN214777555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方便试剂瓶取出的试剂盒,包括:盒体、盒盖及多个升降装置,盒体内固装有固定块,固定块上部设有两排试剂瓶容纳腔,试剂瓶容纳腔的下方固装有套管,试剂瓶容纳腔底部设有让位孔,套管内设有竖直导槽,每个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手柄、操作杆及升降螺杆,操作杆穿过盒体及套管,手柄固装于操作杆外端部,操作杆上套装有第一锥齿轮,升降螺杆位于套管内,且底部安装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升降螺杆上部套装有螺母套,螺母套的两端滑动的卡装于竖直导槽上,螺母套的顶部固设有顶块。本技术提供的装置既防止试剂瓶晃动,又方便试剂瓶试剂瓶取出,且运行稳定可靠,防止试剂外溢。
[0004]但是,上述对比文件在使用时具备以下弊端:
[0005]现有试剂盒在使用时一般需要把盖子掀开,在取出试剂瓶时很容易造成其外侧壁碰到试剂盒上,进而很容易造成试剂瓶破坏的问题。
[0006]综上,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重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重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9]一种双重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盒本体,所述试剂盒本体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槽道,所述第一槽道的内部弹性且滑动配合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开设有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相连通的第二卡槽;
[0010]两个转动板,两个所述转动板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板转动配合,所述转动板的一侧弹性且滑动配合有定位杆。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槽道的内部装设有两个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一端滑动配合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装设在所述滑动板的一侧,所述滑动板与所述第一槽道之间装设有两个第一弹簧。
[0012]可选的,所述转动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第二槽道,所述定位杆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二槽道内,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装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二槽道侧壁之间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滑动板的两侧均装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转动板的两侧均装设有第二固定杆,相邻所述第二固定杆和所述第一固定杆之间转动配合有转动块。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下所述的所有优点:
[0014]转动板的设置,方便了把试剂瓶放置在试剂盒本体的内部,定位杆的设置,实现了操作者通过操作定位杆在第一卡槽内滑进、滑出,以使通过定位杆对转动板进行定位及解除定位,使得试剂盒本体放置试剂瓶的过程更加的便捷。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16]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
[0017]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卡槽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3]1、试剂盒本体;2、第一槽道;3、固定筒;4、滑动杆;5、第一弹簧;6、滑动板;7、第一卡槽;8、第二卡槽;9、转动板;10、凹槽;11、第一固定杆;12、第二固定杆;13、转动块;14、第二槽道;15、定位杆;16、连接块;17、第二弹簧。
[0024]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请参阅图1

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双重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包括试剂盒本体1,试剂盒本体1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槽道2,第一槽道2的内部弹性且滑动配合有滑动
板6,滑动板6上开设有第一卡槽7、与第一卡槽7相连通的第二卡槽8;
[0027]两个转动板9,两个转动板9分别与两个滑动板6转动配合,转动板9的一侧弹性且滑动配合有定位杆15。
[0028]当需要对试剂瓶进行放置时,首先把试剂瓶放置在试剂盒本体1的内部,首先把转动板9从第一槽道2内拉出,然后滑动定位杆15,定位杆15的一端从第二卡槽8内滑出,然后再转动转动板9,转动板9与滑动板6之间的夹角呈90度,然后松开定位杆15,定位杆15的一端在弹性的作用下滑入第一卡槽7内,进而转动板9贴合在试剂盒本体1的开口处,进而完成试剂瓶的放置。
[0029]转动板9的设置,方便了把试剂瓶放置在试剂盒本体1的内部,定位杆15的设置,实现了操作者通过操作定位杆15在第一卡槽7内滑进、滑出,以使通过定位杆15对转动板9进行定位及解除定位,使得试剂盒本体1放置试剂瓶的过程更加的便捷。
[0030]本实施例的第一槽道2的内部装设有两个固定筒3,固定筒3的一端滑动配合有滑动杆4,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试剂盒本体(1),所述试剂盒本体(1)的两侧开设有第一槽道(2),所述第一槽道(2)的内部弹性且滑动配合有滑动板(6),所述滑动板(6)上开设有第一卡槽(7)、与所述第一卡槽(7)相连通的第二卡槽(8);两个转动板(9),两个所述转动板(9)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动板(6)转动配合,所述转动板(9)的一侧弹性且滑动配合有定位杆(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道(2)的内部装设有两个固定筒(3),所述固定筒(3)的一端滑动配合有滑动杆(4),所述滑动杆(4)的一端装设在所述滑动板(6)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宋玉莹王丽平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国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