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碳化硅功率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化硅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与常用的硅(Si)相比时,碳化硅(SiC)为功率半导体器件提供了许多吸引人的特性。示例性地,SiC的击穿电场强度和热导率高得多,这些允许功率器件远超对应的Si功率器件,并使得能够达到原本无法企及的效率水平。4H
‑
SiC是功率电子设备(诸如,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优选多型体,这是由于4H
‑
SiC生长
的进步以及其具有吸引力的电子性质所致,诸如比其他可用的晶片级多型体(例如,6H
‑
SiC或3C
‑
SiC)大的带隙。尽管那些4H
‑
SiC功率MOSFET已经商业上可购得,但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尤其是关于反向沟道迁移率,以便进一步降低导通电阻R
on
。
[0003]大多数市售的基于碳化硅(SiC)的功率场效应晶体管是以平面设计来实施的,其中在晶片的表面上形成沟道,诸如在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VDMOS)中。然而,这些器件中的电流密度难以增大,因为n沟道VDMOS中的p型注入形成寄生结场效应晶体管(JFET)的栅极,这些栅极往往减小电流的宽度。
[0004]由于没有寄生JFET,沟槽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使得能够实现低导通电阻R
on
。附加地,对于SiC,沟槽型MOSFET架构准许通过关于不同晶面设计沟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碳化硅功率器件(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包括:第一导电型衬底(20;25),所述第一导电型衬底具有第一主侧部(21)以及与所述第一主侧部(21)相对的第二主侧部(22);多个碳化硅层堆叠(30;230;330;430;530;630;730;830),所述多个碳化硅层堆叠布置在所述衬底(20;25)的所述第一主侧部(21)上,其中每个碳化硅层堆叠(30;230;330;430;530;630;730;830)包括在远离所述第一主侧部(21)的方向堆叠在所述第一主侧部(21)上的以下各层:所述衬底(20;25)上的第一导电型漏极层(35;235;335;435;735)、所述漏极层(35;235;335;435;735)上的第二导电型沟道层(37;237;337;437;537;637)、以及所述沟道层(37;237;337;437;537;637)上的第一导电型源极层(36;236;336;436;836),所述第二导电型不同于所述第一导电型;连续的第一绝缘层(40;240;340;440;540;640),包括:多个第一绝缘层部分(42;242;342;442;542;642),所述多个第一绝缘层部分分别直接在所述多个碳化硅层堆叠(30;230;330;430;530;630;730;830)中的对应一个的横向表面上延伸,使得所述多个第一绝缘层部分(42;242;342;442;542;642)横向地覆盖并且横向地包围每个碳化硅层堆叠(30;230;330;430;530;630;730;830)的至少所述漏极层(35;235;335;435;735)和所述沟道层(37;237;337;437;537;637;737);以及第二绝缘层部分(43;243;343;443),所述第二绝缘层部分在所述第一主侧部(21)上在所述多个第一绝缘层部分(42;242;342;442;542;642)之间延伸;以及栅电极层(45),所述栅电极层直接在所述第一绝缘层(40;240;340;440;540;640)上延伸,使得所述栅电极层(45)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部分(42;242;342;442;542;642)与所述多个碳化硅层堆叠(30;230;330;430;530;630;730;830)中的每一个电分离,其中,所述多个碳化硅层堆叠(30;230;330;430;530;630;730;830)中的每一个具有从所述第一主侧部(21)突出的柱状物的形状,使得每个沟道层(37;237;337;437;537;637;737)的每个点横向地夹在所述栅电极层(45)的两个相对部分之间,其中所述栅电极层(45)的所述两个相对部分沿着延伸穿过所述沟道层(37;237;337;437;537;637;737)的所述点的直线具有小于2μm的距离(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功率器件(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其中所述沟道层(37;237;337;437;537;637;737)包括3C
‑
SiC,并且所述漏极层(35;235;335;435;735)包括4H
‑
SiC或6H
‑
SiC。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化硅功率器件(700),其中所述衬底(20;25)具有高于10
17
cm
‑3或高于5
·
10
17
cm
‑3的掺杂浓度,并且其中每个碳化硅层堆叠(730)的所述漏极层(735)与所述衬底(20;25)直接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碳化硅功率器件(100;200;300;400;700;800),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部分(42;242;342;442)是管状的,从而分别横向地包围所述多个碳化硅层堆叠(30;230;330;430;730;830)中的对应一个以形成多个竖直全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单元(5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化硅功率器件(100;200;300;400;700;800),其中每个碳化硅层堆叠(30;230;330;430;730;830)的所述沟道层(37;237;337;437;737)在平行于所述第一主侧部(21)的任一水平方向具有最大水平宽度(w),所述最大水平宽度(w)低于2μm或
低于1μm。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碳化硅功率器件(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40;240;340;440;540;640)是氧化硅层或氮化硅层。7.一种用于制造碳化硅功率器件(100;200;300;400;500;600;700;80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导电型衬底(20;25);在所述衬底(20;25)的第一主侧部(21)上形成牺牲层(60);将所述牺牲层(60)结构化以形成多个牺牲结构(65),所述多个牺牲结构从所述第一主侧部(21)突出并具有柱状物或鳍状物的形状,其中每个牺牲结构(65)包括与所述衬底(20;25)相邻的第一端(65A)以及与所述第一端(65A)相对的第二端(65B);在所述多个牺牲结构(65)上和所述第一主侧部(21)上形成连续绝缘材料层(70);其后,去除绝缘材料层(70)在每个牺牲结构(65)的所述第二端(65B)上的一部分以暴露每个牺牲结构(65)的所述第二端(65B),同时剩余绝缘材料层(70
’
)覆盖每个牺牲结构(65)的横向表面,其中所述剩余绝缘材料层(70
’
)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所述碳化硅功率器件(100;200;300;400;500;600;700;800)中的第一绝缘层(40;240;340;440;540;640);其后,通过选择性蚀刻去除每个牺牲结构(65)以在所述剩余绝缘材料层(70
技术研发人员:L,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能源瑞士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