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国江专利>正文

具备风冷背带的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53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具备风冷背带的背包技术领域,包括背包本体和背带,背带和背包本体相连,背带内部有空心结构,形成容纳腔,在容纳腔内设有一个风冷组件,背带贴向人体一侧为网状结构,形成透风网,风冷组件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进气口及出风口,出风口朝向透风网,用于给肩部通风散热,进气口设置在出风口的相对面上,在背带上和进气口相对应位置设有进风口,用于空气的进入。通过在背带内部设置一个容纳腔,进而将风冷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通过风冷装置产生气流,气流通过背包上贴向人体一侧的透风网,使气流向人体的肩部及腋下流动,从而起到蒸发汗渍和降温的作用。因为气流吹向人体,当吹向人体时,气流受阻,进而向两侧流动,扩大了降温的部位。扩大了降温的部位。扩大了降温的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备风冷背带的背包


[0001]本技术涉及背包
,特别涉及具备风冷背带的背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有各种的制冷背包,如现有的公开文件CN211380001U,CN111528608A和CN107951163A,都是对背包内包装的物品降温,或者是给背部降温,但是结构都较复杂,且都未有发现能给肩部散热的装置,但是在夏天。因为背带的存在,肩部及腋下容易因为高温出现大量的汗渍,因为没有良好的通风方案,不能解决上述背带产生的问题,从而导致不适。
[0003]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产品以解决上述问题,在背带上设置风冷装置,从而产生气流,进而给肩部和腋下进行制冷,减少出汗问题,提高使用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具备风冷背带的背包,通过简单的产品结构,从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所产生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0006]一种具备风冷背带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和背带,背带和背包本体相连,其特征在于:背带内部有空心结构,形成容纳腔,在容纳腔)内设有一个风冷组件,背带贴向人体一侧为网状结构,形成透风网,风冷组件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进气口及出风口,出风口朝向透风网,用于给肩部通风散热,进气口设置在出风口的相对面上,在背带上和进气口相对应位置设有进风口,用于空气的进入。通过在背带内部设置一个容纳腔,进而将风冷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通过风冷装置产生气流,气流通过背包上贴向人体一侧的透风网,使气流向人体的肩部及腋下流动,从而起到蒸发汗渍和降温的作用。同时因为气流时向人体的方向,当吹向人体,气流受阻,进而向两侧流动,从而实现了向胸部及腋下吹风的效果,扩大了降温的部位和风冷效果。
[0007]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风冷组件包括前盖、后盖及设置在前、后盖内部的风扇,进气口为孔状结构,设置在前盖的下端,出风口也为孔状结构,设置在后盖上,前后盖内部形成的空腔,形成两个腔室,一个为风腔,用于空气的流动,一个为置物腔,用于放置风扇。通过独立的风冷组件设计方案,将风扇设置在盖体内部,既实现了风冷驱动的效果,又实现了便于拆卸的目的,冬季可以将风冷组件取出,减低背包的重量,夏季时可装入风冷组件,实现风冷降温的效果。在风冷组件的壳体的内部分别设置两个腔室,一个用于置物,一个风腔用于给气流导向。此结构简单可靠,一个盖体实现了整体的功能方案。
[0008]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在风腔内靠近后盖的一侧设有不少于1个导风板,用于改变风扇吸入的气流方向及进行气流流量的分配。通过导风板的设计,实现了对气流导向的目的的同时,进行气流的分配,从而实现均匀出风,体表感受更佳。
[0009]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导风板为鱼鳍状结构,倾斜设置在风腔内部,
将风腔分隔为上风腔和下风腔,导风板的底端和后盖的内侧底面相接触,同时将出风口分为两个部分,导风板的顶端和前盖留有缝隙,形成通风道。通过鱼鳍状的导风板的设计,达到了最佳的导风效果,因为其倾斜的弧度使风扇产生的气流在该位置实现了回旋,从而快速的在出风口处均匀的喷出。达到了最佳的喷出效果。同时形成了两个风腔,进而更佳均匀的将气流进行分配,从而避免出风口处靠近风扇一侧的气流更大的缺陷。
[0010]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透风网为双层的网状结构。为了使气流从背带处更加良好的透风效果,对透风网进行双层设计,这种设计的优点是,在气流从透风网流出的时候,因为透风网的双层设计,使气流能通过双层之间的缝隙进行外流,同时因为增加了透风网的厚度,从而背带和人体之间的接触面不会过于紧密,影响气流的效果。
[0011]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背带设有活动的开合结构,用于打开及闭合容纳腔。为了使风冷装置能便于拆卸,将背带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活动的开合结构,便于从容纳腔内装入或者取出风冷装置。
[0012]上述说明中,一种方案,所述开合结构为魔术贴结构,分别设置在背带前后两个面上。采用魔术贴的技术方案,只要将背带打开即可实现拆装的目的。
[0013]上述说明中,另外一种方案,所述开合结构为拉链结构,分别设置在背带侧边。通过拉链拉开背带,从而实现拆装的目的。
[0014]上述说明中,另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风扇为涡轮风扇,用于顶部进气,侧面出风,其中下风腔的空间小于上风腔的空间。采用涡轮风扇的目的是减小风扇的体积,降低风扇的厚度,提高背包的美观性及实用性。通过将上风腔设计得更大的好处是,因为下风腔更加靠近风扇,为了使背带上部能均匀出风,将上风腔设计得更大,从而实现气流压强均匀分布,使上风腔能接受更多的气流,使上下风腔能均匀出风。
[0015]上述说明中,涡轮风扇设有电源接口,用于和电源相连接,给风扇提供能源。
[0016]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背带内部设置一个容纳腔,进而将风冷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通过风冷装置产生气流,气流通过背包上贴向人体一侧的透风网,使气流向人体的肩部及腋下流动,从而起到蒸发汗渍和降温的作用。同时因为气流时向人体的方向,当吹向人体,气流受阻,进而向两侧流动,从而实现了向胸部及腋下吹风的效果,扩大了降温的部位和风冷效果。通过独立的风冷装置使使用及拆装更加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立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风冷组件立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风冷组件立体结构仰视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风冷组件分解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后盖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图3B

B剖视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2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图1A

A剖视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3剖视示意图;
[0027]图中,1为背包本体,101为充电装置,102为导线,2为背带,201为容纳腔,202为透风网,203为走线道,204为进风口,3为风冷组件,301为进气口,302为出风口,303为前盖,304为后盖,3041为置物腔,3042为风腔,3043为上风腔,3044为下风腔,305为导风板,306为通风道,307为风扇,3071为电源接口,308为拉链,309为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0030]实施例一:(参考图1)一种具备风冷背带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背带2和风冷组件3,背带2与背包本体1连接,背带2内设有一处容纳腔201,该容纳腔201设置在背带2与人体胸部接触的位置,风冷组件3放置在容纳腔201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备风冷背带的背包,包括背包本体(1)和背带(2),背带(2)和背包本体(1)相连,其特征在于:背带(2)内部有空心结构,形成容纳腔(201),在容纳腔(201)内设有一个风冷组件(3),背带(2)贴向人体一侧为网状结构,形成透风网(202),风冷组件(3)的相对面上分别设有进气口(301)及出风口(302),出风口(302)朝向透风网(202),用于给肩部通风散热,进气口(301)设置在出风口(302)的相对面上,在背带(2)上和进气口(301)相对应位置设有进风口(204),用于空气的进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风冷背带的背包,其特征在于:风冷组件(3)包括前盖(303)、后盖(304)及设置在前盖(303)、后盖(304)内部的风扇(307),进气口(301)为孔状结构,设置在前盖(303)上,出风口(302)也为孔状结构,设置在后盖(304)上,前盖(303)、后盖(304)盖合后内部形成的空腔,分为置物腔(3041)和风腔(3042),风腔(3042)用于空气的流动,置物腔(3041)用于放置风扇(30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风冷背带的背包,其特征在于:在风腔(3042)内在后盖(304)上设有不少于1个导风板(305),用于改变风扇(307)吸入的气流方向及进行气流流量的分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风冷背带的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305)为鱼鳍状结构,倾斜设置在风腔(3042)内部,将风腔(3042)分隔为上风腔(3043)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国江
申请(专利权)人:宋国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