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650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固定装置和两个耳孔,所述壳体包括额叶区、顶叶区、枕叶区和颞叶区,所述壳体表面设有横竖经纬线,所述横竖经纬线之间标记有若干个经颅磁刺激靶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合了脑解剖结构和脑功能区域的脑网络图谱信息,融合了个体化脑结构影像和光学神经导航系统定位,最终以简易的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形式呈现,具有定位客观精准、操作方便快捷、患者配合度高、体验感好、临床适用性广的优势,有助于提高TMS总体疗效。有助于提高TMS总体疗效。有助于提高TMS总体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
,具体地,涉及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与电磁转换原理,利用刺激发生器内高压电容产生高压电流作用于刺激线圈,产生时变磁场无衰减地穿透颅骨,刺激大脑皮层以及外周神经,改变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从而引发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磁刺激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无痛无创的神经调控方法,目前已应用在多种神经精神类疾病中,如抑郁症、强迫症、脑梗死后遗症等。
[0003]在临床实践中,rTMS疗效在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精准便捷的靶点定位方法及辅助工具,导致经颅磁靶点定位的盲目性及随意性。此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因头部移动导致靶点脱位,以上原因均极大影响TMS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因此,亟需对现有经颅磁定位方法及定位辅助工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提高了经颅磁治疗靶点定位的准确性和临床操作的便捷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固定装置和两个耳孔,所述壳体包括额叶区、顶叶区、枕叶区和颞叶区,所述壳体表面设有横竖经纬线,所述横竖经纬线之间标记有若干个经颅磁刺激靶点。
[0007]进一步地,上述额叶区、顶叶区、枕叶区和颞叶区根据BrainnetomeAtlas分区模板划分为情绪相关回路、认知相关回路和运动相关回路对应的42个精细脑区。
[0008]进一步地,上述壳体为半球状,所述壳体材料为弹性材料。
[0009]进一步地,上述壳体上还根据10

20脑电导联系统的电极布局设置有若干个无电极的定位靶点,并保留有64位导联系统中的辅助靶点。
[0010]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整合了脑解剖结构和脑功能区域的脑网络图谱信息,融合了个体化脑结构影像和光学神经导航系统定位,最终以简易的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形式呈现,具有定位客观精准、操作方便快捷、患者配合度高、体验感好、临床适用性广等优势,有助于提高TMS总体疗效。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17]参照图1

3,在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固定装置和两个耳孔,所述壳体包括额叶区、顶叶区、枕叶区和颞叶区,所述壳体表面设有横竖经纬线,所述横竖经纬线之间标记有若干个经颅磁刺激靶点。所述额叶区、顶叶区、枕叶区和颞叶区根据BrainnetomeAtlas分区模板划分为情绪相关回路、认知相关回路和运动相关回路对应的42个精细脑区。所述壳体为半球状,所述壳体材料为弹性材料。所述壳体上还根据10

20脑电导联系统的电极布局设置有若干个无电极的定位靶点,并保留有64位导联系统中的辅助靶点。
[0018]在本实施方式中,经颅磁刺激靶点的确定包括三个核心步骤:个体脑网络组图谱划分;基于神经光学导航系统的靶点精准定位;靶点映射模型的建立和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的制作。本申请在中科院脑网络组图谱的基础上,结合神经光学导航系统,使用患者颅脑核磁共振扫描图像结合患者头皮形状信息重建三维模型,对经颅磁刺激线圈位置进行实时跟踪,实现经颅磁刺激定位;基于脑网络组图谱和神经光学导航将靶点可视化于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的结构和形状的确定依据大脑结构功能分区以及10

20衍生系统布局,根据大脑重要沟回划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包含情绪、认知、运动相关神经环路的42个精细脑区,由于脑网络组图谱采用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团队图谱,分区模板BrainnetomeAtlas将大脑皮层解剖划分为246个精细脑区亚区,脑区亚区间的多模态连接模式比传统的Brodmann图谱精细4

5倍。该图谱突破了传统脑图谱绘制的瓶颈,利用脑解剖和功能连接信息对脑区进行精细划分,定位客观精准。而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设置靶点不仅包含经颅磁传统刺激靶区,还包含情绪、认知、运动相关神经环路的42个精细脑区,基本覆盖经颅磁刺激的可能治疗靶点,临床适用性广。帽实现了临床干预一人一帽。患者在经颅磁治疗前只需测量一次,3D打印生成个体化经颅磁定位帽,在随后20次经颅磁治疗中佩戴使用,避免了每次治疗均需全程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耗时耗力)及患者长时间保持固定坐姿。通过一人一帽的设置确保治疗过程中刺激靶区的一致性,靶点定位准确、操作方便快捷、患者体验感好、配合度高。
[0019]在本实施方式中,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设置为半球形状的外壳体,包括两耳孔和松紧带,耳孔设置在外壳体左右两侧中部边缘处。辅助定位装置采用白色的具有弹性的材质构成,同时根据大脑重要沟回划分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依照10

20脑电导联系统的电极布局设置多个无电极的定位靶点,保留64位导联系统重要参考点Fp1、Fp2、Iz等以及F3、F4、P3、P4等重要辅助靶点位置。在辅助定位装置表面依据10

20衍生系统256导联
的布局设置横竖经纬线,作为靶点定位的精细坐标辅助参考。在精细划分脑区和光学精准导航的基础上,依照与经颅磁治疗相一致的方向,使用指针工具在经颅磁定位帽上确定与刺激靶点对应的位点。通过同一个体颅内皮层靶点与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位点多次匹配比较,减小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位点间距误差,随后收集大量个体化核磁数据进行精准导航,依照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的精细布局分辨率得到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位点的具体坐标信息。然后,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固定装置和两个耳孔,所述壳体包括额叶区、顶叶区、枕叶区和颞叶区,所述壳体表面设有横竖经纬线,所述横竖经纬线之间标记有若干个经颅磁刺激靶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颅磁刺激治疗辅助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额叶区、顶叶区、枕叶区和颞叶区根据Brainnetome Atlas分区模板划分为情绪相关回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毅连重源裴子安兰小勇石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