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650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术后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针对现有的佩戴舒适性差,且不方便更换药物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两个护套和顶带,两个护套上均固定安装有竖板,两个竖板上设置有竖调机构,所述竖调机构包括两个滑套,两个滑套与两个竖板滑动连接,两个滑套上均固定安装有框架,两个框架内均滑动安装有插销,两个插销上均转动安装有拉环,两个插销上均固定安装有簧座,两个簧座上均设置有固定弹簧,两个竖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销孔,多个销孔分别与两个插销相互配合,所述顶带上开设有通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性,适用性高,方便更换药物,方便后续的检查治疗,使用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术后护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耳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听觉是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耳是听觉和位觉(平衡觉)的外周感觉器官。耳由外耳、中耳构成的传音器和内耳感音、平衡器所组成。外耳露于体表,中耳和内耳埋藏在颞骨岩部内,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传导器官,内耳有感受声音和位觉的感受器,是听、位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声波通过外耳道、鼓膜和听小骨传到内耳,使内耳的感音器官(柯蒂氏器官)发生兴奋,将声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听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鼓膜的振动再引起三块听小骨的同样频率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以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听骨链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淋巴的振动,刺激内耳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兴奋后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中的耳蜗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位听神经由内耳中的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组成,耳朵在进行手术后一般需要进行术后消炎固定,加上耳朵的位置比较特殊,目前都是采用捆绑式的固定,授权公告号为CN209984441U公开了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包括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护理固定盘、调节片,在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上设有连接头箍、调节片安装槽、调节片、护理固定盘、手持接头、调节旋钮、调节片滑槽、卫生垫、卫生垫安装槽、连接滑槽、调节片安装槽、滑轨、齿、连接头、旋盖、调节齿轮,但是此装置仅能横向调节宽度,而竖向高度无法调节,这使得患者佩戴舒适性差,且不方便更换药物,不利于耳朵的恢复,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佩戴舒适性差,且不方便更换药物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护套和顶带,两个护套上均固定安装有竖板,两个竖板上设置有竖调机构,所述竖调机构包括两个滑套,两个滑套与两个竖板滑动连接,两个滑套上均固定安装有框架,两个框架内均滑动安装有插销,两个插销上均转动安装有拉环,两个插销上均固定安装有簧座,两个簧座上均设置有固定弹簧,两个竖板上均开设有多个销孔,多个销孔分别与两个插销相互配合,所述顶带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设置有横调机构,所述横调机构包括转柄,转柄上固定安装有外方管,顶带上开设有卡槽,外方管与卡槽卡接,外方管内滑动安装有内方杆,内方杆上固定安装有齿轮,齿轮上啮合有两个齿条,通槽内滑动安装有两个调节带,两个齿条与两个调节带固定连接,两个护套内均设置有套盖,两个套盖上均开设有四个滑槽,八个滑槽内设置有两个卡固机构,所述卡固机构包
括旋钮,旋钮上固定安装有轴杆,轴杆上固定安装有绳轮,绳轮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拉绳,四个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卡销,四个拉绳的一端与四个卡销固定连接,四个拉绳上均套设有卡固弹簧,护套内开设有四个卡孔,四个卡销和四个卡孔相互配合,两个套盖内均设置有敷药机构,所述敷药机构包括药盒,药盒上开设有两个调节槽,药盒上固定安装有四个卡耳,套盖上开设有四个挡槽,四个挡槽上均开设有入耳口,四个挡槽和四个入耳口分别与四个卡耳相互配合,四个挡槽内均安装有限制弹簧,四个限制弹簧上均固定连接有圆销,四个圆销与四个卡耳相互配合,药盒上设置有敷药垫,八个滑槽内均设置有滑轨,八个滑轨与八个卡销滑动连接,两个竖板上均设置有竖轨,两个竖轨与两个滑套滑动连接,八个挡槽内均设置有横轨,八个横轨与八个圆销滑动连接,所述通槽内设置有槽轨,两个调节带均与槽轨滑动连接,两个套盖上均设置有轴承,两个轴承的内圈与两个轴杆固定连接,所述外方管内设置有矩形槽,矩形槽的四侧内壁与内方杆的四侧滑动连接,齿条和齿轮都有一定的弧度,且相互之间可以稳定啮合,器顶带和调节带均采用有一定硬度的材质制作,且顶带上套设有软垫。
[000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的有益效果:竖调机构和横调机构的配合设置能够调整固定装置的宽度和高度,能够提高佩戴的舒适性,且能够对不同人群使用,适用性高,卡固机构的设置能够将套盖稳定卡在护套上,方便上药固定,且方便后续对患者耳部的检查诊治,敷药机构的设置方便更换药物,且能够为患者耳部敷药,便于患者恢复。
[0006]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性,适用性高,方便更换药物,方便后续的检查治疗,使用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的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的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的顶带的俯剖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的右剖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的左剖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的套盖的侧剖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的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护套;2、竖板;3、滑套;4、框架;5、拉环;6、插销;7、簧座;8、固定弹簧;9、销孔;10、顶带;11、通槽;12、转柄;13、外方管;14、卡槽;15、内方杆;16、齿轮;17、齿条;18、调节带;19、套盖;20、滑槽;21、旋钮;22、轴杆;23、绳轮;24、拉绳;25、卡销;26、卡固弹簧;27、卡孔;28、药盒;29、调节槽;30、卡耳;31、挡槽;32、入耳口;33、限制弹簧;34、圆销;35、敷药垫;36、母扣;37、子扣;38、护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0010]参照图1

图6,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护套1和顶带10,两个护套1上均固定安装有竖板2,两个竖板2上设置有竖调机构,竖调机构的设置能够调节竖向高度,能够提高患者舒适性,竖调机构包括两个滑套3,两个滑套3与两个竖板2滑动连接,两个滑套3上均固定安装有框架4,两个框架4内均滑动安装有插销6,两个插销6上均转动安装有拉环5,两个插销6上均固定安装有簧座7,两个簧座7上均设置有固定弹簧8,两个竖板2上均开设有多个销孔9,多个销孔9分别与两个插销6相互配合,顶带10上开设有通槽11,通槽11内设置有横调机构,横调机构的设置能够调节宽度,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性,且方便不同患者使用,适用性高,两个护套1内均设置有套盖19,两个套盖19上均开设有四个滑槽20,八个滑槽20内设置有两个卡固机构,两个套盖19内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包括两个护套(1)和顶带(10),其特征在于,两个护套(1)上均固定安装有竖板(2),两个竖板(2)上设置有竖调机构,所述竖调机构包括两个滑套(3),两个滑套(3)与两个竖板(2)滑动连接,两个滑套(3)上均固定安装有框架(4),两个框架(4)内均滑动安装有插销(6),两个插销(6)上均转动安装有拉环(5),两个插销(6)上均固定安装有簧座(7),两个簧座(7)上均设置有固定弹簧(8),两个竖板(2)上均开设有多个销孔(9),多个销孔(9)分别与两个插销(6)相互配合,所述顶带(10)上开设有通槽(11),所述通槽(11)内设置有横调机构,两个护套(1)内均设置有套盖(19),两个套盖(19)上均开设有四个滑槽(20),八个滑槽(20)内设置有两个卡固机构,两个套盖(19)内均设置有敷药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调机构包括转柄(12),转柄(12)上固定安装有外方管(13),顶带(10)上开设有卡槽(14),外方管(13)与卡槽(14)卡接,外方管(13)内滑动安装有内方杆(15),内方杆(15)上固定安装有齿轮(16),齿轮(16)上啮合有两个齿条(17),通槽(11)内滑动安装有两个调节带(18),两个齿条(17)与两个调节带(18)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科术后护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机构包括旋钮(21),旋钮(21)上固定安装有轴杆(22),轴杆(22)上固定安装有绳轮(23),绳轮(23)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拉绳(24),四个滑槽(20)内均滑动安装有卡销(25),四个拉绳(24)的一端与四个卡销(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颖杜丽华林牡丹付玲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