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罩及头戴式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648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耳罩及头戴式耳机,该耳罩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的相对两侧面上的耳垫和壳体,壳体包括内壳体以及盖设于内壳体上的外壳体,内壳体与基板之间围合成第一隔声腔,外壳体与基板之间围合成第二隔声腔,第一隔声腔与第二隔声腔之间相互隔离且第二隔声腔罩设在第一隔声腔上,耳罩还包括拾音器,拾音器设置在第一隔声腔内且安装于内壳体的后腔以及耳道入口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壳体设置成内壳体以及外壳体,利用内壳体和外壳体分别与基板围合成相互隔离的第一隔声腔和第二隔声腔,形成独立的双腔设计,使得两个隔声腔内无刚性结构件连接,消除声桥现象,进而有效的阻断噪声物理传导路径,提高物理隔声的效果,提升降噪效果。噪效果。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罩及头戴式耳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扬声器
,特别涉及一种耳罩及头戴式耳机。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技术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及移动通信产品的不断普及,耳机作为这些产品不可缺少的一种配件,也随之得到了广泛使用。随着人们对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耳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有稳定的通信质量以外,还要求耳机具有较佳的音质。
[0003]其中,头戴式耳机是市场上耳机当中常见的一种,头戴式耳机一般包括耳机头带、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耳机头带的两端的两个耳罩,头戴式耳机的音质跟耳罩息息相关。
[0004]现有的头戴式耳机,其降噪效果主要通过耳罩的壳体内单独的声腔以及利用耳罩的耳垫与人体的贴合来达到物理隔声的效果,以及利用设置在该声腔内用于拾取外界噪声的前馈麦克风来获取外部噪声强度,并根据外部噪声强度进行主动降噪。然而在强噪声环境下,现有的头戴式耳机的耳罩所产生的物理隔声的效果较差,导致拾音器所获取的外部噪声强度较高,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效果,存在击穿的风险,导致主动降噪设计失效,从而影响耳机的低频特性和声学相位特性,进而影响头戴式耳机的音质以及耳机的降噪防护性能,进而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耳罩及头戴式耳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耳罩,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面上的耳垫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以及盖设于所述内壳体上的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基板之间围合成第一隔声腔,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基板之间围合成第二隔声腔,所述第一隔声腔与所述第二隔声腔之间相互隔离且所述第二隔声腔罩设在所述第一隔声腔上,所述耳罩还包括拾音器,所述拾音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声腔内且安装于所述内壳体的后腔以及耳道入口处,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二基板和元件罩,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壳体设置,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围合成第一前腔,所述元件罩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围合成第二前腔,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隔声腔和所述第一前腔的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前腔和所述第二前腔的第二出音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凸起设有环形凸台,当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壳体扣合时,所述环形凸台抵靠所述内壳体的环形边缘,以使所述第一隔声腔与所述第二隔声腔之间相互隔离。
[0008]进一步的,在所述元件罩上设有气压平衡孔,所述气压平衡孔与所述第二前腔相连通,在所述气压平衡孔上覆盖有透气阻尼膜。
[0009]进一步的,在所述元件罩内设有感音元件以及与所述感音元件电性连接的音频处
理电路和降噪电路元件,所述感音元件通过所述元件罩上的通孔与外部相连通,所述感音元件用于感应外部音频数据,以使所述降噪电路元件根据所述外部音频数据的噪声的大小进行降噪处理,所述音频处理电路用于对降噪处理后的外部音频数据进行音频处理。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定位槽以及倒扣安装于所述定位槽上的扬声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围合所述定位槽,所述扬声器的边缘与所述环形凸缘胶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音孔和所述第二出音孔上均设有交错分布的若干辐条以及阻尼网。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声腔与所述第二隔声腔之间抽真空处理或填充有消音材料或注入有惰性气体。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头戴式耳机,包括耳机头带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耳机头带的两端的两个耳罩,所述耳罩为上述的耳罩。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壳体设置成内壳体以及外壳体,利用内壳体和外壳体分别与基板围合成相互隔离的第一隔声腔和第二隔声腔,形成独立的双腔设计,并将第二隔声腔罩设在第一隔声腔上,两个隔声腔内无刚性结构件连接,消除声桥现象,进而有效的阻断噪声物理传导路径,大大的提高物理隔声的效果,提升降噪效果,通过物理隔声进行初步隔声,到达前馈麦克风的噪声声压级衰减,可对前馈麦克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耳罩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基板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基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元件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的头戴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1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0]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耳罩100,包括基板10、设置在基板10的相对两侧面上的耳垫20和壳体30以及设置在壳体30内并固定在基板10上的扬声器,其中:耳垫20为环形结构,且沿着所述基板10的边缘环绕设置,佩戴时,耳垫20罩在耳朵上,耳垫20与人体有很好的贴合性,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同时耳垫20一般由柔性材质制成,具有较高的佩戴舒适性。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能够在基板10朝向耳朵的一侧镶嵌阻尼网40,以能够起到调节音质以及阻挡异物的作用。
[0021]所述壳体30包括内壳体31以及盖设于所述内壳体31上的外壳体32,所述内壳体31与所述基板10之间围合成第一隔声腔1a,所述外壳体32与所述基板10之间围合成第二隔声腔1b,所述第一隔声腔1a与所述第二隔声腔1b之间相互隔离、且所述第二隔声腔1b罩设在所述第一隔声腔1a上。
[0022]可以理解的,内壳体31和外壳体32分别与基板10围合成相互隔离的第一隔声腔1a和第二隔声腔1b,形成独立的双腔结构,并且第二隔声腔1b罩设在第一隔声腔1a上,两个隔声腔内无刚性结构件连接,消除声桥现象,进而有效的阻断噪声物理传导路径,大大的提高物理隔声的效果,提升降噪效果。
[0023]进一步的,所述耳罩100还包括拾音器,所述拾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罩,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面上的耳垫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壳体以及盖设于所述内壳体上的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基板之间围合成第一隔声腔,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基板之间围合成第二隔声腔,所述第一隔声腔与所述第二隔声腔之间相互隔离且所述第二隔声腔罩设在所述第一隔声腔上,所述耳罩还包括拾音器,所述拾音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声腔内且安装于所述内壳体的后腔以及耳道入口处,所述基板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相对两侧面上的第二基板和元件罩,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壳体设置,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围合成第一前腔,所述元件罩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围合成第二前腔,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隔声腔和所述第一前腔的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前腔和所述第二前腔的第二出音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凸起设有环形凸台,当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壳体扣合时,所述环形凸台抵靠所述内壳体的环形边缘,以使所述第一隔声腔与所述第二隔声腔之间相互隔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元件罩上设有气压平衡孔,所述气压平衡孔与所述第二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昱田张俊平冯永霞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红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