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艇固壳气动堵漏器及堵漏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堵漏器,具体涉及一种潜艇用气动堵漏器,属于船舶堵漏
技术介绍
[0002]潜艇固壳(即潜艇内壳)发生破损后,能否在短时间内成功的进行堵漏包扎,决定了潜艇是否能够持续进行战斗。因此,先进的堵漏包扎技术与器材是制约潜艇能否成功抗沉并保持生命力战斗力的关键因素。
[0003]现阶段,世界各国潜艇固壳堵漏指标均在水下20m以内,潜艇大深度(如深度超过100米)固壳堵漏器材的配备尚处于空白阶段。目前潜艇配备的堵漏器材主要有金属伸缩支柱、肋骨撑架等传统老旧器材,只能满足低压力、规则小破口的堵漏;且在实际堵漏作业中,由于潜艇舱室堵漏空间受限,上述器材基本上难以完成固壳堵漏。
[0004]现有的潜艇固壳堵漏方法可以分为舱内堵漏方法和舷外堵漏方法两种;其中,舷外堵漏只能适用于潜艇水面状态航行,潜艇水下航行中只能采用舱内堵漏法。舱内堵漏方法包括支柱支撑堵漏法、螺丝杆或撑架堵漏法以及水泥堵漏法。
[0005](1)木塞、堵漏箱、堵漏垫等配合支柱堵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艇固壳气动堵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支撑密封装置和充气控制单元;所述本体支撑密封装置包括:中心管、气囊、支撑单元和调整单元;所述中心管一端的外部套装有气囊,另一端与调整单元相连;气源通过供气管路向气囊充气;所述支撑单元安装在调整单元上,用于与潜艇舱室内部的设施连接,实现自支撑;所述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支撑单元的位置;所述充气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气囊的充放气,将气囊内外压差稳定在设定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艇固壳气动堵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柔性索、挂钩和支撑架套;所述支撑架套安装在调整单元上,能够在调整单元的作用下沿中心管的轴线移动;所述柔性索的一端安装在支撑架套上,另一端系有挂钩;沿所述支撑架套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有多根柔性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艇固壳气动堵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索自带张紧器。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潜艇固壳气动堵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包括:手柄、螺母和丝杆;所述丝杆与中心管同轴对接,所述螺母同轴套装在丝杆外部,并通过内螺纹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架套通过轴承支撑在螺母外圆周;所述螺母上安装有手柄,通过转动手柄能够带动螺母转动,进而使螺母在丝杆上沿其轴向移动,带动支撑架套沿丝杆轴向移动。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潜艇固壳气动堵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控制单元包括:自动空气减压器、电磁阀、压差控制器、压力传感器A和压力传感器B;所述压力传感器A用于实时监测当前位置舷外水压,并发送给所述压差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B用于实时监测气囊内气压,并发送给所述压差控制器;在所述供气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电磁阀和自动空气减压器;所述压差控制器依据接收到的压力传感器A检测的舷外水压和压力传感器B检测的气囊内气压,控制供气管路上所述电磁阀的通断电:当所述气囊内的气压小于舷外水压时,控制电磁阀打开;当气囊内的气压超过舷外水压设定值时,控制电磁阀关闭,停止供气;所述自动空气减压器用于将气源输送来的气体调至所需的压力值并进行稳压。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潜艇固壳气动堵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控制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上的安全阀,当气囊内气压与舷外水压的差值超过安全阀的工作压力时,所述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波,冯彤晖,吴猛猛,明岳,赵冬冬,柴辉,余冬晓,黄琪,张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