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风景专利>正文

Ommaya囊穿刺引流外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603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1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固定稳固,改造方便,保证头皮针穿刺方向的Ommaya囊穿刺引流外固定装置,包括可以粘粘在患者头皮上的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具有倾斜角度与头皮针穿入的角度相匹配且用于固定头皮针针柄和引流管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装置本体底面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底角。角。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Ommaya囊穿刺引流外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Ommaya囊穿刺引流外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Ommaya囊的定向置入:是高精准、高浓度、可持续高效的神经因子输送到病灶部位,促使神经因子长期高效的修复和唤醒脑受损的脑神经细胞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打破常规颈动脉广泛用药难以穿透血脑屏障的弊端。
[0003]适应症
[0004](1)脑血管后遗症:对广泛性脑组织损伤,脑血管后遗症病人效果显著;
[0005](2)脑萎缩:适用于各种脑萎缩、多系统萎缩等退化性脑病;
[0006](3)脑性瘫痪:适用于各类型脑瘫患者;
[0007](4)帕金森氏病。
[0008]除了定时穿刺操作外,经常出现的脑积水需要行持续外引流术,而头皮针无法很好地固定导致针头脱落外露是临床上尚未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
[0009]中国专利CN212213845U公开了一种Ommaya囊引流头皮针固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该装置由底座、固定盖、固定器和铰链组成;所述固定器设置于底座的上方,固定盖与固定器通过铰链连接。
[0010]现有固定装置的缺点:
[0011]1改造较大,取材不便;
[0012]2储液囊的穿刺要求小角度,细针穿刺才能更好地保护储液囊。

技术实现思路

[0013]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固定稳固,改造方便,保证头皮针穿刺方向的Ommaya囊穿刺引流外固定装置。/>[0014]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解决方案为:Ommaya囊穿刺引流外固定装置,包括可以粘粘在患者头皮上的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具有倾斜角度与头皮针穿入的角度相匹配且用于固定头皮针针柄和引流管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装置本体底面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底角。
[0015]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一底角的角度为20
°‑
40
°

[0016]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装置本体上与第一斜面相对的面设置为用于固定引流管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装置本体的底面形成第二底角。
[0017]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第二底角角度为40

50
°

[0018]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装置本体从外端面向内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的截面的形状与头皮针的针柄、引流管相匹配,装置本体上形成可供头皮针、引流管进出容纳槽的上开口,上开口的开度小于头皮针和引流管的外径,所述装置本体为弹性材质制成。
[0019]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装置本体为具有弹性的硅胶材质制成。
[0020]进一步改进的是:头皮针6的针柄上固定有手柄,手柄可嵌入开口中。
[0021]进一步改进的是:装置本体通过宜拉胶带粘贴于患者的头皮上,宜拉胶带粘贴在第一斜面位于手柄远离头皮针针头的一侧,宜拉胶带可以与手柄远离头皮针针头的侧面相抵顶。
[0022]进一步改进的是:装置本体设置有顶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分别临接在顶面两侧。
[0023]进一步改进的是:第一斜面长度大于2CM。
[0024]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装置本体的与头皮针角度相匹配的斜面,对头皮针起到很好的固定,证穿刺的方向不损伤储液囊,其次不会因为头部的摆动造成头皮针的反复移位,导致引流失败。
[0025]2、装置本体位于第二底角的斜面固定引流管则进一步加强了装置本体的稳固性。
[0026]3、通过容纳槽卡住头皮针和引流管拆装方便,是的医护人员学习成本低,上手容易。
[0027]4、使用宜拉胶带粘贴于头皮上,较一般3M贴等效果更好。
[0028]5、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且对现有的引流相关的头皮针、引流管、储液囊等无需进行较大改动。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装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31]图3是图2中A

A的容纳槽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4是引流管卡入容纳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4]参考图1

4,本技术实施例所揭示的是Ommaya囊穿刺引流外固定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可以粘粘在头皮上,并且将头皮针6固定在装置本体1上,从而实现对头皮针6和引流管7的固定。
[0035]参考图1,装置本体1的侧视图为梯形,装置本体1具有顶面12,装置本体1的一个底角第一底角2为30
°
,第一底角2相对应的斜面为第一斜面11,装置本体1的另一个底角第二底角3为45
°
,第二底角3对应的斜面为第二斜面13。储液囊8设置在装置本体1靠近第一底角2的一侧,头皮针6穿入储液囊8后,头皮针6的尾端和引流管7固定于第一斜面11,头皮针6顺延着覆盖在装置本体1的顶面后,头皮针6再顺延固定到第二斜面13。作用于第一底角2的角度为30
°
的锐角,与头皮针6穿入储液囊8的角度相匹配,不会造成引流管7的弯折,使得引流更加顺畅。
[0036]头皮针6前端会没入头皮及储液囊8内,故固定头皮针6尾端保证穿刺的方向不损伤储液囊8,其次不会因为头部的摆动造成引流管7的反复移位,导致引流失败。
[0037]第二斜面13固定引流管7则进一步加强了头皮针6和7的稳固性。
[0038]装置本体1的目的起到保证穿刺方向,头皮针6和引流管7牢靠固定于头皮。
[0039]装置本体1通过宜拉胶带10固定到患者的头皮上。宜拉胶带10可以直接从市场上采购,其具体技术参数是公开的,因此在此不进行赘述。
[0040]具体的,参考图2

4,装置本体1故定头皮针6和引流管7的方式为,在装置本体1的第一斜面11、顶面12、第二斜面13向内开设有容纳槽4,容纳槽4的截面的形状与头皮针6、引流管7相匹配的圆形,装置本体1上形成可供头皮针6、引流管7进出容纳槽4的上开口5,在无受力情况下,上开口5的开度小于头皮针6和引流管7的外径,从而保证头皮针6和引流管7卡入到容纳槽4内后,不会在非人为操作的情况下,脱离出容纳槽4。
[0041]如图3所示,头皮针6的针柄上固定有方便医护人员手持头皮针6进行穿刺的手柄9,当头皮针6的针柄嵌入4中,手柄9嵌入开口5中,以便固定头皮针6的针柄,防止头皮针6向两侧晃动和转动。
[0042]用宜拉胶带10(本实施例优选3M品牌)的中部粘在装置本体1的第一斜面11上,宜拉胶带10粘贴在位于手柄9远离头皮针6针头的一侧,可以与手柄9远离头皮针6针头的侧面相抵顶,从而实现对头皮针6的限位,使得头皮针6的后移受限。
[0043]宜拉胶带10的两侧粘贴在患者的头皮上,从而将装置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Ommaya囊穿刺引流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以粘粘在患者头皮上的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具有倾斜角度与头皮针穿入的角度相匹配且用于固定头皮针针柄和引流管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装置本体底面形成的夹角为第一底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mmaya囊穿刺引流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角的角度为20
°‑
4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mmaya囊穿刺引流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上与第一斜面相对的面设置为用于固定引流管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装置本体的底面形成第二底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Ommaya囊穿刺引流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角角度为40

5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mmaya囊穿刺引流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从外端面向内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风景
申请(专利权)人:蔡风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