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882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包括支架框、石墨烯面板、加强板和盖板,支架框设有支撑部,支撑部的顶面形成第一支撑面,支架框的外侧形成插接部;石墨烯面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区内,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石墨烯面板的边沿下表面接触并实现支撑;加强板贴合安装在所述石墨烯面板的上表面;盖板装在所述安装区内,盖板的边沿向形成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的底面与加强板的顶面接触并实现压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具有保温、隔音作用,采用组装式模块结构,生产难度低,装配方便,使用体验好。验好。验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吊顶,特别涉及一种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集成吊顶一般由龙骨支架和设置在该龙骨支架上的吊顶面板组成,其普遍使用在厨房及洗手间中,为了适配集成吊顶行业的多功能化发展,通常会给这些集成吊顶模块赋予一定的实用功能,例如在浴室吊顶中添加浴霸、热风机等加热器,但是传统的集成吊顶采用单一的金属板结构,洗手间(浴室)的热量会通过该吊顶散掉,无保温效果,热量损耗大,功耗严重,使用体验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保温效果且安装方便、快捷的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
[0005]【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其包括:
[0007]支架框1,作为支撑和安装载体,所述支架框1为矩形,所述支架框内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顶面形成第一支撑面,所述支架框1的外侧边沿向上折弯并形成用于与三角龙骨连接的插接部11,所述插接部11的内壁设有第一卡接部13,所述插接部11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安装区;
[0008]石墨烯面板21,安装在所述安装区内,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石墨烯面板21的边沿下表面接触并实现支撑;
[0009]加强板22,贴合安装在所述石墨烯面板21的上表面;
[0010]盖板3,安装在所述安装区内,所述盖板3的边沿向外折弯并形成能容所述第一卡接部卡紧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底面与所述加强板22的顶面接触并实现压紧。
[0011]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22的顶面贴合安装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弹性板23,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底面与所述弹性板23接触。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框1的内侧边沿向上折弯并形成第一连接部122,所述第一连接部122的端部反向折弯并形成第二连接部123,所述第二连接部123的端部向上折弯并形成第三连接部124,所述第三连接部124的端部反向折弯并形成所述支撑部125,所述支撑部125的端部向上折弯并形成第一限位部126。
[0013]进一步的,所述盖板3包括盖板本体,所述盖板本体上成型有下端敞口的腔体,所述盖板本体的敞口端边沿径向向外折弯并形成第一支承部31,所述第一支承部31的底面形成压紧面,所述第一支承部31的边沿向上折弯并形成用于与安装区的内壁接触的第二限位部32,所述第二限位部32的端部向内折弯并形成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承部31且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3接触的第二支承部33,所述第二支承部33与所述第一支承部31之间设有间隙。
[0014]进一步的,所述间隙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3mm。
[0015]进一步的,所述腔体内填充有隔音棉24。
[0016]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11上设有U形的孔体并形成卡紧片,所述卡紧片向内折弯5
°‑
15
°
并形成所述第一卡接部13。
[0017]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由PVC制成。
[0018]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所述弹性板和所述石墨烯板的厚度依次减小。
[0019]【3】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设置石墨烯面板,能反射热辐射,起到保温的效果,同时其厚度小,安装空间小;设置加强板,能对石墨烯面板进行加强保护,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并延长使用寿命;设置弹性板,对盖体与加强板之间的间隙进行补偿,实现软接触,避免刚性接触,提高整体结构紧凑性,避免由于间隙而产生撞击噪声;设置隔音棉,起到隔音作用,使用体验好,同时具有防火功能;对支架框结构进行设计,结构强度高,刚性好,且具有一定的立体感,美观性好;本技术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具有保温、隔音作用,采用组装式模块结构,生产难度低,装配方便,使用体验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的另一角度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的剖视图;
[0026]图6为图5中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实施例。
[0028]参阅图1

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包括支架框1、石墨烯面板21、加强板22和盖板3。
[0029]支架框1为矩形框,其作为支撑和安装载体,在支架框内设有支撑部,该支撑部的顶面形成第一支撑面,支架框1的外侧边沿向上折弯并形成插接部11,该插接部11为片状,用于插入吊顶支架上的三角龙骨内,进而实现与三角龙骨的连接,在插接部11的内壁设有第一卡接部13,本实施例中,在插接部11上设有U形的孔体,并形成卡紧片,该卡紧片向内折弯5
°‑
15
°
,进而形成第一卡接部13,该插接部11与支撑部之间形成安装区;具体的,支架框1的内侧边沿向上折弯90度,并形成第一连接部122,该第一连接部122的宽度为1mm

5mm,第一连接部122的上端边沿反向向内折弯90度,并形成第二连接部123,该第二连接部的宽度为2mm

5mm,第二连接部123的边沿端部向上折弯90度,并形成第三连接部124,该第三连接部124的宽度为2mm

5mm,上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能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刚性,抗弯强度高,刚性好,拆装时不易变形,同时,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立体感,美观度高;第三连接部124的边沿端部反向向外折弯90度,并形成支撑部125,相邻两个棱边上的第三连接部之间不相连,因此,该支撑部具有一定的弹性,支撑部的顶面形成第一支撑面,各
个支撑部上的第一支撑面位于同一平面内,用于支撑面板及加强板等;支撑部125的端部向上折弯90度,形成第一限位部126,第一限位部的高度小于各板体的厚度和,用于对各板体进行安装限位,避免水平滑移。
[0030]本实施例中,在支架框1的底面121上沿轮廓方向设置有压痕121a,该压痕121a为向内凹的条形的凹槽,整体通过冲压成型,其能提高支架框1的结构强度,同时提高立体感和美感。
[0031]石墨烯面板21安装在安装区内,该石墨烯面板21为矩形,该石墨烯面板包括基板及设置在基板下底面的石墨烯层,或者整个石墨烯面板均由石墨烯制成,第一支撑面与该石墨烯面板21的边沿下表面接触,实现对石墨烯面板的贴合支撑,该石墨烯面板能反射下方的热辐射,起到保温的效果。
[0032]加强板22贴合安装在石墨烯面板21的上表面,其用于对石墨烯面板进行保护,本实施例中,该加强板由PVC制成,该加强板可以和石墨烯面板相互复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框,作为支撑和安装载体,所述支架框为矩形,所述支架框内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顶面形成第一支撑面,所述支架框的外侧边沿向上折弯并形成用于与三角龙骨连接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内壁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形成安装区;石墨烯面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区内,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石墨烯面板的边沿下表面接触并实现支撑;加强板,贴合安装在所述石墨烯面板的上表面;盖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区内,所述盖板的边沿向外折弯并形成能容所述第一卡接部卡紧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底面与所述加强板的顶面接触并实现压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顶面贴合安装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弹性板,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底面与所述弹性板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烯吊顶模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框的内侧边沿向上折弯并形成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反向折弯并形成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向上折弯并形成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端部反向折弯并形成所述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端部向上折弯并形成第一限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伟洪郭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高芯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