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转绝缘支撑及其防转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564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转绝缘支撑及其防转方法,该防转方法是在金属内套的外侧面和中间介质的内侧面沿管长方向上均设置一个相互吻合的第一平台,使得金属内套和中间介质之间紧密贴合的曲面中的一部分以平面紧密贴合,金属内套设置有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为圆缺角在15°至90°之间的圆缺形;在中间介质的外侧面和金属外环的内侧面沿管长方向上均设置一个相互吻合的第二平台,使得中间介质和金属外环之间紧密贴合的曲面中的一部分以平面紧密贴合,中间介质设置有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外圈为圆缺角在15°至60°之间的圆缺形。该防转方法能够防止绝缘支撑的三层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同时方法简单,易加工并且成本低,工作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射频、微波传输技术中使用的精密同轴电缆连接器中的绝缘支撑部件, 特别是。
技术介绍
在射频、微波传输技术中使用的精密同轴电缆连接器中通常包括中心导体、绝缘支撑和外导体等部件,而中心导体通常分为两部分,如中心导体A和中心导体B,通常是在中 心导体A外套上绝缘支撑,再插入中心导体B后旋紧或焊接成一体,然后安装外导体,电 磁波在外导体内腔中进行传输。绝缘支撑由内向外分别为金属内套、中间介质和金属外环 三层部件,通常使用的该绝缘支撑的三层部件均为管状部件,各管状部件的横截面的内圈 和外圈均为完整圆形,该结构使得三层部件之间的紧固性差,常常发生两两部件之间的相 对转动,三层部件之间的相互转动造成的错位会使得电磁波在外导体内腔中传输时电性能 指标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对中间介质造成磨损,降低其使用寿命,也容易发生危险,故存 在安全隐患。也有用注塑工艺制作绝缘支撑的,使用介质模具将液体介质注入到金属内套 和金属外环中并在外界一定的条件下塑化流动和冷却成固体,虽然该注塑工艺制作的绝缘 支撑的三层部件之间的紧固性会好些,但是该注塑工艺的工艺成本高,对温度、成型周期 等工艺流程要求比较复杂,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绝缘支撑的防转方法,该方法能 够有效的防止绝缘支撑的三层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降低对中间介质的磨损,同时方法简 单,易加工并且成本低,工作可靠,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防转方法制作的防转绝缘支撑。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绝缘支撑的防转方法,所述绝缘支撑包括金属内套、中间介质和金属外环,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内套的外侧面和中间介质的内侧面沿管长方向上均设置一个相互吻合的第--平台,使得金属内套和中间介质之间紧密贴合的曲面中的一部分以平面紧密贴合,金属内套设置有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为圆缺角在15°至90°之间的圆缺形;在中间介质的外侧面和金属外环的内侧面沿管长方向上均设置一个相互吻合的第二平台,使得中间介质和金属外环之间紧密贴合的曲面中的一部分以平面紧密贴合,中间介质设置有第二圆缺角在15°至60°之间的圆缺形。金属内套设置有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5(T至60° 之间。中间介质设置有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30°至40° 之间。设置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均与自身管的中心轴线平行。 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沿横向纵向均贯通。一种防转绝缘支撑,包括从内向外套接的金属内套、中间介质和金属外环,其特征在 于,所述金属内套的外侧面沿其管长方向具有切削的内套第一平台,金属内套具有内套第 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为圆缺角在15°至90°之间的圆缺形;所述中间介质的内侧 面沿其管长方向具有突出的与内套第一平台紧密帖合的中间介质第一平台,中间介质具有 中间介质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内圈为圆缺形,其外侧面沿其管长方向具有切削的中 间介质第二平台,中间介质具有中间介质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为圆缺角在15° 至60°之间的圆缺形;金属外环的内侧面沿其管长方向具有突出的与中间介质第二平台紧 密帖合的外环第二平台,金属外环具有外环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内圈为圆缺形。所述金属内套具有内套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50° 至60°之间。所述中间介质具有中间介质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 30°至40°之间。所述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均与自身管的中心轴线平行,并沿横向纵向均贯通。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绝缘支撑的防转方法,通过在金属内套的外侧面和中间介质的内侧面沿 管长方向上均设置一个相互吻合的第一平台,以及在中间介质的外侧面和金属外环的内侧 面沿管长方向上均设置一个相互吻合的第二平台,使得金属内套的外侧面和中间介质的内 侧面之间以及中间介质的外侧面和金属外环的内侧面之间紧密贴合的曲面中的一部分具有 紧密贴合的平面,紧密贴合的曲面和平面替换现有技术中全是曲面的贴合,三层部件之间 的非曲面贴合相当于增大了整体表面接触的粗糙度,故三层部件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旋转, 紧固性好,能够实现两两部件之间的过盈配合,金属内套设置有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 的外圈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15°至9(T之间,当该圆缺角大于90。时,金属内套和中 间介质之间的贴合表面的整体粗糙度过大会影响在腔体内传输的电磁波的电性能指标,当 该圆缺角小于15°时会由于表面粗糙度不够而影响金属内套和中间介质之间的紧固性从而4导致两者之间的相对旋转,圆缺角在15"至90°的范围,能够增强金属内套和中间介质之 间的紧固性,电磁波在外导体内腔中传输波的电传输性能较好,并且对其电性能指标影响 不大;同理中间介质设置有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圏形成的圆缺形的圆缺角在15° 至60°之间。该防转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三层管状部件由于内侧面和外侧面的横截面均 为完整圆形,造成的三层部件之间的紧固性差,径向旋转使得电磁波在外导体内腔中的电 性能指标受到影响的问题,具有低驻波、低损耗的特点,而且能够满足较高频率下使用时 各方面性能的稳定性,还能够防止三层部件之间因转动产生的相互摩擦,将对中间介质的 磨损降到最低,延长其使用寿命,该防转方法简单,成本低,解决了使用注塑工艺造成的 成本高、工艺流程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转绝缘支撑,金属内套的外侧面和中间介质的内侧面沿管长方向分别 具有切削的内套第一平台和突出的中间介质第一平台,该中间介质第一平台与内套第一平 台紧密贴合,金属内套和中间介质能够完全紧密贴合;中间介质的外侧面和金属外环的内 侧面沿管长方向分别具有切削的中间介质第二平台和突出的外环第二平台,该外环第二平 台与中间介质第二平台紧密贴合,中间介质和金属外环能够完全紧密贴合,金属内套具有 内套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和中间介质具有中间介质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 外圈均为具有特定范围圆缺角的圆缺形,该防转绝缘支撑结构增大了三层部件整体表面接触的粗糙度,使得三层部件之间不会发生相对旋转,增强了三层部件之间的紧固性,能够 在传输时的电性能指标受到影响微小的前提下满足对两两部件间紧固性的要求,该防转绝 缘支撑结构更加简单,易加工,并且成本低,使用频率高,工作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防转绝缘支撑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3a为金属内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b为金属内套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a为中间介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b为中间介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a为金属外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b为金属外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防转绝缘支撑的装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绝缘支撑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各标号列示如下-l一金属内套;2—中间介质;3 —金属外环;41一内套第一平台;42—中间介质第一平台;51—中间介质第二平台;52 —外环第二平台;6—中心导体A; 7 —防转绝缘支撑;8 —中心导体B。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绝缘支撑包括金属内套、中间介质和金属外环,本专利技术绝缘支撑的防转方法优选实施 例为在金属内套的外侧面和中间介质的内侧面沿管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绝缘支撑的防转方法,所述绝缘支撑包括金属内套、中间介质和金属外环,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内套的外侧面和中间介质的内侧面沿管长方向上均设置一个相互吻合的第一平台,使得金属内套和中间介质之间紧密贴合的曲面中的一部分以平面紧密贴合,金属内套设置有第一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的外圈为圆缺角在15°至90°之间的圆缺形;在中间介质的外侧面和金属外环的内侧面沿管长方向上均设置一个相互吻合的第二平台,使得中间介质和金属外环之间紧密贴合的曲面中的一部分以平面紧密贴合,中间介质设置有第二平台的部分的横截面外圈为圆缺角在15°至60°之间的圆缺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雷格讯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