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文祥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地面铁路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5550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地面铁路桥,由铁路桥体和高铁路路基二部分组成,所述城市地面铁路桥建造在城市公路与高铁路路基相交的地方,包括与火车站两侧高铁路路基相交的地方,公路地平面是平直地通过铁路桥体机动车通道。该铁路桥体无地道、坑道,不会出现地道中积水几米深,以致公路交通堵塞、中断,因此,地面铁路桥改善了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城市地面铁路桥无现在通用地道铁路桥和公路立交桥数百米长的上坡道公路段和下坡道公路段,又保持了城市街道的平直性和天然延续性。大、中城市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免建许多地道铁路桥和公路立交铁路桥,城市地面铁路桥法确实很好解决了城市公路通过铁路的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铁路、公路交通建设
,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城市内公路通过新建铁路的城市地面铁路桥。用于旧铁路线路系统时,必须先改造好旧铁路线的铁路路 基高度,当铁路路基高度达到6米高后方可适用。
技术介绍
公路和铁路线相交时,公路通过铁路的最早办法是把公路路基修建得和铁路路基 一样高,人和机动车要等火车通过后再过。社会在发展,机动车在不断增加,火车运行车次 和速度也在增加,上述公路、铁路路基等高的办法已不适应社会,特别是不适应大城市的发 展要求。现在仅在一些人烟稀少和偏僻的高原、山地等地方继续使用。现在公路和铁路线相交时,大都采用两种通过方法,其一是地道铁路桥法,这是公 路从铁路线地底下开隧道通过的方法。另一种是公路立交桥法,它是公路从铁路线上方横 跨而过的方法。地道铁路桥法存在很多缺陷下大雨时,雨水大量流入隧道内,积水达几米 深,长时间排不出去,造成交通长时间堵塞、中断。也可见排水工程量大。公路立交桥法虽 不存在地道铁路桥积水的缺陷,但需要建造许多混凝土桥墩,钢筋水泥用量大,造价也高, 这也是不足之处。上述两种方法还存在一个共同缺点就是地道铁路桥和公路立交桥都需 要数百米长的上坡道公路段和下坡道公路段,既浪费土地,又破坏了城市街道的平直性和 天然延续性,破坏了街道的紧凑性和整体美感。最近,有用高架铁路桥解决公路通过铁路的方案。高架铁路桥是类似郑州黄河铁 路桥、武汉长江铁路桥一类的桥体,其工程量庞大、造价过高,投资费用大。最令人担心的是 若设计不好,易发生坍塌,国内外均有相关案例的消息报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城市公路通过铁路的一种城市地面铁路桥,它无地道, 不存在地道中积水、堵塞、中断公路交通的情况,改善了交通通行能力,使交通便捷;它也不 存在百多米长的上、下坡道公路段,使城市紧凑美观。桥体构造简单、工程量小、造价低、安 全性高。在城市公路与铁路路基相交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建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地面铁路桥,由铁路桥体和 高铁路路基二部分组成,所述城市地面铁路桥建造在城市公路与高铁路路基相交的地方, 包括与火车站两侧高铁路路基相交的地方,铁路桥体机动车通道底部的地平面和公路地平 面在同一平面上,即公路地平面是平直地通过铁路桥体机动车通道。所述高铁路路基是指城市内该铁路线段的整个高铁路路基,它是泥土路基,高铁 路路基的轨道高度为6米。所述铁路桥体是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建造的一个整体,铁路桥体机动车通道高度 是4. 5米,铁路桥体人行通道上顶部高度和铁路桥体机动车通道上顶部高度相同。在高铁路路基地底下铺有一层石头、水泥混凝土层,在高铁路路基地底下两侧面用水泥、大石块垒好,直至常年汛期浸水高度以上,中间填充水不能软化、溶化的硬石头、卵 石、河沙子。在高铁路路基常年浸水高度以上部分用建地铁和火车站地下商场的出土夯实建造,高铁路路基的上部和两侧坡面为多层防雨水冲洗、漏水、渗水、潮湿的防护层,并用大石 头、砖块垒好,覆盖高铁路路基两侧坡面进行防护。所述高铁路路基截面设计为梯形,其轨道道床用花岗石小碎石堆积而成。本技术由铁路桥体和高铁路路基二部分组成,该铁路线的整个高铁路路基比 通常使用的铁路线路基要建的高得多,铁路轨道至地面的建筑高度为6米。这样,在城市公 路与高铁路路基相交的任何地方,包括与火车站两侧高铁路路基相交的地方都可以建城市 地面铁路桥。城市地面铁路桥是铁路上跨公路、公路横穿铁路路基底面而通过铁路线路的。铁路桥体是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建造的一个整体,坚固性很好。所述铁路桥体包括 中部两个反方向行驶的机动车通道和位于铁路桥体两侧的人行通道。机动车通道和人行通 道的高度均为4. 5米,保证各种机动车辆通行。铁路桥体机动车通道地平面和公路地平面 在同一平面上,这就保证了公路通过铁路桥体机动车通道时以平直方式通过,并延伸出去。 即无地道铁路桥和公路立交桥数百米长的上坡道公路段和下坡道公路段。所述高铁路路基截面设计为梯形,是为了防止高铁路路基泥土滑动、崩塌、滑坡。 高铁路路基底部泥土潮湿、渗水、浸水都会改变泥土的硬性强度和承受能力,严重时会出现 泥土泡浆、滑坡、路基坍塌等事故危害。本技术挖掉了高铁路路基底部的一些泥土,填 充水不能软化、溶化的水泥混凝土层、水泥硬石头、卵石、河沙子等,直至常年汛期浸水高度 以上。高铁路路基常年浸水高度以上部分用泥土夯实建筑。在高铁路路基的上部及两侧坡 面铺设多层防雨水、渗水、漏水、潮湿的防护层,如三合土层、水泥混凝土层、热浙青胶浆灌 注层等,在雨水防护层上面铺设花岗石小碎石层,以防止雨水冲刷路基防护层。再用这种 小碎石堆积成道床,在道床上铺设轨枕,在轨枕四周填充小碎石,以固定轨枕,在轨枕上安 装轨道钢轨后,就可以进行火车试车行驶。火车轨道的高度是通过轨枕高度调节的,轨枕高 度又是通过轨枕下道床的小碎石高低变化来调节的。道床上小碎石还有缓冲冲击抗震的作 用,它还能把轨枕上火车巨大压力均勻分布到路基表面,提高路基的承受能力。因此,小碎 石在铁路轨道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本技术铁路桥体无地道、坑道,不会出现地道中积水几米深,以致公路交通堵 塞、中断,因此,地面铁路桥改善了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城市地面铁路桥无数百米长的上 坡道公路段和下坡道公路段,既节省土地,又保持了城市街道的平直性和天然延续性,复原 了城市街道的紧凑性和整体美感,有利于城市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本技术要比地道铁 路桥、公路立交桥和高架铁路桥更节省建筑材料,工程投资费用少,造价低。如果广泛推广 应用到全国铁路、公路巨额投资建设项目中去,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城市地面铁路桥,其包括高铁路路基1和铁路桥体2 二部分。 地面铁路桥建造在城市公路与高铁路路基1相交的任何地方,包括与火车站两侧高铁路路 基1相交的地方。铁路桥体2沿高铁路路基1宽度方向建造,即铁路桥体2横穿高铁路路 基1底部。高铁路路基1和铁路桥体2 二者的底平面与公路地平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这保 证了公路平直地通过机动车通道。铁路桥体2是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建造的一个整体,具有 很好的坚固性。铁路桥体2包括中部的两个机动车通道10和位于铁路桥体两侧的人行通 道9,二者的高度均为4. 5米,足以保证各种机动车辆通行。铁路桥体人行通道上顶部高度 和铁路桥体机动车通道上顶部高度相同。两个机动车通道10按行驶方向不同分开设置。本技术的高铁路路基1比通常使用的铁路线的路基要建造得更高的多,其铁 路轨道高度为6米。这保证了城市公路与新铁路线相交时都能建地面铁路桥。高铁路路基 1的截面设计为梯形,有利于防止高铁路路基1侧边坡面表土滑动、崩塌。高铁路路基1地 底下泥土潮湿、渗水、浸水,会改变泥土的硬性强度和承受能力,情况严重时,会出现泥土泡 浆、滑坡、坍塌等事故危害。防止高铁路路基1地底下泥土渗水、浸水、泡浆非常重要。最有 效的办法是挖掉高铁路路基1地底下的一些泥土,铺一层石头、混凝土,在高铁路路基1两 侧面用水泥、大石块垒好,直至常年汛期浸水高度以上,中间填充水不能软化、溶化的硬石 头、卵石、河沙子、细沙子等,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地面铁路桥,由铁路桥体和高铁路路基二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铁路桥体机动车通道底部的地平面和公路地平面在同一平面上,即公路地平面是平直地通过铁路桥体机动车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彭文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