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释放稳定的丙戊酸钠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5460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释放稳定的丙戊酸钠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丙戊酸钠缓释片包含丙戊酸钠缓释微丸和压片辅料,丙戊酸钠缓释微丸结构包括含药丸芯、缓释层和保护层,通过将丙戊酸钠、丙戊酸、稀释剂和粘合剂先湿法制粒,经挤出滚圆机制备含药丸芯,再将含药丸芯通过流化床依次进行缓释层包衣和保护层包衣,制得丙戊酸钠缓释微丸,进一步将丙戊酸钠缓释微丸和压片辅料混合后压片得到丙戊酸钠缓释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丙戊酸钠缓释片具有稳定的释放速率,掰片前后释放差异小于5%,克服了现有丙戊酸钠骨架缓释片掰片后释放加快,导致血药浓度波动和个体吸收差异的问题,从而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释放稳定的丙戊酸钠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释放稳定的丙戊酸钠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突发性大脑机能失调的慢性疾病,其特征为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高频率放电并向周围扩散。根据放电神经元所在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发作类型分为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是最常见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癫痫患者超过900万例,已经成为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作为慢性疾病,它影响所有年龄人群,不但对患者躯体造成伤害,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
[0003]丙戊酸及其相关的盐属于一线抗癫痫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均以丙戊酸的形式发挥作用,拥有广泛的抗痫谱。目前上市的有丙戊酸钠普通制剂和缓释制剂,其中缓释制剂可以让药物在体内按适当的速度缓慢释放,避免了频繁给药,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0004]已上市原研产品丙戊酸钠缓片(Ⅰ)(商品名:)作为抗癫痫的一线用药,服用时可整片吞服也可以根据临床需对半掰开服用。但是该产品采用骨架缓释技术生产,药片掰开后存在释放加快的现象,从而导致整片和半片的释放存在差异,进而可能导致体内血药浓度波动,不利于临床治疗。
[0005]目前已公开丙戊酸钠缓释片如专利CN113616607A、CN113304117A均采用骨架缓释技术制备片剂;专利CN114306259A公开了一种丙戊酸钠双层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其缓释层也是采用骨架缓释材料羟丙甲纤维素制备,同样存在掰片释放加快的风险;其他缓释技术如微球和微丸,现公开的制备技术工艺复杂,工艺路线长,产业化生产难度很大,而且无制成缓释片剂的报道。如专利CN1232391A公布了一种用于口服给药的含丙戊酸缓释微球,其采用的制备工艺非常复杂,生产过程中辅料需要高温熔融,再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喷雾制粒,不仅对生产条件要求高,而且设备成本高;专利CN108992396A公布了一种丙戊酸钠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需要分别制备水相和油相,再将水相油相混合连续搅拌12h、低温0~1℃静置12h,再在15~18℃连续搅拌12h,然后再通过低温喷雾干燥制备,工艺繁琐且效率较低,并且工艺过程对温度控制要求高,制备条件苛刻;专利CN104352445A公开了一种双丙戊酸钠缓释微丸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时将液体粘合剂和药物细粉通过各自管道喷入,再层积在空白丸芯上,该制备方法容易导致药物细粉在制丸过程中离析,引起含量不均匀,且物料损失大。
[0006]从公开的现有丙戊酸钠的缓释技术看,存在释放不稳定或工艺设备复杂,质量可控性差等技术缺陷。因此提供一种掰片后释放稳定,且制备工艺简单,易于产业化的丙戊酸钠缓释片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释放稳定的丙戊酸钠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丙戊酸钠缓释片掰片前后释放无差异,质量稳定,且制备工艺简单,能显著降低生产和检测成本,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丙戊酸钠缓释微丸,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结构包括含药丸芯、缓释层和保护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的含药丸芯组成包括丙戊酸钠、丙戊酸、稀释剂和粘合剂。
[0010]进一步地,按质量分数计,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的含药丸芯组成包括丙戊酸钠30~50%、丙戊酸10~25%、稀释剂10%~30%、粘合剂0.5~5%。
[0011]进一步地,所述稀释剂选自乳糖、蔗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二氧化硅、粉状纤维素、玉米淀粉、预胶化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剂选择聚维酮、共聚维酮、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的一种或多种。
[0013]进一步地,所述缓释层材料选自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枸橼酸三乙酯和聚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材料选自羟丙甲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聚乙二醇、包衣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的缓释层增重为5~15%。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保护层增重为2~6%。
[0017]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丙戊酸钠缓释微丸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为:
[0018]将丙戊酸钠、丙戊酸、稀释剂和粘合剂先湿法制粒,然后通过挤出滚圆机制备含药丸芯,再将含药丸芯通过流化床依次进行缓释层包衣和保护层包衣,制得丙戊酸钠缓释微丸。
[0019]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丙戊酸钠缓释微丸在丙戊酸钠缓释片中的应用。
[0020]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丙戊酸钠缓释片。
[0021]进一步地,所述丙戊酸钠缓释片包含丙戊酸钠缓释微丸和压片辅料。
[0022]进一步地,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和压片辅料的质量比35:65~85:15。
[0023]进一步地,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结构包括含药丸芯、缓释层和保护层。
[0024]进一步地,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的含药丸芯组成包括丙戊酸钠、丙戊酸、稀释剂和粘合剂。
[0025]进一步地,按质量分数计,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的含药丸芯组成包括丙戊酸钠30~50%、丙戊酸10~25%、稀释剂10%~30%、粘合剂0.5~5%。
[0026]进一步地,所述稀释剂选自乳糖、蔗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二氧化硅、粉状纤维素、玉米淀粉、预胶化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7]进一步地,所述粘合剂选择聚维酮、共聚维酮、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的一种或多种。
[0028]进一步地,所述缓释层材料选自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枸橼酸三乙酯和聚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9]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层材料选自羟丙甲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聚乙二醇、包衣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进一步地,所述压片辅料选自微晶纤维素、乳糖、硬脂酸镁、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1]进一步地,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的缓释层增重为5~15%。
[0032]进一步地,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保护层增重为2~6%。
[0033]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丙戊酸钠缓释片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为:
[0034]将丙戊酸钠、丙戊酸、稀释剂和粘合剂先湿法制粒,然后通过挤出滚圆机制备含药丸芯,再将含药丸芯通过流化床依次进行缓释层包衣和保护层包衣,制得丙戊酸钠缓释微丸,再将丙戊酸钠缓释微丸和压片辅料混合后压片得到丙戊酸钠缓释片。
[00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6]1、传统缓释片采用骨架缓释技术制备的丙戊酸钠缓片在掰片前后24h内的释放度存在较大波动,不同时间点的差值在5%~12%之间,相比而言,本专利技术采用丙戊酸钠缓释微丸进行压片,制备得到的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戊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结构包括含药丸芯、缓释层和保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戊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的含药丸芯组成包括丙戊酸钠、丙戊酸、稀释剂和粘合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戊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数计,所述丙戊酸钠缓释微丸的含药丸芯组成包括丙戊酸钠30~50%、丙戊酸10~25%、稀释剂10~30%、粘合剂0.5~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丙戊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剂选自乳糖、蔗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二氧化硅、粉状纤维素、玉米淀粉、预胶化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合剂选择聚维酮、共聚维酮、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戊酸钠缓释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层材料选自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枸橼酸三乙酯和聚丙烯酸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保护层材料选自羟丙甲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树脂、聚乙二醇、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添香林福祥钟鸣陈明珍庄惠云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力卓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