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酰胺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5293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分子材料尼龙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酰胺的制备方法。将包括式Ⅰ化合物的溶液与式Ⅱ化合物混合进行成盐反应后调节pH,然后加入助剂进行加聚反应,得到所述的聚酰胺;所述式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Ⅰ为:式Ⅰ化合物中,x选自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酰胺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尼龙合成
,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酰胺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尼龙(聚酰胺)是当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热塑性工程塑料,在工程塑料应用领域稳步增长,其需求量迄今仍居于五大工程塑料的首位。一般来说,尼龙是一种半结晶热塑性塑料,密度低,热稳定性高。聚酰胺因其优异的耐磨性、良好的摩擦系数以及非常好的温度和冲击性能而成为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技术热塑性塑料之一。此外,尼龙聚酰胺表现出非常好的耐化学性,是一种特别耐油的塑料。这种优异的性能平衡使PA聚合物成为应用中金属替代的理想材料,如汽车零件、工业阀门、铁路系子绝缘子和其他工业用途,其设计要求包括高强度、韧性和减轻重量。
[0003]CN 104211954、CN 105153415等专利通过在成盐过程中加入具有阻燃能力的单体(阻燃剂衍生物),从而使得聚合物具备更优秀的阻燃能力。例如在专利CN 104211954中,将反应型阻燃剂DOPO衍生物与二元酸或二元胺发生共聚反应生成盐,然后生成的盐再与尼龙66盐发生共聚反应,得到无卤阻燃尼龙66聚合物。通过直接改变聚合物单体的方法制备具有特定性能的尼龙聚合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直接嵌入特异性单体会改变原本聚合物的特性,例如在专利CN1266445中,加入特异性单体使得尼龙66熔点降低了20℃左右,得尼龙66失去原本在高温性能方面的优势。但是现有技术大多的制备方法中,颜色不易控制、易发黄,高分子粘度偏高,无法根据下游应用要求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br/>[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酰胺的制备方法,可以调整聚酰胺的粘度和色值差。
[0005]所述的色值差是衡量颜色的指标,色值差越低颜色越好。
[0006]一种聚酰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括式Ⅰ化合物的溶液与式Ⅱ化合物混合进行成盐反应后调节pH,然后加入助剂进行加聚反应,得到所述的聚酰胺;
[0007]所述式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Ⅰ为:
[0008]式Ⅰ化合物中,x选自4

14;
[0009]所述式Ⅱ化合物的结构通式Ⅱ为:
[0010]式Ⅱ化合物中,y选自4

14。
[0011]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0012]1)式Ⅰ化合物中,x选自4~14中的任一整数;
[0013]2)所述溶液的溶剂选自去离子水、乙醇、丁醇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4]3)所述溶液的温度为25

125℃,例如可以为25

35℃,35

45℃,45

55℃,55

65℃,25

35℃,65

75℃,75

85℃,95

105℃,105

115℃,115

125℃.
[0015]4)式Ⅱ化合物中y选自4

14中的任一整数;
[0016]5)所述式Ⅰ化合物与式Ⅱ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8

1.4,例如可以为0.8

0.9,0.9

1.0,1.0

1.1,1.1

1.2,1.2

1.3,1.3

1.4。
[0017]6)所述成盐反应在保护气中进行;
[0018]7)所述聚成盐反应的产物通式为其中,x选自4

14,y选自6

14,x和y均为整数;
[0019]8)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成盐反应后,进行降温;
[0020]9)所述pH调至6

8.6,例如所述pH为6

6.2,6

6.2,6.2

6.4,6.4

6.5,6.5

6.6,6.6

6.8,6.8

7,7

7.2,7.2

7.4,7.4

7.5,7.5

7.6,7.6

7.8,7.8

8,8

8.2,8.2

8.4,8.4

8.5,8.5

8.6。
[0021]10)所述调节pH的物质选自式Ⅰ化合物或式Ⅱ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22]11)所述pH的测量温度为25

30℃;
[0023]12)所述助剂选自磷化合物、受阻酚类化合物和受阻胺类添加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24]13)所述式Ⅰ化合物和式Ⅱ化合物加入总质量与助剂的质量之比为100:0.01

5;
[0025]14)所述成盐反应的时间为10

90min;
[0026]15)所述成盐反应的温度为20

120℃,例如可以为20

30℃,30

40℃,40

50℃,50

60℃,60

70℃,70

80℃,80

90℃,90

100℃,100

110℃,11 0

120℃。
[0027]16)所述聚酰胺的通式为,其中,x选自4

14,y选自6

14,x和y均为整数。
[0028]优选地,包括以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0029]11

1)特征1)中,所述式Ⅰ化合物选自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癸二胺、间苯二甲胺、对二亚甲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21)特征2)中,所述式Ⅰ化合物和式Ⅱ化合物加入总质量与所述溶剂加入的质量之比为1:0.43

1:2.33,例如可以为1:1。
[0031]41)特征4)中,所述式Ⅱ化合物选自丁二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对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2]61)特征6)中,所述保护气选自氮气、氦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33]81)特征8)中,所述降温至20

30℃;
[0034]121)特征12)中,所述磷化合物选自磷酸钠、亚磷酸钠、次磷酸钠、磷酸钙、次磷酸钙、抗氧剂KY

168、亚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5]122)特征12)中,所述受阻酚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酰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包括式Ⅰ化合物的溶液与式Ⅱ化合物混合进行成盐反应后调节pH,然后加入助剂进行加聚反应,得到所述的聚酰胺;所述式Ⅰ化合物的结构通式Ⅰ为:式Ⅰ化合物中,x选自4

14;所述式Ⅱ化合物的结构通式Ⅱ为:式Ⅱ化合物中,y选自4

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1)式Ⅰ化合物中,x选自4

14中的任一整数;2)所述溶液的溶剂选自去离子水、乙醇、丁醇和丁二醇一种或者多种;3)所述溶液的温度为25

125℃4)式Ⅱ化合物中y选自4

14中的任一整数;5)所述式Ⅰ化合物与式Ⅱ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8

1.4;6)所述成盐反应在保护气中进行;7)所述聚成盐反应的产物通式为其中,x选自4

14,y选自6

14,x和y均为整数;8)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成盐反应后,进行降温;9)所述pH调至6

8.6;10)所述调节pH的物质选自式Ⅰ化合物和式Ⅱ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11)所述pH的测量温度为25

30℃;12)所述助剂选自磷化合物、受阻酚类化合物和受阻胺类添加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13)所述式Ⅰ化合物和式Ⅱ化合物加入总质量与助剂的质量之比为100:0.01

5;14)所述成盐反应的时间为10

90min;15)所述成盐反应的温度为20

1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技术特征中的至少一项:11

1)特征1)中,所述式Ⅰ化合物选自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癸二胺、间苯二甲胺和对二亚甲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21)特征2)中,所述式Ⅰ化合物和式Ⅱ化合物加入总质量与所述溶剂加入的质量之比为1:0.43

1:2.33;41)特征4)中,所述式Ⅱ化合物选自丁二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对苯二甲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61)特征6)中,所述保护气选自氮气、氦气和氩气中的一种或者多种;81)特征8)中,所述降温至20

30℃;121)特征12)中,所述磷化合物选自磷酸钠、亚磷酸钠、次磷酸钠、磷酸钙、次磷酸钙、抗氧剂KY

168、亚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122)特征12)中,所述受阻酚类化合物选自抗氧剂1076、抗氧剂300、抗氧剂264、抗氧剂330、抗氧剂1098、抗氧剂CA或抗氧剂1010中的一种或者多种;123)特征12)中,所述受阻胺类添加剂选自抗氧剂DNP、抗氧剂4010和抗氧剂H中的一种或者多种。4.根据权利要求中1

3任一项所述的聚酰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伯爵李东奇宋玉林汪剑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奥能工程塑料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