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及翻抛机双联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499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压密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包括盖体、卡簧、漏油孔和检测传感器,在盖体上设置有轴孔,轴孔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在第二区段内布设有第一油封单元和第二油封单元;第一油封单元与轴肩贴合对应贴合;在第二区段的内壁上开设有卡簧槽,卡簧设置在卡簧槽内,第一油封单元和第二油封单元分别布设在卡簧的两侧;漏油孔开设在与卡簧槽对应的第二区段的侧壁上;检测传感器连接在漏油孔的外端。还公开了一种翻抛机双联齿轮泵。本申请结构设计合理,能够用于不同油品之间的机械密封隔离以及漏油检测报警,防止两种不同的油路之间的相互泄露,及时给出报警信息,从而保护机械装置不受损坏。受损坏。受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及翻抛机双联齿轮泵


[0001]本技术属于液压密封
,具体涉及一种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及翻抛机双联齿轮泵。

技术介绍

[0002]翻抛机原装双联齿轮泵只有一个单向的骨架油封来密封机油,阻止机油往液压油里面窜油,油封上面有一个卡簧槽,放入卡簧能使骨架油封不能轴向移动,从而固定油封使密封更加稳定。
[0003]但是,原有的密封结构存在以下3个问题:
[0004]1.骨架密封长期使用会导致老化,密封老化后会出现漏油,这样会使发动机里面的机油窜入到整个液压油系统当中,从而损坏整个液压系统。
[0005]2.在发生漏油时,不能及时地发现其漏油状态,如果长时间发现不了此现象,会导致整个液压系统瘫痪,液压元件遭到严重损坏。
[0006]3.各项液压元件属于进口原件,总价值高达百万元,并且购买周期较长,一旦损坏会导致整台翻抛机无法工作。
[0007]原装双联齿轮泵中间的单向密封一旦损坏,机油会从双联齿轮泵处窜入的液压油系统当中,从而进入整个液压系统内部。之前发生过在双联齿轮泵处漏油窜油的问题,由于不能及时发现而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也是面临的巨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及翻抛机双联齿轮泵,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用于不同油品之间的机械密封隔离以及漏油检测报警,防止两种不同的油路之间的相互泄露,及时给出报警信息,从而保护机械装置不受损坏。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0]一种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包括:
[0011]盖体,在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孔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之间设置有轴肩,所述第一区段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内径尺寸;
[0012]布设在所述第二区段内的第一油封单元和第二油封单元,所述第一油封单元与所述轴肩贴合对应贴合;
[0013]卡簧,在所述第二区段的内壁上开设有卡簧槽,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卡簧槽内,所述第一油封单元和第二油封单元分别布设在所述卡簧的两侧;
[0014]漏油孔,其开设在与所述卡簧槽对应的第二区段的侧壁上;以及
[0015]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连接在所述漏油孔的外端。
[0016]根据本技术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优选地,所述漏油孔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其中一漏油孔上。
[0017]根据本技术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优选地,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检测传感器连接。
[0018]根据本技术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优选地,所述漏油孔的直径尺寸较所述卡簧槽的宽度大。
[0019]根据本技术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优选地,所述漏油孔的直径尺寸较所述卡簧槽的宽度大1.5mm~3.5mm。
[0020]根据本技术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优选地,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装配孔和工艺槽。
[0021]根据本技术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优选地,所述第一油封单元和第二油封单元均为骨架油封。
[0022]一种翻抛机双联齿轮泵,包括:
[0023]壳体;
[0024]布设在所述壳体内的齿轮组件和泵轴;以及
[0025]设置在所述壳体端部的压盖,所述压盖为如上述的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所述盖体与壳体匹配扣合并固定连接。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0027]本申请可以通过传感器及时有效地检测出油封是否损坏,避免液压系统不受损。本申请实用性强,可靠性高,能在第一时间检测窜油的问题,造价低,制作方便,且无需更改车辆基础机械结构,改装完外观与原车无异,完美的取代了原有的密封压盖,同时,解决了双联齿轮泵油封漏油时检测不到的问题。为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进口设备的维护以及配件的国产化替代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投入成本较低,但是极大的保障了设备的稳定性,改善了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质量。本申请在试运行过程中运行效果良好,没有出现一次故障,同时大大节约了运行和维修成本。另外此技术也可广泛应用于车辆、环保等行业,加强工程车辆液压系统零部件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图2中M

M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传感器与密封压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序号:
[0035]100为盖体、101为第一区段、102为第二区段、103为装配孔、104为工艺槽;
[0036]301为卡簧槽、302为卡簧、303为漏油孔、304为检测传感器、305为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8]参见图1

图5,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包括盖体100、卡簧302、漏油孔303和检测传感器304,在盖体100上设置有轴孔,轴孔包括第一区段101和第二区段102,所述第一区段101和第二区段102之间设置有轴肩,所述第一区段101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区段102的内径尺寸,在第二区段102内布设有第一油封单元和第二油封单元;第一油封单元与所述轴肩贴合对应贴合。
[0039]在所述第二区段102的内壁上开设有卡簧槽301,所述卡簧302设置在所述卡簧槽301内,所述第一油封单元和第二油封单元分别布设在所述卡簧302的两侧,该结构的布置能够使得两个油封单元相对独立,避免在轴向方向上窜动;漏油孔303开设在与所述卡簧槽301对应的第二区段102的侧壁上,所述漏油孔303的直径尺寸较所述卡簧槽301的宽度大,一般情况下漏油孔303的直径尺寸较所述卡簧槽301的宽度大1.5mm~3.5mm,在具体的应用中,卡簧槽的宽度一般为2mm,漏油孔的直径尺寸选用4.2mm左右为宜;本申请的检测传感器304连接在所述漏油孔303的外端,为了方便渗漏的油液能够及时排除,本申请的漏油孔303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检测传感器304设置在其中一漏油孔303上,另一个作为溢流口。为了便于及时发现,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在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孔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之间设置有轴肩,所述第一区段的内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内径尺寸;布设在所述第二区段内的第一油封单元和第二油封单元,所述第一油封单元与所述轴肩贴合对应贴合;卡簧,在所述第二区段的内壁上开设有卡簧槽,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卡簧槽内,所述第一油封单元和第二油封单元分别布设在所述卡簧的两侧;漏油孔,其开设在与所述卡簧槽对应的第二区段的侧壁上;以及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连接在所述漏油孔的外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油孔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其中一漏油孔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窜油并能够漏油检测的密封压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报警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宇陈虹拜孟伟苏方准郝雷刘凯军刘守志张旺秦顺利唐克晨赵良雨徐文辉牛占祥王康孙傲李鑫磊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