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5483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易揭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电晕层、基体层、中间层和热封层:所述中间层包括100份聚乙烯树脂A、5~30份片状填料和0.5~1份加工助剂;所述热封层包括100份聚乙烯树脂B、1~15份聚丁烯树脂和0~1份加工助剂;其中,所述中间层中的聚乙烯树脂A的密度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包装膜材料
,尤其是一种易揭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要求产品质量的同时,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外包装。包装是否美观、便捷、实用等也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指标。相同产品质量时,打开包装的体验感越好,撕开时越丝滑,消费者越青睐,尤其是对于液体、粉体以及膏状等易撒出商品而言。因此此类商家对于商品的外包装越来越重视。
[0003]解决此问题的传统做法是降低材料的剥离力,使外包装可以使用较小的力剥开,如中国专利CN112549712A公开了一种通过多层共吹的方法制备的易揭杯盖膜,该复合膜具有剥离力小、易撕性好、无毛刺等特点。然而该方法制备的包装材料与传统的热封膜相比,降低了材料的剥离力,且材料的初始力仍比较高并具有较大的波动;专利CN112874087A公开了一种具有阻隔性能且易揭开的共挤薄膜,该方法重点研究了材料的阻隔效果以及减少材料的拉丝问题。但是此方法容易密封不严并导致产品变质或包装经受挤压、跌落等状况被破坏。
[0004]此外,对于一些结构复杂不规则的商品而言,在撕开包装时,各个方向的力出现较大差异也易造成消费者不好的体验。有研究(如专利CN108026297A)以双峰聚乙烯为基体,通过双向拉伸制备得到了各向同性的薄膜,但是双峰聚乙烯基体中,较高含量的小分子量聚乙烯会降低薄膜的内聚强度,应用到易揭热封膜中,在剥离过程中容易出现内聚破坏而非界面破坏,剥离效果差。
[0005]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各向剥离力相同的易揭包装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易揭包装膜在不同方向上的剥离力具有较大差异的问题,提供一种各向剥离力相同的易揭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热封层中添加聚丁烯降低膜的剥离力,然后在热封层与基体层中间添加一层含有片状填料的中间层,并对热封层和中间层的基体进行特定搭配,能够制备得到性能优异的易揭膜。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易揭膜的制备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易揭膜在包装领域中的应用。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易揭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电晕层、基体层、中间层和热封层:
[0011]所述中间层包括100份聚乙烯树脂A、5~30份片状填料和0.5~1份加工助剂;
[0012]所述热封层包括100份聚乙烯树脂B、1~15份聚丁烯树脂和0~1份加工助剂;
[0013]其中,所述中间层中的聚乙烯树脂A的密度ρ
A
>热封层中的聚乙烯树脂B的密度ρ
B
,且所述聚乙烯树脂B中包含茂金属聚乙烯。
[0014]本专利技术中,所有用量中的“份”数,均指的是重量份。
[0015]本专利技术的易揭膜中:聚丁烯(PB)的加入可以降低热封层的剥离强度;片状填料可以减小各个方向的剥离力差异,因为片状填料在树脂基体中随机分散,进而导致片层填料的片层结构排列方向随机,在剥离过程中,片层之间会有一定的应力缓冲性能,因此,不同方向随机排列的片层结构可以缓解不同方向上的拉伸应力缓冲,因此,能够减小膜在剥离过程中不同方向上的剥离力的差异。
[0016]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聚烯烃材料是一种结晶型树脂,如直接在热封层中添加上述片状填料,会增加热封基体的结晶度,进而导致热封后的薄膜厚度与热封前相差较大,热封稳定性较差;还会导致不同薄膜处的剥离强度不同,可能会出现密封不均匀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实际中的热封厚度,提高剥离强度的均一性和热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热封层与基体层之间添加一层中间层,并将片状填料加入到中间层中,不仅可以提高薄膜本身的阻隔性能,且可以在提高热封膜各向同性的基础上,使热封时实际参与热封的薄膜厚度更可控更均匀,从而使得其各向剥离力波动更小。
[0017]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人通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通过对热封层和中间层的基体进行特定的选择和搭配,可以进一步调控热封强度:1)本专利技术选择茂金属聚乙烯、密度较低的聚乙烯作为热封层基体,可以达到较好的热封效果,从而保证包装的密封性;2)中间层由于选用了较高密度的聚乙烯,在热封过程中减少或不会熔融再结晶,填充有无机填料的中间层与热封层中聚丁烯协同作用,降低并精确调控热封后的薄膜剥离强度。本专利技术中,电晕层和基体层中包括100份基体树脂和0~2份加工助剂,所述基体树脂可以选自本领域常规的聚乙烯树脂,所述聚乙烯树脂可以为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基体树脂在190℃、2.16kg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0.5~2.5g/10min,测试标准为《GB/T 3682.1

2018》。该融指下的聚乙烯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
[0018]优选地,所述中间层中聚乙烯树脂A的密度与所述热封层中的聚乙烯树脂B的密度的差值ρ
A

ρ
B
≥0.007g/cm3。随着两层中聚乙烯树脂密度差值的增大,得到的热封膜的热封稳定性更好,但是当密度差达到一定值后,进一步增大密度差值,热封稳定性变化不大,且热封后的密封层中混有部分中间层母粒,由于两种树脂的密度差值太大,相容性变差,导致得到的聚乙烯的密封性能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膜的综合性能,所述密度的差值ρ
A

ρ
B
进一步优选为0.007~0.030g/cm3。
[001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聚乙烯树脂A选自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乙烯树脂B中除了包含有茂金属聚乙烯外,还可包含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0020]所述热封层中,相对于100份聚乙烯树脂B而言,所述茂金属聚乙烯的用量为50~100份,优选100份。
[0021]优选地,所述聚乙烯树脂A和聚乙烯树脂B在190℃、2.16kg下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又称为熔融指数,简称融指,缩写为MFR)独立地为0.5~2.5g/10min,测试标准为《GB/T 3682.1

2018》。该融指下的聚乙烯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
[0022]优选地,所述聚乙烯树脂A和聚乙烯树脂B的密度各自独立地为0.910

0.94g/cm3。
[0023]优选地,所述易揭膜中,电晕层、基体层、中间层和热封层的厚度比为电晕层:基体层:中间层:热封层=1:(2~4):(1~2):1。其中,中间层的厚度略厚于热封层,厚度太薄热封波动性仍然较大,厚度太大在剥离过程中容易导致膜内聚破坏,影响剥离性能。在上述厚
度比例范围内,得到的热封易揭膜的热封性能和剥离性能均较好。所述热封易揭膜的厚度可以为30~100μm。
[0024]优选地,所述易揭膜中中间层的厚度为4~35μ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揭膜,包括依次设置的电晕层、基体层、中间层和热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包括100份聚乙烯树脂A、5~30份片状填料和0.5~1份加工助剂;所述热封层包括100份聚乙烯树脂B、1~15份聚丁烯树脂和0~1份加工助剂;其中,所述中间层中的聚乙烯树脂A的密度ρ
A
>热封层中的聚乙烯树脂B的密度ρ
B
,且所述聚乙烯树脂B中包含茂金属聚乙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中聚乙烯树脂A的密度与所述热封层中的聚乙烯树脂B的密度的差值ρ
A

ρ
B
≥0.007g/c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值ρ
A

ρ
B
的值为0.007~0.030g/cm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层、基体层、中间层和热封层的厚度比为电晕层:基体层:中间层:热封层=1:(2~4):(1~2):1。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方振陈平绪叶南飚付晓陈延安轩朝阳李力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